快捷搜索:

哪个朝代的耳饰最美?哪个朝代最奇葩?关于耳饰你不知道的事儿

 

在上一篇文章中(相关阅读:戴耳饰只是为了美?其实还有这些用处!探秘耳饰千年发展史 ),我们讲到了耳饰在秦汉时有流行,汉代之后在中原基本绝迹,只有少数民族仍有佩戴。

直到宋朝,耳饰才在中原复苏,那么,宋朝以后,耳饰的发展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呢?今天,就跟随J先生继续来了解一下吧~

宋朝

耳饰真正被世俗与礼教所接受,是在宋朝。

宋朝时期,重农兴商,推崇程朱理学,导致女性的地位没落,对于女性肢体的束缚逐渐增强,故穿耳与缠足之风盛行,成为中原女子不得不为之事。

缠足女子穿的小脚鞋

这一时期,虽然允许佩戴耳饰,但只有少部分的人会佩戴,耳饰尚未正式流行。

从样式上看,耳饰多以耳环为主,耳坠较为少见,而从新石器时期就流行的玦和耳珰,则成为了历史,在汉族中几乎绝迹。

金耳环 江西永新刘沆夫妇墓出土

从材质上看,宋代的耳饰多以金银为主,有的耳饰上还嵌有少量的宝石,其中,尤以珍珠最为珍贵,只有皇室女子才可佩戴。

宋 双凤纯金耳环 (一对)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仁宗皇后的盛装像中,皇后的耳朵上及耳旁,便戴有长串的珍珠耳饰。

宋高宗皇后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珠排环

这种耳饰被称为排环,一方面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和前文提到的“瑱”一样,起到节制作用。

宋仁宗皇后像

宋代,经济发达,市井生活繁荣,受士大夫阶层审美的影响,耳饰的纹样也较之前更为丰富,出现了瓜果、花叶等植物纹饰,以及少量的动物和人物纹饰。

左上:金镶水晶紫茄耳环左下:金一把莲耳环右上:金荔枝耳环右下:金菊花耳环

时移世易,汉唐时期不戴耳饰是礼制的要求,这一时期佩戴耳饰,同样也是礼制的需要。

元代

到了元代,耳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古族十分喜爱黄金与珍珠制品,尤其注重宝石的镶嵌,追求一种金碧辉煌、珠光宝气的效果。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与只有女性佩戴耳饰的汉人不同,蒙古的男性与女性皆戴耳饰。

佩戴耳饰的元代男子

对于蒙古的男性来说,耳饰并不单单是一种饰品,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就藏有一副元文宗像,画像中的元文宗,左右耳上各带有一个坠有玉石材质的圆珠耳饰。

元文宗像 耳上佩戴“一珠”耳环

除了元文宗,在元代的历任帝王像中,耳上均带有不同样式的配饰。

左:成吉思汗 右:元成宗

而蒙古的女性,对于珠宝首饰的追求更是十分的狂热,出现了大塔形葫芦环、“天茄”式耳环、牌环、花果蜂蝶纹耳饰等极具异域风情的耳环样式。

左:金累丝蝴蝶桃花纹嵌宝耳环 中:银镶琥珀茄形耳环 右:金累丝嵌宝莲塘小景纹塔形葫芦环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元代无款皇后像》上,皇后所佩戴的耳饰,便是雕有花果蜂蝶纹的耳饰。

在耳饰的上半部贴耳处是金嵌宝花叶纹,当心嵌着一颗珍珠,在花叶下垂一珍珠排环,以一红宝石珠结束。

元代无款皇后像

除了耳饰的样式更加丰富之外,这一时期的耳饰还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珠宝镶嵌的流行。

为了能够让耳饰看起来更加华丽,元代的匠人们,常常将颜色各异的宝石镶嵌在耳饰上,从而使得耳饰的色彩较之前更加斑斓,对于后世耳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 金嵌宝石耳饰

明代

前面提到过,耳饰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在宋代,但尚未流行。

而耳饰真正开始流行,成为女子必戴之物,则是在明朝,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汾阳圣母庙壁画·戴梅花环的仙女

明清时期的女子,自幼便要穿耳带环。

人们一方面借此来强调男女有别,另一方面也有护佑之意。

左侧:自幼便佩戴耳饰的女孩

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女性来说,穿耳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仪式,需要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才可为之。

清《陇头刍语》中记载:“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女子以此日穿耳”。

在穿耳习俗如此兴盛的年代,耳饰的样式不仅十分丰富,工艺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代金葫芦耳环

这一时期的耳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耳环、耳坠与丁香

左:明 葫芦型瓜棱耳环 中:明 纯金耳坠 右:金丁香

其中,耳环在明代又被称为“环”、“环子”或“环儿”,虽有坠饰但不能随意摆动,是耳饰中最为正式的一类,皇室贵族中的女性,常常在出席正式场合时佩戴。

明 金耳环 (一对)

耳坠,是在耳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但与正式的耳环相比,耳坠则更加的活泼,所坠之物常常随着身体的摆动而左右摇摆,通常情况下,是未婚少女随身佩戴之物。

明银鎏金“福在眼前”满工耳坠 (1对)

丁香,又名“耳塞”,一种小型的金属耳钉,有点类似于今天的耳钉,是从早期的玻璃耳珰演变而来。

丁香不似耳环华贵,也不似耳坠般随风晃动,而是固定于耳垂之上,小巧轻便,非常适合日常佩戴。

图源网络

从耳饰样式上看,由于明代时耳饰的形制,被纳入到皇家服饰制度中,所以,宫样耳饰极为流行。

出现了诸如珠排环、八珠环、四珠葫芦环、梅花环、佛面环、金镶宝琵琶耳环、灯笼形耳饰、环形耳环、垂珠耳环等耳饰。

明代金佛手耳环

而这些耳饰,不仅样式各异,工艺更是十分的考究。

除了继承传统的锤揲工艺外,还出现了工艺更为繁复的累丝工艺。

珠宝匠【谒金门】复刻.花丝宫灯耳坠 | 商城在售

累丝工艺又称花丝工艺,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

金累丝蝶赶花簪

金累丝嵌宝牡丹花簪

(相关阅读:不到0.2mm比头发丝还细!真假“花丝镶嵌”你会分辨吗? )

在明都昌王朱祈鑑妃袁氏墓中,就曾出土一件金累丝镶玉蝶赶梅耳坠,采用的便是这种累丝工艺。

金累丝镶玉蝶赶梅耳坠 蕲春县博物馆藏

清代

到了清朝,耳饰继续流行。

清代的耳饰大致可以分成2种,一种为汉人佩戴,以金银、玉石为主,再搭配上各种宝石;另一种为满人佩戴,讲究“一耳三钳”,后来,随着文化的融合,这种“一耳三钳”的样式逐渐退化。

乾隆皇帝曾经下圣谕:“旗下妇女一耳佩戴三个耳钳,原本我满洲旧例,断不可更改”。

(相关阅读:传奇|“一耳三钳”是地位的象征?和珅竟因一串珍珠丧命? )

清朝女子 一耳三钳

除了耳饰样式更为多样之外,清朝时期的耳饰,不仅坠饰更为复杂,装饰纹样与材质也更加丰富。

从装饰纹样上看,除了继承前朝的花蝶纹样和富有吉祥富贵含义的花果福寿纹之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组合式“吉祥纹样”。

清中期 纯金吉庆有馀翡翠坠耳环 (一对)

这种纹样以各种物件相组合,取其谐音,组织成吉祥的话语,这样不仅扩展了单一吉祥纹饰的语义内涵,同时也扩展了纹饰来源的领域,丰富了纹饰的构成形式。

比如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的“福寿双全纹翡翠耳环”,在耳环上便刻有蝙蝠和双桃,寓意“福寿双全”。

福寿双全纹翡翠耳环

除了纹样更加丰富之外,清朝耳饰所使用的材质更是琳琅满目,比如珍珠、珊瑚、水晶、玛瑙、翡翠等,都可在出土的文物耳饰中寻找到踪迹。

清 白玉绞丝活环配玛瑙耳坠

而这一时期,有一种材质的流行,至今仍有极大的争议,那就是“点翠”。

(相关阅读:点翠|这一次,我愿意为“高仿”打call! )

银点翠凤冠 清

点翠,是指先用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将翠鸟的羽毛仔细的镶嵌在座上,从而制作成各种首饰器物。

清 点翠钿子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虽然这种工艺始于战国时期,但真正被广泛使用,却是在清朝时期 ,并成为权贵们的专属之物。

一只翠鸟,只能贡献出8根羽毛,50根绒毛,一顶凤冠,通常要用掉上百只翠鸟的羽毛。

权贵攀比,自古比的就是一个人无我有,越是稀少的材料,越受人们追捧。这一时期,除了凤冠使用“点翠”之外,宫廷中的簪钗、耳饰也大量使用了点翠工艺。

清·点翠发簪

比如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点翠如意绿玉耳环。

点翠如意绿玉耳环

后因过渡抓捕,翠鸟渐稀,匠人们又改用蓝色珐琅填胎,代替翠鸟羽毛的那抹明艳颜色,谓之烧蓝。

清·烧蓝发簪

工艺要传承,濒危动物也要保护,现如今有许多替代品,如珐琅、丝带、鹅毛、孔雀羽,都可以呈现出明艳的色彩。

我们也呼吁大家,购买时优先选择仿点翠饰品,将羽毛留给翠鸟,将翠鸟留给蓝天。

(相关阅读:“仿点翠”教程(上)——用10元的包装缎带,还原百年皇室工艺!)

近现代耳饰

到了今天,是否穿耳佩戴耳饰,已经成为女性的一种个性化的选择,与身份地位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首饰的材质也变得琳琅满目。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女性的要求,除了传统的金银珠玉,各种镀金、合金、塑料等材质的首饰也日益流行起来。

【花葫芦】和田玉籽料配南红耳线

而耳环的样式也更为多样,除了一些设计相对简约的耳钉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极具设计感的耳饰,耳饰成为了人们首饰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沫珠宝 【红袖】18k金镶红宝石祖母绿撞色耳钉 | 珠宝匠商城在售

J先生说:

耳饰虽然小巧,但它却是所有首饰中兴衰起伏最大的一个门类。

从新石器时期最早的耳饰—玉玦,到今天样式各异的耳饰,耳饰的发展经历了极为复杂的过程。

在这上千年的发展进程中,耳饰已经不单单是一种饰品,更是人们思想观念演变的折射。

随着时代的变迁,耳饰的样式与材质还会继续变化,但不变的却是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向往。

参考资料:

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 李芽著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逛逛你能买得到的好设计~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9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