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95%国际市场!西南小城自贡:每20个人就有1个做彩灯
记者 夏侯凤超
夜色降临,济南趵突泉景区花灯会上人头攒动,台儿庄古城里花灯会摩肩接踵。缤纷的灯光和靓丽的设计,欢腾了齐鲁大地的夜。
鲜少人知道,这些彩灯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四川自贡。作为久负盛名的“彩灯之乡”,自贡,在世界各地的灯火阑珊中,编织着一场又一场关于光影的梦。
千年历史中
彩灯成为城市标签
门票又售罄了。
1月24日上午,中华彩灯大世界第三次发布限流公告,当天的门票再次售罄。这是自贡一年一度的彩灯会,也被网友称为“宇宙第一灯会”。
自贡彩灯火出圈并不是偶然,去年,自贡造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彩灯入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登上海内外媒体报道的“C位”;彩灯会上的“精卫女神”彩灯,更是凭借登峰造极的彩灯技术和栩栩如生的设计制作,被誉为“彩灯界的天花板”。
自贡是我国西南的一座小城。幅员面积只有4000多平方公里,是四川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人口也只有300多万。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却孕育出了许多的标签:冷吃兔、盐帮菜,还有彩灯。
在本地老自贡人的眼里,彩灯是陪伴着他们长大的。1983年出生的罗钊已经是第三代彩灯人了。父亲和爷爷都做彩灯,耳濡目染下,他毕业后就从事了彩灯的工作。爷爷做的是彩灯的制作,父亲做的是彩灯工程,专业是国际贸易的罗钊,最初接触的就是海外灯展,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自贡人,是看着彩灯长大的。”
自贡的彩灯历史悠久,久远到已经走过接近千余年。资料显示,早在明末清初时期,自贡灯会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绚丽灯组,在这座千年盐都古城就形成了气势恢宏的灯会盛景。1964年,自贡举办了首届自贡迎春灯会。直至今日,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继续在光影婆娑中传递着自贡的彩灯文化。
一代代传承中
实现“万物皆可灯”
罗钊称自己是“新型彩灯人”,这些年来,提起最初的彩灯,罗钊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个全民制灯的时代。在他的记忆里,最早的时候,彩灯还是纯手工的,“那时候还是竹编的形式,里面做的是钨丝的灯泡,能耗大,而且容易发烫,时间久了亮度也没有那么高。”46岁的彩灯从业者刘云也记得,最初的彩灯很简单,没有电脑绘图,直接拍照片或者画图,形成最简单质朴的意向稿。“最多的就是四大名著的情节,光源和灯影都相对固定。”
后来,罗钊长大了,彩灯也摇身一变,色彩和样式都丰富了起来。在自贡的彩灯会上,节能led的灯源和科技的光源成为了主场,互动的光源也为彩灯锦上添花。“过去的灯纯粹看有多漂亮,或者有多高大和壮观,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声、光、动、影结合,形成了互动。”
自贡是老工业城市,过去以盐著称,机械、电子、化工产业也齐全,而这些厂里的工人也是个顶个的好手,娴熟的操作和安装技巧,与彩灯产业相得益彰,也成为了彩灯得以延续的因素之一。精妙的技巧,政府的支持,传统的优势,让自贡成为了以彩灯命名的城市,自贡人也开始在时代的进步中探索着新的模式。
“比如游客来到彩灯面前,灯光会发生变化;另外有的灯组,会加入一些机械传动,让花能够实现开合;甚至有的人物彩灯,还伴随着眨眼的动作,有的还可以伴随着音乐节奏来舞动。”
从过去单一固定的彩灯,到如今形式多样、展现元素越来越多,刘云也很感慨,“现在,我们终于实现了‘万物皆可灯’。”而在这一小步一小步的变化和改进中,自贡彩灯也走出了四川、走向了世界。
天南海北的订单
培育出一批彩灯候鸟
1988年,对自贡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自贡开始尝试将灯会做成生意。彼时,北京举办的“北海龙灯会”就是自贡人第一次走出四川。“彩灯一亮,万人空巷。”直到现在有自贡人回想起来,那番盛况空前的场面仍是令人心潮澎湃。
“彩灯第一次走出国门,是在新加坡,那时候正式被赋予了‘天下第一灯’的称号。”罗钊是自贡腾达彩灯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营销副总,做海外灯展生意的他对此印象深刻,那是1990年,自贡彩灯首次跨出国门,在新加坡举办了自贡灯会。接踵而至的国内外订单,让自贡彩灯大火了一把,众多的彩灯制作者将爱好变成了职业,于是,自贡的第一批彩灯企业雨后春笋般起来了。
数据显示,2000年,自贡登记在册彩灯企业仅35家。到2022年,全市已注册彩灯企业2136户,22年间增长了60倍。这些企业既包含策划设计、彩灯制作,也有彩灯材料制作等,在自贡,彩灯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产业做大了,名气也大了,天南海北的订单也就多了,好在自贡做彩灯的人数也不容小觑。一家人都和彩灯打交道,在自贡很常见。自贡的人口有300多万,但从事彩灯行业的就有15万人左右——换句话说,在自贡,每2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是从事彩灯这个行业的。
“15万还是彩灯常年从业的人数,如果加上季节性的工人,加起来有接近20万。”说到这个数字,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刘成显得很兴奋。彩灯是季节性的产物,从每年七八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过年,这是彩灯行业的高峰期。
特殊的工作时间,让自贡有了一批“彩灯候鸟”。“平时他们主要是务农或者其他工作,到了彩灯季,就开始全心投入彩灯工作。”罗钊所在的公司,最高的用工量能达到1万多人,而这只是1000多个彩灯企业的其中之一。
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他们也如同候鸟一样,将自贡彩灯带到了世界各地。在罗钊的印象中,最高的记录是从公司带了98个人远赴迪拜,为彩灯会准备了整整48天。
好在收成是不错的——彩灯从业人士透露,仅自贡灯会的用工量就达到3700多人,根据工种不同,有的工人工资最高的时候,一天能达到1400块,平时也差不多800块。
彩灯走向国际
撬动城市经济
彩灯也成为了撬动自贡经济的杠杆。
“以一年一度的自贡彩灯会为例,承载4万多人的景区每天都爆满,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城市消费的增长。”罗钊说,彩灯会吸引来市民的吃喝住行,这都是对城市GDP的拉动。据透露,彩灯会期间的消费量,能达到全市经济的15%左右。自贡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华彩灯大世界线下接待游客82万人次,线上观灯10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9200万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贡彩灯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是先后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球90多个国家都和自贡同档期上演自贡灯会。”刘成说。除了文化输出之外,这也意味着自贡彩灯不断扩大在全球的份额。
目前自贡涉彩灯业务企业1000余家,彩灯业务占据国内市场约85%、国际市场约95%的份额,形成了年产值超50亿元的大产业。2022年,自贡彩灯点亮冬奥会、第五届进博会,实施境外彩灯项目70个,实现文化出口3200万美元。而自贡彩灯几乎在全球占据了该领域的海外市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自贡制造”魅力。
自贡也在彩灯的转型路上摸索着。在2023年的自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彩灯也出现了多次,其中提到:“实施彩灯文化传承发展行动,办好第二十九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做精‘中国彩灯节’‘环球灯会’等国际品牌,实施境外灯展项目70个以上。”
“我们对自贡彩灯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刘成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自贡彩灯首屈一指,而且一直在做着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这对从业者和行业来说,都是很好的信号。”
可以预见的是,这座西南小城,正用璀璨的花灯点亮一座又一座城市,讲述着悠悠历史的中国故事。一盏灯,点亮了一座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