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关于龙形纹饰的起源演化、风格成因以及文化内涵,你又知道哪些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龙形纹饰的起源

在中国漫长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存在其中并影响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从上古开始,人们都竞相崇拜和敬仰龙。

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深深影响了中华大地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勤劳聪慧的原始先民创造出的丰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表现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感情,及龙文化对中国人心里产生出的民族自豪感的敬仰和崇拜;

在人们的想象中,龙的矫健身姿、豪迈奔腾,龙的身躯里凝结了力量与美丽,龙的面容里饱含着智慧与权力,这就是亿万苍生心存敬畏的龙形象。

在我们一步步踏进龙的世界的时候,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随之而来:龙,到底从何而来?源于何处呢?

关于龙的起源,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进行过细致的考证,我们综合历史、考古、文物学等方面的依据,以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图腾合并说”影响最大。

图腾这一词语的释义为标志。图腾就是说中华原始先民认为自然界中的某种生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它是一个氏族部落或几个氏族部落共同信奉的旗徽和符号。

在远古氏族社会中,各氏族人把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和地上的生物和非生物,都看成是有神灵的。

每一个氏族或部落,都把其中的一种神灵作为自己部落或氏族的守护神,作为族标和象征,也作为精神寄托,所以供奉它、崇拜它,这就是图腾崇拜。

图腾中除描绘有自然界的形象外,大部分描绘的是蛇、虎、狼、鹰等凶猛动物和禽类。

因为当时氏族或部落存在着兼并现象,当一个强大的部落或氏族兼并另一个部落或氏族时,就把另一个部落或氏族图腾中最厉害的部分吸收到自己的图腾中来,这样形成的图像,就不再是现实中的动物,而成为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生物。

龙就被认为是一种图腾的象征,是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生物界中许多不同的动物结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生物。

甚至在文献记载中,龙图腾也一直被认为它有些像马、有些像狗、有时像鱼及像鸟、像鹿、像蛇等等说法。

如果从“图腾说”的脉络进行梳理,第一种说法:龙是由蛇形成的。蛇的疾速前行又对人有致命的攻击性,人们又惊奇又惧怕,而后当做神灵,看成是能免除一切灾难的灵物,比如,天上的雷电,在一道白光闪过之后,便是倾盆大雨。

闪电很像一条瞬间腾空飞驰、曲折前行的蛇。

雷电能引起火灾,于是蛇又能吞吐烟火,这样一来,蛇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灵物,它就成了图腾中的主宰,其它凶猛的野兽和禽类都能依附于它,于是龙便产生了。

与龙有关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是人们敬仰的英雄,他们的形象被原始先民神话成“人首蛇身”的伏羲和“人头蛇身”的女娲,这说明蛇在原始社会先民的意识中是备受敬仰和崇拜。

第二种说法:龙是由蚕形成的。传说在古代蚕被称作“圣虫”,龙就是由蚕的躯体演化成的。

历史记载中曾有女子称为“蚕蛾”,男子称为“蚕”,夏王朝时,蚕又被称为“龙”,其后代又把它加以神化,在蚕的头部生出两角,后来又添上爪,加上鳞,添上须,就成为脱离客观形象而形成的龙的形象。

从以上两种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龙图腾,和被神化的图腾,它有其鲜明的特点。据考证:它起初作为氏族的图腾,而后大家敬仰它、信奉它,尊为“神灵”,在原始先民的心中永存的神龙。

曾在原始先民中被当做图腾供奉,所以龙的形象也被世人描绘的更加神化,它既是可以达到“避害”的目的,原始人认为龙的图腾可以躲避开世间一切灾害;龙身上具有的神化色彩,一直被我们原始先民世世代代顶礼膜拜,能代表家族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

据文献记载,中原地区有一个强大的夏族,龙就是它的图腾,他们自己称为“龙族”。

在考古文物中,发现了夏早期和夏以前时期出土的大批器物,其中出土的彩陶龙盘上面的龙的形态浑厚古朴、神采生动,是以蛇为主体,并综合了羊、鳄等动物的部分特征组成了综合体的图腾。

关于龙的产生,从古至今大家看法不一。但经过不断的考证,大家比较接近的看法是,龙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是自然界中多种生物的集合体。

龙之所以成为了中华儿女的崇拜物,是因为龙早已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它被人们赋予了超自然的生命力。

从中国人崇拜的图腾入手,追寻民族文化生命之根,它浓缩了人们强烈的思想感情、民族信仰和愿望,龙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起源。

龙形纹饰构成的象征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人喜欢龙。在装饰纹饰的演变过程中,龙的形态不断变幻,在人们心中,龙兼具雄壮沉稳和矫健蟠结的灵动之躯。

龙的形象在历经历史的变迁,形态已经由千姿百态变成了固定的样式,可以说是历史时代的背景给予它更多的奇光异彩。

龙是存留于华夏儿女心中的深刻记载,它从诞生之日起,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就把世间中与龙在形态上接近的动物,集合起来并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龙,表现出在当时生存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简单地说,它的象征意义是:

牛头,象征勤劳、忍从、拼斗,代表着农耕文化;猪嘴,象征食欲,代表着口食文化;蛇身,象征性欲,代表着性文化;鱼鳞,象征多子欲望,代表着生殖文化;马鬣,象征功业欲望,代表着英雄崇拜;鸟爪,象征权利欲望,代表着“官本位”文化;羊须,象征心性善良;鹿角,象征君子风度;狗形,象征忠实品格。

龙形纹饰的演化和文化内涵

龙形纹饰的演化

龙形纹饰的演化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龙形始终被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所影响,从商周到春秋战国,龙的形象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成就了它变幻的造型;

从秦汉到隋唐,龙的形象构成的元素逐渐开始完备;宋代到明清,龙纹作为一种装饰元素,在皇室中得到了很大的普及。

龙形象的变化与发展,也是民族传统与民族内涵的升华。龙形纹饰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春秋以前,称为古代龙时期。

这一时期的龙一般呈现出动物基本的爬行习性,身体形态构成单一,综合了蛇的身体和野兽的头部特征,这就形成了原始的爬行类动物的特征。但它们的形态非常丰富和怪异。

在它们的形态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化,例如,有的形态带有尖角,有的还带有齿角,也有无角的形态;长鼻的,卷鼻、无鼻的;也有多鳍,其中有一鳍、无鳍;有的形态表现的是一足,也有前后有足和无足之分,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它们保留了原始动物的那种简单、凶猛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阶段是从战国到唐代,称为中世龙时期,这一时期的龙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身上原始爬行类动物的特征逐渐消失,形态上已经有腾飞状出现。龙的体态多呈S形,显得强壮稳健。

龙的身体结构为兽身,头部开始出现了头发、节毛,龙角由牛角变为鹿角,开始出现分杈,并出现了羊须,龙的风格变的威风凛凛。

从汉代出土的画像砖上龙的形态可以看出,龙昂首引颈,气势威武;河北赵县安济桥上的隋代龙纹,龙头反顾向天,龙目怒视,毛发飘然,龙体欲伸,大有勃勃之势;又如唐代墓室壁画上龙的形态,龙尾和龙爪均具虎的身体特征,它们昂首长啸,表现出了凶猛的气势[8]。

虽然在这一阶段,中世龙在形态上有了更大的进步,但是形态上的共同特征是昂首引颈、飞跃腾空、气势威武,它也表现出处于强盛的王朝与夷夏文化大融合的历史。

第三个阶段是宋代以后,称为现代龙时期。

这一时期龙的形态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龙的特征为身躯蜿蜒、腾空飞跃,龙头部上的角由短角变成长角,又有分叉,但却失去了中世龙时期龙的凶猛气势和神秘的神化色彩,变成没有进攻性,表现出的是威严包容的胸怀。

龙的细部特征为由卷变直的上颚,龙口变浅,体形蜿蜒,须发飘飘,展现出现代龙那优美协调的身形,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龙的这种形态特征一直延续到到清代的七百多年间,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和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9]。

龙形纹饰的文化内涵

龙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一直被作为吉祥的象征,其中包含着非常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代表着华夏民族精神。

从龙的形成和演化中,我们明显地看到中国文化的存在,这种文化包含两个基本精神,第一是:包容精神。

龙从图腾说起源,龙图腾是将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一种综合体,显示出这种文化的极大包容性。

龙这一图腾糅合的综合体,既形成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了这个民族文化多元性。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这种包容精神体现在汉族不断接纳、吸收不同种族;从南北朝时期的五胡政权,到元、清两朝的蒙古、满族政权,一个个都被中原民众所接受,而这些民族却逐渐失去了自我,同化和消融在中国大家庭中。

人们心中综合出的龙形象,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融合,在这其中能够直接表达出民族的审美心理、文化追求等深刻的内涵。图腾的糅合,也是人的观念的集合。图腾的糅合,也是一种新的意象的生成,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第二是:和谐精神。龙能将许多不同图腾的各种不同元素统一在一起,在腾飞变化中呈现优美和谐姿态,这种和谐精神,确是举世罕见,同时也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里。

所以研究龙的形态和纹饰,也是在洞察历史,挖掘深层面的文化内涵,深刻地把握民族的和谐精神,也是我们的是民族之魂。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