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智能音箱补完计划——小爱mini上手评测

 

在3月27日的小米新品发布会的最终关头,雷总的一句标准鄂普:「还有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压轴产品哦!」以及望向台下的挑衅眼神,无疑把观众的情绪引到了最高潮。所以当这个压轴产品亮相之时,观众中间就顺理成章地爆发了一阵欢呼。

这个产品就是:小爱音箱mini版。

事实上,观众们的情绪激昂不止因为台上雷总的爽朗微笑和如利剑般的媚眼,更重要的是小爱mini的前作——小爱音箱标准版——自上市伊始就不断在市场中掀起浪花。标准版的小爱以一个没有竞品的姿态秒上各大头条和评测板块——它音质优秀,功能齐全,配置中上,生态完备,连AI的声音也显得尤为温暖耐听,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它足够便宜。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款mini版小爱能否如其前作一样成为市面上炙手可热的优秀产品呢?我们科技视讯第一时间上手了这款产品,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一 开箱及外观

mini版小爱的包装延续了米家杂货铺的一贯作风——简洁,大方。

包装盒侧面注明了这款网络音箱的内容提供方,包括QQ音乐、蜻蜓FM,新浪微博以及得到等等。这些内容商共同支撑起了小爱完整的内容生态:电台,有声书,音乐以及来自社交网络的内容,至于下方的小爱二次元虚拟形象这里就不作评价了,某种程度上说,二次元宅是一个很「贴肉」的群体——喜欢她的未必买单,买了单的也未必在意。

包装内部有5V2A的Micro-USB充电器,说明书和音箱本体三个物件。扫描说明书上的二维码可以直接下载音箱的关联APP,即小米AI。

小爱mini的机身三围是:长宽皆90mm,高50mm。重量为210g。

外观方面,整个机身为哑光的白色塑料材质。从主视角望去,小爱mini呈「曲率连续」的圆角矩形。这里重点提及「曲率连续」这个词,是因为它对于小米这样的「糙汉」来说绝对算稀奇。在更注重工业设计的厂商,如苹果,索尼那里,圆角矩形的曲率连续是一个不变的前提,但在小米这边就变成了万年改不掉的「老大难」。虽然这仍然改变不了小米的「糙汉本质」。例如:

粗略地看,说明书的尺寸与音箱本体的主视角几乎一致,但由于说明书的圆角矩形仅仅是「在矩形的四个角上各放一个1/4圆」,它的曲率是不连续的,所以它的弧度会突出于音箱主视角。如果小米真的能连说明书都做到曲率连续的圆角矩形的话,那这家公司才是真的懂什么叫注重细节了。

乍看之下,音箱侧面虽然与顶盖部分的接缝明显,但整个侧边的一体感很强,不过仔细一看,还是能看出四个圆角的中心有接缝,做工水准比较一般。正面有MI字样LOGO,背面是Micro-USB供电接口。

底部就是这款音箱的喇叭,深灰色,开孔工整没有毛刺,四个着点分别垫有与机身硬塑料不同的软性脚垫,放在桌上不易滑动。

总的来看,这款音箱的设计和做工称得上及格,虽然细节部分的处理略有粗糙,但整体上符合米家生态链系列产品的基本外观特征,如果你是一个米粉,家里备齐了小米电饭锅,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小米网关等等产品,那小爱mini能带给你的不光是功能整合上的优秀体验,在视觉感受上也相当不俗。颜值姑且算是这款产品的加分项吧。

二 听感及体验

即使音响设备往往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但mini版小爱的这个价位仍然决定了它不可能有优秀的听感体验。从参数上看,4Ω的阻抗78dB的灵敏度让人担忧它的底噪控制表现,实际听了一轮下来更笃定这个结论——底噪明显,三频混乱,几乎没有素质可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款音箱的喇叭位于底侧,所以声音一大,更容易让摆放它的桌子(玻璃材质)产生共振并发出嗡嗡声。

不过这款产品的定位其实并非是「音响设备」,如果再考虑到价格因素,较差的听感体验更不能算作是减分项,毕竟对于169元这个价位的产品和用户来说,小爱mini能带来的是「有」和「无」的本质区别。

说完了音质,我们来聊聊这款音箱的其他硬件配置。

为了让音箱内部驻有一个「人工智障能助理」发挥作用,就需要一个运算单元进行硬件支持。小爱mini采用了主频为1.2GHz的四核ARM Cortex-A7,对于运算简单,性能要求极低的智能语音功能来说算是非常够用了。

比起前作小爱标准版的6麦克风阵列,小爱mini采用的是4麦克风阵列的Beamfoming技术。所谓Beamforming,是指通过阵列增益、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三种方式来增加麦克风的解调信噪比。小爱mini和小爱标准版采用的都是阵列增益的方式。

简单地说,小爱mini通过四个麦克风阵列搜集不同方位的声音,通过对其中识别出的人声进行加权,来提高它对用户语音命令的识别程度,所以对用户命令的反馈要比iPhone上的智障Siri好太多了。实际测试下来,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用一般说话时的音量就能成功对它发出命令,而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命令执行的成功率也尚可接受。

此外,雷总在发布会中特意提及了小爱mini的「空间识别」功能。在小米给出的描述中,所谓「空间识别」是指该音箱能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知,从而判断用户所处的方位,当用户家中有多台小爱mini的时候,会自动判断该由哪个具体的音箱进行应答。雷总还指出,小爱mini在进行空间识别之前,需要先验证一次,也就是用户第一次发出的语音指令将会由多台音箱共同应答,而到了第二条,就会由特定的音箱进行应答。

这些特征描述实际上指明了小爱mini所谓「空间识别」功能的技术原理。本质上,当多台小爱mini存在于同一网络环境的时候,为了能够准确地找到与用户距离最近的那台,就需要进行两次验证。

第一次,是对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的声压进行判断(也就是音量大小),音量越大,距离就越近,反之音量越小,距离就越远。而在用户发出指令时就会选择距离用户最近的一台进行应答。

第二次,是需要对多台小爱mini之间进行「握手协议」验证,也就是多台小爱mini之间会利用Wi-Fi传输带有身份验证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小爱mini 1号和小爱mini 2号乃至3号、4号之间会互相确认对方的存在,从而实现身份验证。

两次验证可以同时进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用户发出的第一条语音指令会让小爱mini的「空间感知」失效。

这两个功能的实现并不复杂,而当使用场景中有多台小爱mini的时候对用户体验的提升有奇效——这也能从侧面证明了,小爱mini本质上不是一款独立的「智能音箱」,而是需要多台联动的「智能音箱组合单元」,至少在小米的产品经理眼中是如此认为的。

软件和内容生态方面。在APP小米AI中可以看出小爱的生态确实足够强大,正如上文所说,有声书,社交网络,电台,音乐一应俱全。但虽然内容够丰富,体验却基本不及格,例如无法根据艺术家浏览音乐,无法根据电台主播浏览内容,也无法根据作者浏览有声书等等,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有两种可能:要不然就是小米AI的生态建设还走在路上,而且还要走相当远的路程才能达到「好用」的程度;要不然就是小爱mini更鼓励用户通过语音进行交互,而非在手机上直接操作。

说起交互,除了语音指令之外,小爱mini还支持按键操作。包括播放/暂停,提高/降低音量,禁用/开启麦克风,以及初次开机时需要用到的开启配置模式。不过这个按键体验比较廉价,尤其是位于正中间的「开启配置模式」按键,可能是由于内部构造不合理,在按下去的时候非常容易误触到上方或者下方的按键,不知道小米把按键做成这么差的目的是不是也要鼓励用户使用语音操作呢?

总体评价体验方面,不提音质:生态强大但APP体验有待加强,语音助理功能非常超值,但除了语音之外的常规交互比较一般。

三 购买建议

如果用一句话来重新描述小爱mini的话,那应该就是——「适合家用场景,不可移动,外观加分的内容提供窗口」。

所谓内容提供窗口,是指出它与一台音箱的本质差别。相比于一台音箱的产品定义(无论是智能的还是非智能的),小爱mini的音质稀烂,设计有槽点,身材轻巧但无法外出携带,对网络环境极其依赖。

有趣的是,标准版小爱音箱却完全不同,它音质可圈可点,空气净化器式的外观更符合家居场景。比起音乐,mini版小爱更能提供的,应该是网络上海量的音频内容——可以判定,真正的「音箱」至少是标准版小爱的多种身份(用途)之一,而小爱mini版则是用音频内容填充进那些标准版小爱鞭长莫及的空闲家居场景。

小米这种把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分为「强音乐需求」和「弱音乐需求」的方法,虽然谈不上专横跋扈,但多少有那么一丝武断。在用户的实际体验中,音箱的使用场景不仅可分为需求的强弱,还能分为对音量的需求,对氛围的需求以及对音乐内容的具体需求等等等等。

从mini版小爱上可以看出,小米认为在众多音频内容的广袤海洋中,音乐并不是一个独树一帜且不可替代的必须品,它与有声书,与播客,甚至与音频版的社交网络上的闲言碎语并无二致。小米从来都不爱音乐,他们的声学产品(除了标准版小爱)基本都能用惨烈形容,对于有真·音乐需求的用户来说,小爱mini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噩梦,标准版的小爱才更适合他们,而Apple的HomePod才是符合他们的需求和定义的终极之选。

如果你的家里还有需要音频内容填满的弱音乐需求空间,如厨房,厕所,卧室等等,小爱mini版作为小爱标准版的「补充」,简直就是能常伴你左右的话痨利器。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有个房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