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的形制与发展(1)
古代中国靴的式样,主要有中统和高统两种,其次也有如草靴和快靴。靴面的材料有皮、有布、有毡、有草,靴底有皮或布。
战国赵武灵王始服时,“其制短靿黄皮”。
汉代,靴已采用延续至今的反绱工艺。新疆出土的西汉牛皮靴可为一证。这双靴帮底分明,采用反绱工艺,靴口开在一边,系带。靴帮由两片组成,帮面上用红色羊毛线挑出花纹。它代表了汉代靴鞋制作的最高水平。
北齐以来,中国衣冠乃全用胡服。
《北齐书.徐子才传》“靴者革旁化,宁是久物?”说明南北朝时候靴都是以皮革制成。
六合靴最早始于隋朝,隋文帝上朝亦著。
锦靴始于唐朝,唐宗时,令宫人待左右者皆着红锦靴。
始于唐代的锦靴在唐诗中也有描述,“红锦靴柔踏节,”“青黛画眉红锦靴”,“绣鞋蹴鞠勾丽样”,“弄脚缤纷锦靴软”,“双靴柔弱满灯前”。
唐俑《柘枝舞》中女子足上穿着红锦蛮靴。这都是以锦为料所制作的女靴。
长筒乌靴也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靴子,文武皆穿。唐墓中胡俑着黑靴,侏儒俑也着黑靴,唐壁画中,仪仗队均着长筒乌靴。
至宋代,靴统则喜欢红色。见宋词中有“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红靴玉带踏筵出”。
宋时虽然妇女缠足,穿靴女子较唐代大为减少,但宫人亦有著靴的,靴头作凤嘴式样。
《水浒》中描写的宋代靴饰更是五花八门,如“脚蹬一双黄皮衬底靴”,“下面穿一双油膀靴”,“着一双嵌线云跟靴”,“一双刺麒麟间翡翠缝锦跟靴”,武松穿油靴,柴进穿金线绿皂靴,朱贵穿獐皮靴,杨志穿带毛牛膀靴,史进穿抹绿靴等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