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家庭启蒙教育就是从0开始赋予孩子适应生活的技能

 

育邻梦

家庭启蒙教育就是从0开始赋予孩子适应生活的技能,就是通过做加法将孩子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教导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要接受众多的教育。但是,对个人成长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当属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家长【核心是孩子的父母】通过自身言行示范对子女施加的成长教导,是深入生活中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成长示范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个人从出生之时的“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逐步成长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贯穿个人成长一生的教育,从父母准备生育孩子前的自我行为约束、孕期的胎教至孩子出生之后对孩子无微不至的成长关怀,处处都伴随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① 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长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才送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是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的。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夯实了基础。② 家庭教育教授内容包罗万象,核心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习惯。孩子要成长、成才,必备条件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长习惯,家庭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

生活辅助就是最早的启蒙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

启蒙,即“蒙童”通过接受外界知识教导逐步掌握人类文明智慧,泛指在外界刺激、引导下,通过模仿、借鉴开启个人自身的成长智慧。什么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教育形式,是几乎所有人都必定会经历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就是启蒙教育。家庭教育贯穿每个人成长的一生,自孩子受孕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胎教】,孩子出生之后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引导行为和行为示范都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

1、启蒙教育就是外界有意识对孩子进行的成长引导活动

人们将刚出生、知识未开的孩子称为“蒙童”,启蒙就是外界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刺激、引导其逐步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古代,由于缺乏文化生活,人们能够接触到的文化信息极少,甚至有很多人因一辈子都未曾识字、学习而被称为“文盲”。因此,古人将孩子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主要是识字、写字】活动的开始之日称为启蒙。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已经深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盲”已被彻底消除,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文化活动息息相关,从日常购物、社交、出行、通讯等时刻都在进行着文化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活动更是被提到了历史高度,从孕前夫妻双方的生活习惯调理、孕期对胎儿进行有目的的胎教,到孩子出生之后各种成长教导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从胎儿时期在母亲子宫内的运动体验开始,孩子就开启了学习成长体验之旅。启蒙教育就是成人有意识的对无意识状态下的孩子进行兴趣引导,引导他们开始逐步认知社会生活的知识、逐步获得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就是幼儿期的孩子通过游戏、模仿等方式,开始学习语言文字、运动协调、分享协作等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启蒙教育起始于家长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讲话、陪伴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与孩子一起玩一些益智型游戏活动,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去体验。

2、启蒙教育就是有意识的授予孩子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古人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婴幼儿是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快速成长,到孩子7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约1400克】,大脑迅速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学习、模仿各种语言发音和运动动作。童年孩子会出现诸如语言、运动等多个“敏感期”,婴幼儿天生充满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因此,启蒙教育及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探索语言发音技巧、运动技能等,对孩子成长发育都具有极其重要方向指引作用,比如说7岁以下的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三岁以下的孩子练习各项柔韧性运动动作都不存在问题......

3、启蒙就是从生活中引导孩子成长生活的习惯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生产、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长方式与众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白一点:童年所养成的成长习惯决定着人生的未来。孩子成长的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示范所承继的成长习惯,这些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童年是人一生之中最易被教导的时期,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学习“专家”,他们天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抗拒之心,游戏就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启蒙教育方式。“诺贝尔奖”是全世界上地位最高的奖项,“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一直被人们所崇敬。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学坏容易学好难,个人的成长习性一旦养成,想要扭转、改变会比做任何其他事情都更为困难。父母是孩子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启蒙老师,启蒙教育就是从培养孩子成长学习的行为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养成了乐观积极、勤奋好学的学习成长习惯,才能使孩子受益终身。促进孩子学习成长就是在孩子行为习惯上“逼”他们一把,引导他们养成好阅读、勤思考、爱探索、善合作的积极学习成长习惯。

俗话说,“育林先育苗,育人当育小。”家庭教育对个人人性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全面性和深远性。家庭生活的每一个元素、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学的素材和行为实践案例,家庭生活是人性形成的基础。简言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育人性达成幸福人生,就是培养孩子学习成长的习惯、就是为人生成长启蒙。

成长进步从迈步行走开始

家庭教育怎样为孩子成长启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指:① 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② 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③ 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启蒙教育就在生活中,就是家长有意识引导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成长行为。

家庭教育就是的好家庭生活,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根据每个孩子所具有的不同成长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他们生活上最迫切的成长关怀。家庭教育在于帮助孩子们养成热爱生活、热爱成长的生活观念,它不应该与学校教育比传授知识的多寡、不应与社会教育比能够赚多少回报,它是教导孩子们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当一个孩子消极对待生活、缺乏生活热情的时候,他所做出的选择就容易极端化、简单化,就容易激化生活矛盾进而危害个人和社会和谐生活。

1、家长“知己”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自知者明。”自我认知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最简单的说就是人的眼睛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只能见到自己约50%的身躯外壳,至于大脑思维、身体内部构造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以视力所见,那么人在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能够清晰认知自身的比例不超过10%。所以,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清自己,为此人类生命科学一直在为探知人类自身而不懈努力。

教育知己的基础就是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商品交易,那么作为店主您应该清楚店中有些什么样的货品、它们的成色几何、应该如何呈列它们给顾客......教育是人点亮人的活动,是通过师长的言行示范为孩子们指引方向,让孩子们成长之路更顺畅。那么,师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学识家底、知道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清楚自己该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们。当然,学校老师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引,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制定细部的教学教案,也就是备课;作为教育的另一个主导者,家庭中的家长却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每个家长都只能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决定如何教导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一个基本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己所不欲、勿施于子。”简单说就是家庭教育应该从家长的行为示范做起,家长应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菜根谭》前人云:“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又云:“暴富贫儿休说梦,谁家灶里火无烟?”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为学问切戒。

【译文】古人说:“何苦放着自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却要沿街乞讨学穷人的样。”又说:“侥幸发财的贫家子弟,切莫忘乎所以到处夸耀,谁家的炉灶不冒烟呢?”这两句谚语,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的人,一句是劝诫那些不知天高地厚、夜郎自大的人,这些都是做学问、为教之人要引以为戒的。

知己为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力而行“,就是知道自家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什么东西是自家的优势、那些东西需要继续学习借鉴。真实的做到不“迷信专家“、不盲听盲从,对孩子成长有益的行为习惯应坚持不懈。做到对自己了解,同时还必须了解自家的孩子才能践行“因材施教“。

2、知子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独特的。对待每个独一无二的孩子都是,家庭教育应给孩子贴个“好标签”,为孩子成长进步点赞。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词语名称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克劳特在1973年就作了如下的实验。他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作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标上“慈善的”或“不慈善的”。另一些被试则没有用标签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做捐献时,标签就有了使他们以第一次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的作用,即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标签为“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签过的人捐得要多,而那些第一次没有捐钱被标签为“不慈善的”儿比没有标签的贡献更少。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导孩子成长就要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找出孩子生活中的好,然后针对孩子的成长行为贴上“好标签”,比如给孩子贴上实践能力强、善于思考、热爱探索、成长有主见、待人有礼节等积极的标签。对孩子的夸赞并不能漫无边际的“宠溺”,需要针对具体的成长行为,同时注意践行5:1的赏罚效应。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成长类型“因材施教“。

① 领导自燃型。领导自然型的孩子是真正的学习“专家“,他们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到哪山唱那山歌“对学习新事物充满热忱、对做小群体的领导者乐此不疲。这就是成年人时常说“娃娃头“,“娃娃头“天生具有统领意识,他们好胜、好强,他们对学成一切性知识充满乐趣,是自燃型学习者。对于领导自燃型的孩子,只需要将他们置于有新鲜事物的环境中他们就能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需要的就是有那么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历史上最著名的领导自燃型学习者多出自一个职业——图书管理员,比如:1.老子,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据说后来当图书管理员当烦了,出函谷关,函谷关守将是老子朋友,求教于老子,老子写了本5K字的牛书留给他,翩然出关化胡而去,这本5K字的书,就是《道德经》;2.爱因斯坦,曾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做图书管理员,任上写出相对论巨著,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3.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

② 附和跟随型。附和跟随型的孩子是跟随学习的“专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来疯“,看见别人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只要看着别人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讨厌的他们都能跟着一起做、一起学。生活中多数孩子都属于附和跟随型,也就是只要让他们有适当的学习模仿对象他们就能成为与偶像相似的人。

③ 被动追随型。被动追随型孩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懒孩子“,他们的成长必须在被监督、被逼迫的环境下才能坚持下去。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从来不愿意主动,甚至时常表现出畏难情绪,一旦遇到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就想“打退堂鼓“、想逃避,只有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才能坚持下去。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术课,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向老师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遭到责骂,委屈地奔出教室。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是生气,他找到学校:“恩格尔先生,你作为一个教师太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恩格尔说:“我只管教书,不管什么学生的心理”。爱迪生母亲说:“你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学得会?”这位老师带着爱迪生到一位有名的医生那里,请他检查一下爱迪生的头脑,因为爱迪生的脑袋是扁的。这位医生检查后说:“里面的脑子坏了。”恩格尔告诉爱迪生母亲:“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这所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母亲曾经当过小学老师,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当同龄的孩子还在读童话的时候,爱迪生已开始阅读《英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大部头著作。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经过长期刻苦钻研,他终于成为最著名的大发明家。他一生为人类贡献了一千多项发明。

3、家庭教育重点在于“言传身教”行为示范

CCTV那则感人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妈妈给奶奶洗脚,小小的儿子就能学着打盆水要给妈妈洗脚!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生活中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当今社会中唯一没有机构颁发职业资格证的职业,但它确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职业,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作为父母,好坏并不以学历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寡来界定,界定父母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培养的孩子是否能够超越他们自身、成为为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成为孩子成长学习的榜样是为人父母最好的策略,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好引导孩子成长的榜样,父母在生活中的任何细微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父母给孩子生活行为的榜样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的,是在家长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孩子造成影响的。因此,作为父母在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做到“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比如要求孩子做到早睡早起,那就需要在与孩子约定的睡觉时间大家都去睡觉【比如21:00】,如果实在有工作没有做完,那么您可以等孩子睡着了起来加班,而不是您在加班的时候影响孩子的休息;比如要求孩子文明用语,那么就需要父母从自己开始将文明用语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最起码是有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做到】,同时请孩子参与到文明用语的互相监督活动中。

系统性教导孩子学习成长必备条件:成长环境、耐心督导、及时实践反馈,家庭教育就是为孩子营造适合学习成长的环境【就是父母给予积极正向言行示范】、监督孩子的学习成长、给予孩子成长即时实践反馈。古人说:“为将者,可以不懂兵,但必须懂得将兵。”家长同样可以没有渊博的智慧知识、没有很高的成就,但必须懂得为孩子们创造适宜学习成长的环境,用言行给予孩子们真、善、美、丑的言行示范,给予孩子们及时准确的成长反馈,引导孩子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成长习惯、让他们能够在智慧的蓝天下自由翱翔。

成长就是通过观察、实践适应生活

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启蒙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自带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学习“专家”。但是,任何专家都不是自然成才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每个人虽然自出生就自带学习能力,但是如何学习、学习什么都需要有老师【包括但不仅限于家长、老师和兄长】指引教导,现代人不可能如同原始人那样从头开始自我摸索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因此,现代人只能借助已用人类文明“站在巨人的肩上成就巨人”。那么,作为引导孩子学习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如何为孩子的人生成长启蒙呢?核心方法就是与孩子一起做多。

1、多观察

生活就是与存在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物打交道,就是与同伴间完成信息传递,就是利用周围的物质资源满足自我成长需求。因此,是生活就离不开观察,观察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比如观察才能够发现并规避危险、观察才能知道眼前这个事物是不是能够为我所用,观察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基本技能。所以,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他们多观察,比如通过观察认知不同的动、植物、矿物,通过观察了解同伴是否对自己友善,通过观察找寻到自身成长所急需的生活资源......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个人对绝大多数事物的认知都是通过观察完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生成长的根基。不同人对于同样事物拥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认知、做出不同的行为,最终产生不同的劳动成果其根源就在于观察。个人观察、认知世界的能力开启了人与人之间生活差异化的第一步,有人看见事物表面华丽的颜色、有人看见物体内部缜密的结构、有人发现物体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协调......观察是个人“见识”增长的重要途径,观察让个人感知到外界事物相对位置、物体的形体大小、丰富的色彩、奇特的造型、优美的线条结构......观察能力是个人获取知识信息最重要的途径。

2、多聊

知识就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学习文化知识就是为了掌握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学习聊天的艺术。聊天,听起来是很简单,您可能觉得聊天谁不会呢?但是,和婴儿聊天就是一项感觉十分别扭的行为,有些父母觉得和婴儿聊天就是在自言自语,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事实并非如此,外界声音能够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和已经开始讲话的宝宝聊天能够调整他们的声带,让他们适应某种语言或某几种语言的发音方式。这就是童年期【7岁之前】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的根本原因所在,他们的声带肌没有定型能够根据讲话需要进行事实上的调整。因此,我们时常教导孩子要好好讲话,不能装腔作势,为的就是不要影响他们的声带定型。

语言是人类创造用于信息交流的工具,它是将人类对生产、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符号化,然后将事物与文字符号的“形、意”联系起来,最终通过一定的发音形式传递出去,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类将对世界认知的信息通过“音、形、意”完美结合起来的产物。信息传递首先发送声音,对方接受的声音时候通过大脑对声音进行分析处理将已存储的事物形态联系起来,最后形成相应的寓意反馈、完成信息互通。和孩子聊天就能够充分刺激他们的语言系统,对建立声音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当他们有了认知能力之后就能将声音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完成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比如父母陪伴孩子两天时常在孩子耳边说爸爸、妈妈、宝宝,孩子开口讲话就一定与爸爸、妈妈、宝宝有关,但刚开始讲话的孩子并不能将声音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孩子对着陌生人叫爸爸、妈妈的情形时有发生,等到孩子两岁左右他们开始对事物有认知能力的时候他们才能将爸爸、妈妈这个发音与具体的人联系起来。

生活就是完成人际间的信息交换,以交换彼此的需要,也就是聊天的艺术。所谓“母语”就是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是个人出生以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个有关母语的会议,并对母语作出了如下定义:“母语是指一个人自幼习得的语言,通常是其思维与交流的自然工具。一般是自幼即开始接触、并持续运用一生的语言,个人所受的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几乎都是通过母语传授的;母语另一个解释则是一个人的民族语,并不一定是个人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语言”,表示“根源”之意。

3、多读

阅读是增长知识智慧最为方便快捷的方式,阅读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的艺术了解、认知世界。俗话说:“开卷有益”,阅读对于人生成长总是有益而无害的。但是如果您要问阅读到底有什么好处,能够解渴充饥、亦或是能够帮人解困增壮吗?好像这些都不能。阅读不能解渴充饥,也不能帮人解困增壮。那么,阅读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① 开阔眼界

人们常说:“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得天下智”,说的就是人们通过阅读即能够了解天下大事也能够知晓天下大智。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世界上书籍有千万种,每一种都记录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知探索历程,如史书重点记录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医学典籍主要记录药物功效、病因、病理以及医治方法;生物学汇集人类对自然生命的认知;物理学与天文学讲述人类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心理学、教育学集中阐述人生成长活动与教学活动规律......不同类型的书籍蕴含了人类成长所必须的不同精神营养。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为前行指明前行的方向,为成长开阔眼界、储备能量。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阅读、探索、求教都是成长学习之中的极佳方式。学习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成长活动,生活是成长素材最好的溯源地。因此,在孩子日常成长教导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一起“做多”,多观察、多积累、多问、多记、多阅读......任何一项成长都不是顺手牵来的,它必定需要经历长年累月的“做多”积淀才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顿。“做多”最后一项就是要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话语完成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从而发现语言的魅力与乐趣,从而激活孩子学习成长的兴趣与活力。

② 阅读为成长储备能量

孩子学习成长最终实的目标就是为未来生活储备能量,引导孩子能自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既然说学习是获取知识、提高智慧、实现人生成长目标的唯一方式,那么应该学习什么呢?学习是一项综合性成长活动,学习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包含:

知理论。人行之于世有顺境,也难免遭逢坎坷,足够的理论知识则是指导一个人走好人生之路的根本。就拿日常的工作来说,既有不好做的工作,也有容易做的工作,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

习道德。重品行、有节操、守信用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根本,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内涵,并反省自己日常所作所为。为什么有的人会从事难度大的、高智慧的工作,而有的人从事简单的工作,这是因为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智慧和知识,同时,对人的道德修养标准方面也有不同要求

​学文化。如果说老师是人成长的布道者,那么文化知识就是解开他面对各种困境时解惑明理的钥匙。学习文化知识能让人懂得更多的道理,获得更多的智慧。理论指导实践、道德指引行为、文化知识使生活更加丰盈、充满乐趣,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贫贱富贵不是上天注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在学习中所累积的智慧。事实上,上天不会预定一个人的贫富,更不会让人存在现在这种差别。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获得智慧,才能拥有富裕的生活。

③ 阅读是借鉴他人成长自己

《旧唐书·魏徵传》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放眼四周您就会发现,这个社会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人们学或者不学、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多寡。俗话说:“人不学无智,无智者愚。”强调的就是智慧之道在于求学,求学者因博学而智、不学者愚。人生对内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大脑,让大脑拥有更多的知识、智慧。搜索世界各国阅读排行,众多信息中无一例外的表明以色列都是人均阅读量最高的国家。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人类智慧汇集而成的海洋,书籍原本就是作者系统思维的集中体现或者社会集体智慧的汇集,如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的《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运动是成长第一动力

4、多玩儿、多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世界上的生命体有很多,最基础的分类就是动物和植物,动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自主运动的生命体,人是世界上具有文明历史的、最高等级的动物。人生就是一场关于运动的游戏,包括肢体运动和智力运动。

① 运动是健康成长的保障

运动能够促进孩子身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运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爬、滚,这些动作就是成长活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和获取成长资源的基本生活行为。运动能够在自然的条件下通过孩子自主意识完成各项综合运动,能够促进孩子全身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和动作灵活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所谓:“健康的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能够增强孩子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现今,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孩子们学习上的高分时常出现“体育老师身体欠佳的现象”,孩子们应有的运动锻炼得不到充足的保障。长时间坐着学习,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并不好,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打打羽毛球、游泳、爬山等,让孩子去运动一下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的孩子学习上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学习收益率也会更好;身体不好的孩子上课容易犯困,连熬夜都熬的没有别人好。

运动提升人体对各系统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生活、学习效率。经常运动的人大脑神经组织协调能力更强,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了同样的学习时间,自然能习得更多的知识内容。所以,运动是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成绩。有老师曾经对高三学生做过运动助学实验,就是将高三年级分为普通、好、优三个层级,普通班级每天增加运动助学一小时以上、好的班级每天增加运动助学半小时至一小时、优等班级按照原有的学习规律学习。一年之后的实验结果是,普通班级的高考成绩最好、中等班级次之,原本的优等班级高考成绩最普通。

② 运动提升人体统合感知功能

运动不仅仅是孩子自己完成动作,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与同伴而一起完成动作,动作不达标或者灵活性不够都将影响孩子完成游戏任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为了获得相对于同伴的游戏优势,很多孩子都会刻意表现的更加优秀,他们会刻意增强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能力,运动中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运动不仅仅需要身体完成规定的动作,同时需要使用大脑统合调度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身体重力、身体动觉和嗅觉等综合生命系统感知外部环境,根据这些综合信息作出最准确有利的行为反应,比如孩子之间的追逐,孩子就需要灵活掌握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判断最有利的前进路线。所以,运动能够从根本上统合孩子感知系统的平衡发展。

运动能保护孩子的大脑,并且能够强化大脑统合协调身体机能的能力。运动锻炼的好处很多很多,比如能够磨砺人的大脑意志、加强人的认知能力和精力,还有利于保持个人情绪稳定。定期锻炼的人身体是会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够给大脑细胞提供更多的血液,让大脑保持活力。当然,任何运动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群人的集体性活动,能够增强个人与同伴之间的分享协作,有助于开阔眼界,有时候一些个人“苦思冥想”不明白的事情同伴往往能够“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③ 运动是最自然的成长技能练习场

运动是最基础、最无等级差别的社交活动,运动中遵守统一的规则、指令,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与理解完美的结合,运动中的每个个体即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彼此,同时也需要准确理解同伴所表达的游戏信息。这就要求孩子在语言表达与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够的发展,这也就是生活中时常能看见孩子更愿意与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儿或者讲话更流畅孩子一起玩儿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语言发育相对迟缓的孩子往往只能作为跟班。孩子们在彼此互动性运动中,能够将自己最优势的行为展示给同伴儿,同时从对方学习到最具“同理心”的行为教导,孩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是通过模仿借鉴逐步掌握更多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技能是个人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而获得的个人完成生活任务的能力:①技能是熟练完成生产、生活事务的方式或动作方式。《辞海》将技能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做技巧;《教育词典》把技能定义为:通过学习重复和反省而习得的体能、心能和社会能力,个体对这种能力的提高也许是无止境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该观点突出了技能获得的方式是通过活动或动作习得的,对技能的获得方式有较为明确的回答。但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未能提示技能尤其是智慧技能与知识的本质联系。在技能训练方法上,可能导致机械模仿和重复练习。②技能是认知指导行为实践活动的统称。技能是个人在认知指导下通过行为实践完成生产、生活任务,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为社会建设做贡献的能力。③技能属于知识运用范畴。技能是对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实践,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能力活动的统称。技能是将知识经验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以使知识经验更好的为社会建设服务。

人类社会生活就是一系列关于生活的游戏,比如农业生产是将种子播种到土地之中,静心照料获得更多果实的游戏;商业是将一种商品从甲手中传递到更迫切需要乙手中的物品交换游戏......生活就是人将各自拥有的优势资源拿出来与同伴交换的游戏,是通过劳动改善、创造生活资源的游戏。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信息互通、物品交换真实的游戏,但是生活不需要虚拟化的电子游戏。因为,真实的生活游戏创造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虚拟化的电子游戏只会消耗每个人的时间财富,而时间就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谁拥有了更好管理时间的能力也就会分配到更多自然物质财富,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