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回看国泰航空“毛毯门”事件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回看国泰航空“毛毯门”事件
原创 李逵很天真 微信公众号 李逵的第二把板斧 2023-05-25 12:59 发表于北京
作者〡李老逵
昨天的文章《国泰航空“毛毯门”事件:要么骂要么干,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发出去后,自己觉得写的是很不满意的。
因为总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诡异,而且一些细节还有待考证。主要是事件的还原依据只有发帖人的帖子和录音,然后是国泰的几份致歉声明。
而这些材料里面,只有录音算是客观证据,但是录音和录像不一样,首先是很难判断说话的人是谁,尤其是在人多的时候;其次是无法看到语境和说话者的表情、神态,而这些因素往往也是很重要的。同样的话,严肃地说和戏谑地说,语意可能完全不一样,同样的话在不同场合说出来,可能后果也会绝然不同。
何况即便是录音录像,流出来的往往也不够完整,有时候会被有意无意地掐头去尾甚至是剪接。
回到这次事件本身上来,我昨天略有粗心,没有仔细寻找和阅读发帖人的原文,而只是听录音。可能潜意识里,我认为相对当事人的“小作文”,录音才是相对客观真实的,而且我要避免先看了发帖人的话形成先入为主的看法。
录音并不长,建议大家找完整版来听,网上很多文章里面放出来的录音只有后半段,完全不严谨。
首先是一位女乘客把毛毯blanket说成了地毯carpet,然后空姐说“All right, 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 ”
注意,在这里,很多文章就犯了第一个错误,空姐的话,单就字面意思直译,翻译出来应该是“好吧,如果你不能用英语说出‘毯子‘,那么你就不能拿到它’’”。
可是当事人的帖子里,写的是“你‘不配‘得到它’’”。“不能”和“不配”,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我没有证据证明这是故意的,或许这是个无心之失,或是带着情绪的翻译。
当然,即便是“不能”,也太生硬了,空姐是不能这么和乘客说话的。但是,别忘了我开始的时候说过,上下文很重要,因为乘客说错了好几次,把毯子说成了地毯,那么在这个语境下,我们可以情景带入一下,乘客说错了单词,而且说了好几次,引起了误会,这个时候,气氛其实是很尴尬的。
那么如果空姐的本意不是讽刺而是开个玩笑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在乘客卡壳的时候,提示了乘客blanket这个词,而且是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符合常理,得体,也不十分违和。
反过来,如果空姐直接问“Do you mean a blanket?(你的意思是毯子吗)”,则反而显得生硬,有些敏感的乘客比如懂一些英文,但不太好或是临时忘词,再或者亲近的人在旁边,则可能会有点难堪丢面子。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旅客跟乘务员要carpet,乘务员完全可以询问一下,“sir (madam), do you mean blanket?”或者用中文询问一下“您是要毛毯吗?”就OK了。如果是美航,客服大概率是这样处理,或者我们去美国英国等国家,由于中国人的英文发音习惯差异,也会经常遇到此类事情,人家听不清,或者我们把某些单词说错了,人家往往会重复确认一遍,我们就会意识到或是想起正确的词汇来。
所以,越是半瓶子醋,越喜欢晃荡。这些香港空姐本来就有点地域歧视,从内心深处看不起大陆乘客,又没什么其他可以炫耀的,只能用自己也不怎么样的英语来满足内心的脆弱,找回点优越感。
因此,如果对话场景一对一发生在空姐和乘客之间且到此为止,空姐语气亲切的话,那她至少并无恶意,只是一句玩笑甚至是善意的提醒,我们可以脑补为:“(亲爱的,在英文环境里)如果你不能用英语说blanket,你可得不到毛毯哟。”如果情景是这样,那么这位空姐不但没有侮辱人,反而语言水平和情商都很高。当然乘客也需要有幽默感。
很多服务行业,一般情况下,是不适合和顾客开玩笑的,但我认为这个并不绝对。很多时候,幽默可以从肢体语言、表情等表达出来。只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处理尴尬场面,对服务人员的知识、应变能力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处理的好是艺术,处理不好是砸锅。
现实中,各民族对颜色,食物甚至发式都有不同的理解,有时严重时还涉及到宗教问题。所以世界上大多数航空公司都规定不要对乘客说和工作无关的语言。对于服务业来说,一般情况下,还是尽量只用标准话术,机械点儿,但是安全。
并且,即便前面那句可能是善意的玩笑,后面的话“Carpet is on the floor. Feel free if you want. Lie on it. 译文是:地毯在地板上,随便用,比如你可以躺在上边。”就太过火了,完全不是开玩笑的语气。
空姐的英语表述里已经表明她明白了乘客的意思,这个时候再这么说,分明就是挖苦和讽刺,不可原谅。
当然,对话的场所非常重要。单就录音来说,听不出来是在后舱还是当面的沟通。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明确:
一是如果是当面沟通,怎么会有非当事人的完整录音?究竟是何人,作为旁观者,却要录下空姐与乘客的对话?难道是做礼仪培训教材的?难道他预见了空姐会歧视挖苦乘客,提前按下录音键?那我觉得他/她上网发小作文都屈才,应该调到安全部门大展宏图。
二是即便不是当面沟通,但只要是在机舱,无论当面还是在后面,都不合适。虽然服务行业吐槽是难免的,谁不吐槽啊,我们还吐槽领导和老板呢。但是,作为服务业从业人员,还是在服务场所,这样的歧视性语言就不可原谅了,哪怕是在后排议论,也是不符合职业操守的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个人素质问题。想吐槽,回员工宿舍随便议论,别人听不到。
总之,空姐当众羞辱乘客,听得懂的乘客再和空姐一起继续大笑羞辱乘客,有违常理。如果是几个空姐集体当面嘲笑乘客,也太夸张了,碰上脾气不好的,我觉得她们有可能挨揍。
现在再回看发帖人的陈述,这个事情是发生在客舱后排备餐区的,他坐在最后一排。那么一切就都基本合理了。这位录音者估计是听到这些讽刺和挖苦的话,觉得不忿,于是开启了录音模式。
空姐是在客舱后部聚在一起时嘲笑旅客的,不仅说了毛毯的事儿,还说一旅客在安全带指示灯亮起时带孩子上厕所是“听不懂人话”。
这部分内容,录音上没有。这也从侧面说明,不是提前准备好的录音,所以并不完整。
旅客也许是英文不好或是不通粤语,不懂安全带指示灯亮起时不能上厕所,也许是第一次坐飞机,乘务员告知旅客如何正确行为即可,说“听不懂人话”,太过分了,挨揍都不冤。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事情属实,那么国泰航空真的应该检查一下航班上的播报有没有普通话,如果没有,请一并反思改正。
层层抽丝剥茧到这里,事情的来龙去脉基本可以清楚了。国泰空乘能这样“开玩笑”,说明他们对内地旅客从内心深处看不起,就是嘲笑内地旅客英文差、词汇少,表达不清,“土”。
可是,买你航空公司的票是为了坐飞机享受服务的,不是学英语的,卖机票的时候并没有告知乘客必须英语流利才能够坐这个航班,对吗?
我的结论是:
一、这几个空姐的确歧视不会讲英语的乘客;二、因为是内部交谈,所以她们没有掩饰;三、因为不知道涉事空姐在与乘客交谈时的情形,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了不礼貌和歧视;四、事情经过看起来和投诉人的文字描述是一致的,这也印证了国泰航空的几次道歉和事后追责,确实“理亏”,而不是有人推测的“委曲求全,息事宁人”。
行文至此,本篇长文也基本要结束了。就本篇中涉及的英文问题,由于录音不是很清晰,我专门请教了三四位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老同事、老同学,他们当中,有的还是在国家部委从事过多年口译工作,为重大国际会议提供过同声传译的精英。感谢他们和其他很多群友的精彩发言和讨论,为本文的质量和精确提供了有力保证。
抽丝剥茧真累,可是透过层层迷雾能够寻求都最大可能的真相,并引发思考,也是件快乐的事儿。
分析完毕,我还想说几句我认为还能说的话:
一、昨天一天都被国泰航空这事儿刷屏,但只看到情绪爆炸,义愤填膺,却没有几篇文章引用或是翻译解析了完整音频,没有几篇文章有不同的观点,都是在匆匆忙忙地站队,更有很多人都没有看清楚队伍排的是什么,看到人多安全,看到领头儿的声音大拳头粗,就不假思索地排过去了。还有当事乘客和邻排的乘客,也没有勇敢地站出来。这充分说明现在的公共空间存在很多问题。
二、类似事件在香港发生很多次,建议有关部门举一反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和整顿,防微杜渐,亡羊补牢。这次是小问题,那么下次就可能是大问题。这次是几个空姐私下议论,没出什么大事,那么下次万一遇到个脾气坏的,爆发直接的言语甚至是肢体冲突,岂不影响全体乘客的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三、虽然发帖者的内容基本准确(上面说过,只是部分没有录音证实),但我个人仍然对这种举报的方式忧心忡忡。我们在接受服务的时候,有时候有纠纷,为了避免未来的争议或是要起诉举证,法律上允许录音录像,但是也规定了相应严格的条件,比如录音对象必须是本人与承担义务的一方的讲话,录音内容必须完整,录音应当未做技术处理,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应以合法方式取得,不得侵犯他人隐私等等。
而这位举报者,并非是当事一方,也不是当场取证,而是偷录的空姐私下聊天,在法律上并不能完全站住脚。当然,如果脱离法律谈ZZ正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先不论对与错,这种行为现在蔓延下去,就会人人自危,而事实上,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在一个偷录加流量饥渴的自媒体无处不在的世界,每个人都需谨慎又谨慎,我们会活得越来越辛苦,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四、我昨天的文章就说过,香港人对内地人的负面观感成因很复杂,有他们内心傲娇的一面 也有部分内地人士不注意文明行为的因素,还有很多香港底层民众没有享受经济增长福利的落差。但说到底,这是某些人的素质问题,旅客可以抵制,舆论可以谴责,让公司道歉并承担经济声誉损失,但媒体不可推波助澜,看热闹的不嫌事大。
更何况有的媒体,人设其实也一般,公共事件装聋作哑,批判个人冲锋在前,怎么看都像是吃柿子捡软的捏。还有的人为了流量,无限上纲,搞地域对立,挑动敌视情绪,不但玻璃心,而且人品比这些空姐更糟糕百倍。
还是我昨天文章的那句话,伟大的事物永远不怕批评,不怕嘲讽与调侃,因为真正伟大的事物从不会因为被批评与嘲讽而失去伟大。用歧视来挖苦别人,不过是照见了镜子里的自己罢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