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花瓶的演变史,建议看到结尾...

 

看了此文,您再见到谁家里摆着什么花瓶,就能随口叫出名字来,还能讲几句瓶子的历史源流,调子瞬间就上去了。

“花瓶”专业里叫“瓶”。大概只叫“瓶”不合语感,叫“瓶子”又容易和啤酒混淆,所以人们多称之为“花瓶”。

其实插花只是瓶的很小一部分功能,此外还能用来汲水、盛酒、祭祀、随葬、放帽子、改台灯,甚至当骨灰盒,但瓶最重要的用途是不用,只是放到那里,安静地欣赏,所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从最古老的瓶开始,尖底瓶

图片是马家窑文化的尖底瓶,五千年历史了,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文化里,都有这种陶器。做成尖底是为了汲水,扔到井或者河里,就能沉下去。

那两个环叫“系”,系上绳子,才能拎起来。尖底不能直放,打上的水要马上倒入罐子里。有研究说尖底瓶是挂在屋子里存水的,还有说是插在土堆里的,不可信。


葫芦瓶始于唐代,因谐音“福禄”,所以流传久远。到清代又演化出三节四节的葫芦瓶,还有下方上圆的形状,附会“天圆地方”。葫芦瓶曾大量出口到欧洲。


这是葫芦瓶的变种,叫如意耳尊。

瓶身还是葫芦,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耳和刚才说到的系,区别是耳大,用于手持,系小,穿绳用的。

注意这个瓶口比上一个大,所以叫尊。尊是瓶的一种,古书上说“口足相仿者为尊” “口大者为尊,口小者为瓶”,其实界限很模糊,比如琵琶尊也可以叫琵琶瓶。


如果没有耳,这就叫琵琶尊,始于清代,模仿商周青铜尊,是最流行的阔口瓶。有耳的琵琶尊之叫法,是耳名加尊。比如耳做成鹿头的,叫鹿耳尊。这个琵琶尊的耳是如意形的,就叫如意耳尊。是吧?和上一个重名了。

区分的办法是把釉色或者画面加进名字里,这个叫青花如意耳尊,上一个叫斗彩如意耳尊。


多管瓶,宋朝开始的,身上插着许多管子。管与瓶身不通,一般是五根,还有六七九根的。多管瓶清代有青花的,很精致,现在还有人仿。如果谁要收个多管瓶摆家里,属于自由心证,咱不干涉。

不过得提醒一句,多管瓶又叫魂瓶,冥器,随葬用的。看东西应该追究其本意,所谓不忘初心。


清代还有一种青花多管瓶,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认为这种多管瓶起源于欧洲,是花器。但是我从未见过古代欧洲有类似的器皿,而且这种瓶子插花的效果不好看,很可能是乾隆胡搞出来的东西。


琮式瓶,琮音从,模仿商代玉琮。宋代龙泉窑最多,清朝景德镇把上面的花纹做成了八卦形,又叫八卦瓶。琮式瓶都用青釉。


玉壶春瓶,很重要的器型。始于宋,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唐宋人称酒为春,比如剑南春,早期的玉壶春是做酒瓶用的。

这种撇口瓶细颈垂腹,重心底,稳定性好,适合醉鬼。明清时的玉壶春要比宋元时的粗壮,小号的继续做酒瓶,大的多配以精致的纹饰,多作为观赏器。


梅瓶始于唐,开始叫经瓶或者酒瓶,细长款的叫鸡腿瓶。早期是装酒用的,上面往往写一些酒辞,比如“清沽美酒”“天藏地酒”(谐天长地久)等等。

明清文人喜欢玩案头清供,就是在书桌上摆一些装点,这种瓶子口小,用来插单枝梅花,所以改叫梅瓶。梅瓶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器型,不妨研究一下演变过程,以后看到梅瓶就能评判是哪朝的风格,方显不俗。


上一图的梅瓶是宋的,这三个分别是元明清。

宋元梅瓶大都有梯形的盖子,是为了密封酒用的。明清以后,演变为观赏器的梅瓶,就省略了盖子。

明代出现了一种带盖的大口梅瓶,盖子是圆的,上面有尖钮,看上去像将军的头盔,叫将军罐,最早是放僧人的舍利子用的,后来也用做装饰。


宋元梅瓶的颈一般是梯形或者盘口的,棱角分明,厚。明清明演变成直口,或者是小撇口,线条柔和。

宋元梅瓶的肩部平滑,底部细。请设想一下倒酒的动作,平肩方便一只手托,另一只手正好握住细底,小口容易控制出酒的角度。明代观赏用的梅瓶,就不考虑人体力学了,肩部呈丰满的圆弧形,底明显加粗,看上去很雄壮。

清代梅瓶介于宋朝和明朝器型之间,底部出现了内收的曲线。最近出现了一种瘦得离谱的梅瓶,看上去有种十八头身的感觉,叫美人肩,就不上图了。


贯耳瓶,宋代哥窑仿汉代投壶而制。

投壶是古代的游戏,意思是投箭入壶。投壶一般是陶的,壶口两侧有一对空管,估计是把箭投到管里者得分高,类似于篮球三分。许多唐宋壁画里有投壶,形状和贯耳瓶相似。

只是哥窑的贯耳瓶很小,只有十几厘米高,纯摆设,不能真当投壶。后来官窑、龙泉窑和镇窑也出了许多贯耳瓶,形状各不相同,都有贯耳。个人觉得“贯耳”或为“管耳”之讹。


净瓶,圆腹直流(流是壶嘴的学名),颈上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盘子。净瓶严格说是壶,但其演变很有意思,说几句。

这种瓶子起源于印度,是佛教法器。后自西域传入东土大唐,开始做瓷的,起初用梵语音译,叫军持或者君迟,还有译作澡瓶的。佛教八宝中,象征智慧圆满的宝瓶,就是净瓶。


元朝时波斯人很有钱,狂买中国瓷器,到景德镇定做了一批大号青花净瓶带回去,当穆斯林祈祷前洗手用的水瓶。

现在土耳其还有这种净瓶,半米多高。到雍正给西藏大喇嘛做瓷器时,发现人家已经在用金属的净瓶了,叫贲巴瓶。

这贲巴瓶也是源自印度,一枝两花,在中原和藏地分别演化,然后又交汇了。后来清代给喇嘛做的瓷净瓶叫藏草瓶或者甘露瓶,作法事时插草签用的,还有纯金的。清宫里用重工粉彩的净瓶,省略了流,叫贲巴壶。

从净瓶的演化的可以看出,中国瓷器里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子,一部瓷器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而且是以贸易为主导,进进出出,利字当先。


终于说到明代了,天球瓶,意思是从天而降的球,直颈圆腹,仿西亚陶器。始于永乐,流行于雍正。


抱月瓶,腹扁,圆若满月,故名抱月,还有写成宝月瓶的,也是西亚传入的器型。清代有叫马挂瓶的,大概是挂在马上装酒用的。

这种耳叫绶带耳,另有一种两节葫芦形的,叫扁腹绶带耳葫芦瓶,也可以叫抱月瓶,以青花居多。


之前看过一微博,一网友见老师傅在画粉彩抱月瓶,就问“您这抱月瓶什么价”。突然全作坊里的人都怪物一样地看他,然后哄堂大笑,说哪里有这么傻的名字啊,这明明就是扁瓶嘛!扁瓶书里可没写,抱月瓶瓷工又不知道。


宣德时还有一种扁瓶,像一个瓶子从中间劈开,一面是平的,没有釉,有小孔,叫挂瓶或壁瓶。是挂在墙上或者轿里的装饰品,流传广泛。


石榴瓶,圆的。小撇口,还有花口的,又名苹果尊。


四方倭角瓶,也是明朝开始的。为数不多的方形瓶之一。


图片左起依次为胆瓶、锥把瓶、油锤瓶。这三种瓶子很像,小口,插花装水都不灵,已经进化为纯观赏器了。

胆瓶始于明万历,后两种都是康熙朝的。区分的要义是:胆瓶颈最粗,锥把次之,油锤最细,而且长,腹比另两种圆。油锤又名鹤颈,肩有弦纹。


赏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肩有弦纹。

清官窑出的最多的瓶子就是这种,从雍正一直烧到宣统。赏瓶都用青花画缠枝莲,“青莲”谐音“清廉”,四阿哥喜欢,命唐英做了许多,赏赐大臣,故名赏瓶。

赏瓶是一个特殊的名字,不但指器型,还限定了画面,必须是青花缠枝莲。晚清民窑有一些赏瓶器型的瓶子,画粉彩五彩什么的,注意,这是个坑,叫赏瓶就丢脸了,应该叫玉堂春瓶。


观音瓶和凤尾瓶,口大,都可称为尊。

两者都始于康熙,观音瓶很多见,类似于梅瓶加长加粗了颈部。凤尾瓶是大喇叭口,脖子更长更粗,占整体的一半,比例失调了。


冬瓜瓶,也叫灯笼瓶,始于雍正,这种瓶子变化多,但凡矮粗胖的瓶子,叫冬瓜准没错。


柳叶瓶和莱菔尊,都是康熙官窑开始的。

柳叶瓶纤细如柳叶,也有人叫美人肩,底很小,几乎立不起来,瓶底有一截没有釉,是用来插在一个环形瓷底里的。

莱菔就是萝卜,音“来福”,吉利。这种瓶比柳叶瓶粗一些,平肩上有三道弦纹。

栁叶瓶和莱菔尊都是小器,都是豇豆红釉,最好的一对在故宫瓷器馆,美的无以复加,你若路过一定要看。别问我为啥莱菔叫尊,柳叶就叫瓶,我不知道。


橄榄瓶,始于康熙,一说顺治。状如橄榄,有直口和撇口两种,前者大,多画粉彩寿桃,后者小,有一个松树桃花的,是珐琅彩的极品。还有一种撇口带贯耳的大路货,施哥窑釉。


棒槌瓶,盘口,直颈直腹,像洗衣用的棒槌,始于康熙,都是民窑的。变化多,分成硬棒槌、软棒槌、圆棒槌、方棒槌什么的,恕不赘述。


花觚,唯一名字里有花的瓶。

最早是宋代钧窑做的,模仿商代青铜觚。明朝的花觚省略了腰部的凸起,清代又恢复了,而且做的非常繁复。过去花觚是很重要的礼器,属于五供之一,祭祀用的。五供指一对花觚、一对烛台、一个香炉或者鼎,一般都是瓷的。


转心瓶,乾隆的宝贝。卖了五亿,创了纪录了,似乎很重要的说。五个亿啊,也不知道那买主卖了多少煤,才换来这么个东西。

这瓶子呢,里面插着根活动管,管上画着画,瓶身上有镂空。当年在养心殿,老太监举着转心瓶,一个小宫女站凳子上转那根管,然后乾隆趴在镂空面上看走马灯。

重点在瓶子的装饰,史无前例地复杂,恨不得把所有的手段都用上,各种披金戴银,各种荣华富贵,一派乞儿暴富的情怀。

瓷器新器型的出现,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宋,一个是清,清又以乾隆前期居多。为什么是前期?因为后期皇上临幸景泰蓝去了,放过了瓷器。弘历年轻时亲自主持烧制了大量瓷器,比如什么交泰瓶、瓷王瓶、双联瓶等等,大部分被淘汰了,因为丑。


摇铃尊,始于康熙,模仿喇嘛教用的铃铛,有粉彩、釉里红、青花三种。


帽筒瓶,直上直下的一个筒,咸丰时出现的,官员用来放顶戴花翎用的,故名帽筒。

后来在民间很流行,不当官的家里也摆一对帽筒。听说康雍乾的帽筒比这个复杂。


蒜头瓶,这是胆瓶,口做成蒜头状,也可以叫蒜头胆瓶。

这是一个讨巧的办法,如果你不认识一个瓶子,直接叫出它的主要特征也可以,比如盘口瓶、贯耳瓶、扁腹瓶。至于瓷器局部特征的叫法,请参见拙文《如何正确地称呼一只茶杯》。 

总结一下:

纵观瓶的历史轨迹,汉唐模仿玉器和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随葬,有明确的礼仪用途。

宋元时瓷器取代了漆器,瓶开始承载实用功能,发展出许多独立的形态。

明清官窑里,瓶依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礼仪功能,引出大量的新工艺和装饰手法,同时民窑瓶的实用性开始减弱甚至消失,审美的价值愈发突显。

一言贯之,在瓷器的诸多品类里,只有瓶一直笼罩着形而上者的光环。所以我常对喜欢瓷器的朋友说,你买个茶杯,就是做的再好,也是个杯;但要是收个没用的瓶子摆那,就艺术了。


想了解更多历史、鉴定学习、实时热点、行业资讯、古董古玩、回收出手

微信公众号关注:慕名世纪文物鉴定

微博关注:慕名世纪文物鉴定

各大社交平台搜索:慕名世纪

慕名世纪文物鉴定官网:

http://www.mumingshiji.com/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