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000万 他的4轮平衡车5.5kg 转弯灵活度80% 流水累计9千多万
文| 铅笔道 记者 贾民将
►导语
去年12月18日晚6点多,李威刚回到郑州的住处,央视记者便打来电话,说他的产品将在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
李威一下精神起来,赶快兴奋地通知公司所有同事、家人,让其一起守在电视旁。当晚,他的电话被打爆,微信的问候不断。“有生之年,竟能被新闻联播报道3分钟。”
被报道的产品名为小i云车,这是他公司“飞轮威尔”旗下的四轮平衡车,重5.5千克,可承重120千克,最高时速12km/h。
◆ 小i云车
除了小i云车,“飞轮威尔”还有独轮、双轮两大品类。目前,产品已销至50多个国家,累计流水9000多万。
注: 李威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独轮平衡车
李威是个典型的技术宅男。他从小便喜欢捣鼓些小发明、小的机械结构制造,朋友叫他“李布斯”。2011年,自黄河科技大学毕业后,他加入百度,成为产品经理。
因大学就创过一次业,所以工作对他而言,不过是短暂的学习,“肯定不会安逸于上班族生活”。
2012年6月一晚,李威一个人在郑州家里敲代码时,朋友给他发来一个链接,点开是YouTube上的一个视频。视频展示了一辆双轮平衡车,可用于交通代步、保安巡逻等场景。
这款稀奇的产品一下刺激了李威的神经。早已萌生创业想法的他,也想做一款平衡车出来。
之后,李威简单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联系了深圳的一些朋友,让后者帮忙评估产品的制作难度。
评估一番发现:双轮价格较高,达数万元;还比较重,约40~50公斤。能否做一款便宜、独轮的平衡车?“重量主要集中在电机,而电机与轮子一体,如果减少一个轮,体积和重量也会缩小和减轻。”
最后李威得出结论:有60%~70%的把握,问题不大,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10月,李威从百度离职,创立“飞轮威尔”,并奔往深圳,决心在此方向一试。“最初只有4人。”
80台一售而空
一款平衡车除了外部结构,有陀螺仪、电机、电路板、锂电池4大部件。
最初,李威的目标是解决平衡问题。“一个人站上去,无论怎么摇摆,都可以保证前后不倒。”而陀螺仪在主板内部,可感受人体位移、重心方向,反馈至芯片。芯片有一套算法计算位移(根据倒立摆系统原理),驱动电机运转。
在深圳一个租来的房间,除了几台电脑,就是几台仪器。李威和伙伴在这里架起电机空转,匹配算法,“这是最难的地方,花了3~4个月来调平衡”。
因为并不能保证100%成功,所以那段时间,李威忍受着漫长的煎熬。“每天都在进步,但前几个月进展都很小。”
每天测试都需导入程序,有时几百次,有时甚至上千次,经常调至半夜。“吃过一个月10元一盒的烧鹅饭,真吃吐了。”
到了2013年初,算法精确到一定程度,李威开始调试电机的驱动。“它可以站稳了,但还不能走。”
当年4月,整个产品基本达到李威要求,“也能往前走了”。于是,李威将精力放于外观、结构的设计上。他找了一家设计公司,设计了一个非常简约的外观,“很简单,就像一个圆形的飞碟”。
结构上考虑2点:1、是否稳固,“毕竟要载重”;2、人站上去是否舒服。
设计完后,开模、调试,最后小批量生产、组装、测试。
测试的时间偏长。李威几个人经常骑着车,满大街测试骑跑,但因为技术偏差,摔了不少跟头。有时为了测试一块电池能跑多远,他们围着圈转,一直骑到没电。“能跑12~15公里。”
截止10月,很多朋友骑时再也没出现太大问题,李威感觉是时候小批量销售了。于是,当月“飞轮威尔”生产80台,单价2499元,毛利60%,却一售而空。“在前期测试时,我们就不断在网络放出骑行小视频,累积了很多意向订单。”
◆ 第一代独轮车
但很多独轮车因为还有失去平衡的几率,被退了回来。“第一批客户一定要服务好,所以只能痛心挽回。”查找原因完成维修后,又返还给消费者。“之后没遇到太大问题了。”
随后,李威开始扩大销量。那年冬天,“飞轮威尔”接了很多订单,销售2000多台,流水300多万。“感觉很好。”
融资500万
2014年初,“飞轮威尔”进一步扩大销售、运营队伍,布局国内的经销商网络。
签约的第一座城市是广州。“产品没出货之前,广州一位经销商就看过宣传,之后不停询问产品上市时间,隔几天打一次电话。所以产品一出来,就与他签约。”
之后,李威按照一个城市一个独家代理的标准,迅速布局了100座城市,“代理商要有门店,有销售经验”。代理商会有平均30%的毛利。
同期,“飞轮威尔”也在研发新产品。其中一款加入了拉杆功能,可自由伸缩,“拉出来就像行李箱一样”。
当年4月,李威还开发了一款App。“产品程序需不断优化升级,而把程序放在服务器端,用户通过App就能自己更新程序。”另外,App可用于检测如机器温度、电池电量、以及行驶里程数等机器运行状况。
冬天,“飞轮威尔”接受了德国RTL电视台的专访,吸引了比利时、瑞士等多国的大客户。当年,流水达2000万左右,其中在国外销售额约400万。李威也将更多精力转于国外市场。
◆ “飞轮威尔”团队小伙伴
2015年4月,“飞轮威尔”又生产了双轮平衡车。“独轮车还需花精力去学,快的话也要1小时,而双轮易学性更强。”
电路、主板设计,调试、开模,一款产品的成熟至少需6个月时间。“飞轮威尔”已形成研发一代、降价一代、销售一代的节奏。“一个时间点中,我们会销售这一代产品,研发着下一代产品,上一代已经开始降价销售了。”
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外国人对新鲜事物接受更快。”经销商一次下单数百到一千台,走海运,“在国外可卖到5000~6000元”。
当年8~9月,李威母校(黄河科技大学)得知“飞轮威尔”,在郑州为其提供了办公场地,后者位于一个省级科技园内。随后,“飞轮威尔”在众筹网众筹300万,加上另外两家机构的200万,共获得500万天使投资。
四轮平衡车
融资之后,李威想开发一款看起来更安全、更轻的四轮平衡车——小i云车,“轻到可装进背包里”。
李威认为,这可满足一部分客户痛点。“不管独轮还是双轮,学起来都有难度,这会让一部分客户放弃购买。” “之前便有了此想法,只不过一时分不出那么多精力和资金去实现。”
四轮与单双轮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原理。“之前靠陀螺仪保持平衡,再去驱动电机,而现在要用压力传感器。”
体感车没有遥控,也没有手动控制,只能靠脚的压力(如脚掌往前、往左)与体感车交互,再反馈至中央处理器,来调整角度和速度。
难题在于需设计一款5~6cm的电机,还要保证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而此类产品,国内外都没有。
所幸,李威大学时的教授向他推荐一位专家,后者曾做过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实验,得过特殊贡献奖。
电机运转需一种材料,国内的磁钢满足不了李威要求,所以专家建议,要在材料与结构上下功夫。最后,李威选用了日本的磁钢。专家还为他设计了电机结构:左右各一个,每个150瓦。之后,李威找电机厂商,按照设计的图纸生产、测试。
一次,CCTV在全国寻找创新科技,当地政府将“飞轮威尔”报了上去,审核了几天,中央的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但说不一定能播”。
不想12月8日当晚6点多钟,记者打来电话:“今晚在新闻联播播。”李威一下精神了,他连忙通知公司所有人、家人收看新闻联播。当晚播出后,认识的人纷纷打来电话,微信上求合作的人也不断,“搞得跟过年似的”。
于是,12月下旬,李威开了场发布会。“当时车子是能骑的,只是拐弯不太顺畅,但预计1~2个月便能调好。”
而令李威没想到的是,调好竟花了5个月时间。最大问题出在转弯能力(是否灵活)上,“压力传感器结合方向传感器才将问题解决”。
如今,小i云车的转弯灵敏度达到80%,“年初只有30%~40%”,产品重5.5千克,可承重120千克,最高时速12km/h。2.0版本还可实现智能跟随、语音互动等功能。
◆ 小i云车
4月,李威在淘宝发起众筹,一个月众筹590多万,订单量4000~5000台。“淘宝要求一个月之内发完,但陆陆续续发到6月底。”同期,“飞轮威尔”获得1000万A轮投资,投资方为中原证券旗下直投基金和点亮资本。
目前,“飞轮威尔”产品已销至美国、英国、欧洲、法国等50多个国家,累计流水9000多万。下月,李威将会发布一款外观极简的智能折叠电动车。
/The End/
编辑 韩正阳 校对 唐 郡
如有报道需求,或需转载、市场合作
请加pencil-news为好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