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脉络之美”: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与流变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一个老人郭宝林制作了一艘长达10米的桦树皮船。这艘船的骨架是由樟子松做成的,船体则用桦树皮制成。船的形状像一片巨大的“柳叶”,两头尖尖的。郭宝林告诉记者,制作桦树皮船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原材料,木材的宽度、柔韧度等都要非常好。“今年为了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周年,特意新做了4艘桦树皮船。”鄂伦春族世代居住在祖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过去他们长期过着在山上的游猎生活。70年前,黑龙江省的鄂伦春人走出深山,定居在新家园。桦树皮曾经是鄂伦春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过去没有桦树皮船,我们就没办法生存,过河、捕鱼都要靠它。
”郭宝林说,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桦树皮船,到20岁时已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他父亲制作的桦树皮船很大,有8米或者10米长,主要用于在博物馆或者院校进行展示。而他自己制作的则是迷你版的小船,很多游客都觉得这代表了鄂伦春族独特的文化,因此会购买来作为纪念品。除了桦树皮船制作技艺外,鄂伦春族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赞达仁”曲调和兽皮制作技艺等,记录了这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见证了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随着生产生活的变迁,鄂伦春族的民族技艺和作品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呈现出创新的色彩。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关爱华一家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制作的传统和创新的桦树皮手工艺品。他们制作的盒子是用桦树皮做成的,上面的花纹是用细小的兽骨一点点砸出来的。盒子的纹饰非常工整细密。这些手工艺品展示了鄂伦春族传统的技艺和创新的精神。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遗技艺正在得到保护和传承。现在,传统的桦树皮盒也得到了设计创新,包括心形小首饰盒和用动物皮毛制作的小挂饰,更适合年轻人的审美和作为旅游纪念品。在建立文化馆、博物馆,开展非遗展、非遗传承培训等方面,黑龙江省加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在传承中发展的民族技艺,也成为鄂伦春人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十八站乡,当地建成鄂伦春民族风情园,通过手工艺作坊让村民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也让游客进行体验。现在每年人均能增收3000元,未来还会更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