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pa,斯凯奇,锐步,风起云涌的国际运动品牌们都怎么玩?
勇气每日通讯20170119
Reebok定位大健康,产品风格聚焦泛健身领域
2017年1月16日,Reebok宣布与内地艺人王德顺、袁姗姗和吴磊签约,三人正式成为品牌大中华区品牌代言人。这一动作宣告Reebok中国计划正式启动,而从其代言人选择,王德顺80高龄依然保持雕塑般身材、袁姗姗凭借马甲线吸引众多粉丝,以及吴磊积极健康的形象,不难看出曾经在包括篮球、橄榄球等职业联赛领域呼风唤雨的Reebok,已然调整战略,朝健康和健身方向发展。
Reebok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品牌,最初专注短跑鞋设计生产,产品备受英国运动员推崇,并在1924年随Harold Abrahams走进奥运会,成为奥运100米冠军跑鞋。1958年,创始人的孙子将品牌改名为“Reebok”,1979年,“Reebok”进入美国。1982年,品牌推出收款女子用健身鞋,迅速成为市面上最流行的运动单品。80年代后期,“Reebok”开始进入跑步和篮球市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90年代初期,NBA赛场上有超过100位运动员穿着“Reebok”的装备。
进入新世纪,“Reebok”与网球名将大威廉姆斯的签约,并拿下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十年独家赞助合同,随后与NBA、WNBA签订10年独家赞助合同,这些动作,将其送上美国第三大运动品牌的位子。
但巅峰来得快,去的也快。2005年,阿迪达斯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Reebok”,对外宣称是实现品牌定位互补,更好实现品牌价值。但自收购完成后,“Reebok”却开始走下坡路,NBA的合同被阿迪达斯名正言顺的拿走,NFL合同也被耐克取代。“Reebok”逐渐退出职业运动市场,在体育运动大众市场也逐渐销声匿迹!
2016年10月份,阿迪达斯信任CEO走马上任,为提振品牌市场,他的计划竟然是针对“Reebok”:
“预计一次性投入3340万美元,把锐步总部从波士顿迁移至马萨诸塞州,并关闭正在亏损的门店,工厂店也减少一半,重新建立起全新、专属的品牌团队。”
其实,“Reebok”早已悄然布局综合训练市场。
2010年,作为新兴运动项目的CrossFit与锐步签订合作协议,成为CrossFit Game的唯一赞助商,2013年,锐步又与新西兰健身workouts品牌Les Mills达成合作,并与Spartan Race签约。
“Reebok”这一系列动作显然是将品牌的发展押宝在综合运动市场,CrossFit是最近10年来全球最火爆的新兴运动形式,参与者的综合素质和消费能力都很高。而新西兰健身workouts品牌Les Mills同样是新兴的健身运动形式,因为更具社交属性和时尚感,Les Mills正在为更多的中产阶级接纳,发展速度非常快。而Spartan Race号称地狱障碍赛跑,在2015年,已经有150万人次参与比赛,具有庞大的基础人群。
“Reebok”将这些时下最流行的集合专业、趣味和竞技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全部“收入囊中”,通过抢占高端市场,反向辐射中低端市场的方式,实现综合训练市场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现在“Reebok”的综训鞋服,已经成为健身房的新宠。
除去去精确市场定位,将全部精力集中在综合训练市场外,2014年,“Reebok”还将原来的品牌logo改为三角形,分别代表“mental”、“physical”和“social”,寓意强大的精神、健壮的肉体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是品牌成立120年里第三次更改logo,可见其进入以瑜伽、舞蹈、有氧训练和Crossfit等综训领域的决心之大。
2015年初,“Reebok”展开品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品牌营销活动,主题为发掘自身极限,成就更强大的自己,将“Be More Human”作为主体Slogan,以北美地区为中心展开大规模的广告投放,这次尝试虽然并未拜托品牌盈利疲软的泥沼,但品牌定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和确认,即为专注综合训练,专注健身鞋服设计生产。
现在的“Reebok”已经完成综合训练市场的布局,品牌风格统一,同时因为新任阿迪达斯CEO的改革策略偏向,截止到2016年末,针对“Reebok”的精简计划将基本完成。
已经完成前期准备的Reebok,正式任命查伟文为大中华区总经理,开始大张旗鼓的拓展中国市场,目标在2020年开出500家门店,并启动Reebok官方网站,向消费者开放线上体验入口。
虽然后有阿迪达斯的支持,前有抛弃职业竞技运动的壮士断腕般锐意进取精神,但这样便能寻找到突破,重振雄风吗?
现阶段,运动+时尚+生活是传统体育运动品牌的产品发展方向,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方向,Reebok的专注健身,是否与这个大方向契合,还有待观察其后续发展。
勇气每日通讯20170116
丢掉运动DNA的中国Kappa
还能重塑往日辉煌吗?
Kappa,中文名“卡帕”,因其logo是一男一女背靠而坐,中国消费者形象地称之为“背靠背”。这个诞生于意大利的服装品牌,以其运动元素闻名世界。
“在品牌的创立之初,Kappa就开始向各种运动队提供赞助,从98年到2002年间,Kappa共赞助了27个国家的220个左右的队伍和个人。涉及的体育项目有足球、滑雪、板球、沙滩排球、曲棍球等16个体育项目。Kappa1981年签约赞助了意大利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后又成功赞助了美国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国家田径队。在赞助活动中,Kappa品牌所提供的创新面料、令人难忘的设计和代表品牌语言和形象的产品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得Kappa品牌的知名度得以迅速的提升。”
与国际市场相比,Kappa在中国的发展路线显得有点不同。
最初拥有Kappa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的是李宁公司,李宁成立子公司——北京动向,代理经营Kappa,由陈义红主管。2005年,李宁公司在战略上进行调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Kappa代理权对于李宁来说已成“累赘”,陈义红抓住这个机会,从李宁公司手中买下北京动向,以及Kappa代理权,将公司更名为“中国动向”,并进一步买断Kappa在中国内地的品牌所有权和永久经营权。
也就是说,在中国市场上,Kappa虽然打着洋品牌的旗号,但其研发、生产以及营销已经完全由“中国动向”独立运作,并以其“轻资产”模式迎来了高速的发展。
“和其他本土的体育用品公司相比,中国动向是一家典型的轻资产的公司……在中国动向最风光的2010年,区区几百人的公司可以做到42.6亿元的销售收入,其利润率肯定是其他体育用品公司极其艳羡的。公司侧重设计和品牌运营,把生产外包,渠道采用合作和加盟的方式,这样的企业显然具有更高的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中国动向将Kappa中国市场上的好成绩归功于其作为一个运动品牌的独特的定位——远离专业运动,走向时尚潮流。
“在中国市场上我们并没有沿用Kappa在欧洲的诉求,而是将其定位为一个时尚运动品牌。这样一来,不仅避开了和跨国巨头短兵相接的专业体育用品市场,而且在市场上切出了新的蛋糕,开创了运动装时尚化的先河。”
在时尚潮流领域尝到甜头的中国动向,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Kappa,将其消费者锁定哪些宣称要运动但从不运动的人,哪些只想有运动的感觉但是不想流汗出力的人。不仅服饰的款式、面料与运动渐行渐远,而且在宣传推广上也放弃了体育领域,偏重于娱乐。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这个“独出新裁”的定位,使得Kappa中国逐渐走向没落。
“在一般的消费者眼中,由于Kappa 长期忽略在体育营销上的投入,Kappa更像是一个潮牌,而不是运动品牌,其时尚有余,运动和功能性不足。当时尚和流行的风潮转瞬即逝的时候,其“四两拨千斤”式的营销方式反而成了他们的软肋。”
“紧紧抓住时尚的脉搏而不是在时尚背后疲于奔命”,这是中国动向给Kappa品牌提出的要求。但是时尚市场的竞争之激烈,是中国动向始料不及的。国际潮牌依然遥不可及,而耐克、阿迪达斯等运动品牌也开始在中国运动休闲领域上发力,而Kappa却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竞争力不断地下降,无论从设计、制造、广告营销上,都看起来更像是“淘宝爆款“,品牌知名度大打折扣。
年轻的消费者们不了解Kappa到底是意大利的还是中国的,也不清楚Kappa到底是运动品牌还是潮牌。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他们眼中,穿上Kappa,并不是潮人的象征,甚至还有点“土”。中国动向重金聘请亚洲巨星G-DRAGON权志龙、维秘超模何穗、香港潮人李灿森作为Kappa的代言人,大做活动,都没能挽回这个颓势。有网友留言说道:”权志龙在平时生活中绝对不会穿Kappa。“
在时尚路线上越走越挣扎的中国Kappa,毫无疑问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人如果失去灵魂,就会变成行尸走肉。那么对于一个运动品牌来说,失去了运动的本质与精神,又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Kappa的困境或许能说明问题。
勇气每日通讯20170114
纵使斯凯奇已成全美第二大运动鞋品牌
也无法掩盖其恶劣的抄袭行为
根据已经发布的第二季度净销售额数字,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交出上半年18.6亿美元的成绩单。其实,早在第一季度末尾,斯凯奇便已实现对阿迪达斯的超越,以5%的运动鞋市场占有率,成为美国第二大运动鞋品牌。
这家创立于1992年的运动休闲品牌,没有噱头十足的技术,也没有出众的外观设计,但它又是如何撬动由阿迪达斯和UA联合构建的竞争壁垒的呢(NIKE的绝对优势短时间内无法打破)?
斯凯奇,Skechers,这个名字源自美国南加州的俚语,意为“坐不住的年轻人”,代表那些追求新鲜时尚、个性张扬的年轻人。这个品牌从创立之初,就没有将自己定位为纯粹的运动鞋,而是更加偏向时尚。
NIKE于1985年推出第一代AIR JORDAN篮球鞋,这不仅是品牌神话的开始,也掀起一股潮流,从此之后,运动鞋能名正言顺的走入正常生活场景,很明显的是,单只有AIR JORDAN系列代表生活化的运动鞋,还远远不够,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觉醒,这片市场需要填补,斯凯奇的出现恰逢时机。正因为如此,仅用7年,斯凯奇便在纳斯达克上市。
抓住主流市场趋势,并坚定不移的贯彻时尚+运动的战略,且时尚元素远大于运动元素,这些坚持让斯凯奇在强势品牌林立的北美市场杀出血路,成就今天的成绩。斯凯奇的品牌营销核心理念极其准确。
除去营销的成功外,斯凯奇的市场策略也保证其长期且巨大的发展潜力。据雪球网报道:
“根据彭博最新数据统计,斯凯奇公司最新公布的前十五大机构投资者名单,财小鲸发现很大机构投资者,如FMR LLC、Vanguard、BlackRock、Morgan Stanley等。而且大部分机构在当时都选择增持斯凯奇股票,可见他们非常看好斯凯奇公司未来的发展。”
其中FMR 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及共同基金公司之一,是苹果的大股东之一,也是Google的投资人之一,如此重量级的投资公司,在2016年7月末股票单日暴跌22.34%情况下,依然选择持有斯凯奇股票,正是考虑到其市场策略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而这个能够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策略,就是国际化!
早在2007年,斯凯奇便于香港联泰集团建立合资公司,将业务拓展至香港和大陆地区,在2014年底便实现750家店铺的规模。2015年与主攻商务鞋款的温州企业奥康合作,出让品牌经营权,借助奥康遍布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渠道和经销商资源,目标在5年内增加1000家店铺。
经过10年的耕耘,斯凯奇借着国内跑步热潮,越来越为消费者熟知,其品牌形象相较于阿迪达斯和NIKE等国际大牌,也毫不逊色!
除去对中国市场重视外,从2013年开始,斯凯奇便在日本和巴西设立分公司,自从其海外销售渠道建立完备后,海外销售量呈现大幅度增长,2015年全部营收中,海外收入占据37.1%,已经是品牌营收重要组成。
但是,即便已经成长为年营收40亿美元(依据2015年总营收推测)量级的公司,也依然无法摆脱其饱受诟病的抄袭行为。
早在2014年,匡威便针对斯凯奇批量生产和销售与匡威Chuck Taylor极其相似的运动鞋,对其提起控告。
2015年9月,阿迪达斯指控斯凯奇抄袭其运动经典系列代表作Stan Smith,并在2016年2月的一审宣判中胜诉。
2016年1月,NIKE起诉斯凯奇,在过去的两年中共侵犯了NIKE的8项专利。
2016年7月,阿迪达斯再次向法院提出诉讼,斯凯奇的最新两款运动鞋,存在故意侵犯三年前产品Springblade的两项专利的嫌疑。
如果你知道Stan Smith,当你看到斯凯奇明目张胆摆在货架上的那款绿尾复古运动鞋,肯定会以为走错了地方。
明知故犯,且不知悔改,严重损害斯凯奇的品牌形象。
而更为讽刺的是,在2016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斯凯奇联合当地工商部门对山东当地一家涉嫌严重抄袭斯凯奇的厂商进行了严厉打击,强行扣押275双涉嫌侵权的鞋款,并责令其不得进行再次销售。
一边热衷于打击侵权,一边忙着抄袭其他品牌创意,如此黑色幽默正在上演。
如果这一切属实,纵使斯凯奇做到全世界第一,也无法掩盖其抄袭者的本质。
斯凯奇的运动+时尚+生活的产品策略,加上全球布局,让其发展空间巨大,但是其糟糕的产品设计,以及屡教不改的抄袭行为,可能为其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