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雷雨冲开的尘封记忆

 

近日石家庄突降雷雨,一扫连日来的高温酷暑,使人神清气爽。然而,当我下楼从报箱取出最新的《人民邮电》报时,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何故?原来在崭新的《人民邮电》报一版正中央处,有两片非常明显的水渍。显然,这是投递员刚刚在向报箱投送报纸时不小心被雨淋湿的。

其实,一片水渍算不上什么事,并不影响报纸的阅读,充其量对美观有点影响,我也压根儿没拿这当回事儿,但是这片水渍,却冲开了我记忆深处尘封了几十年的一段陈年往事。

那是1970年年末,不满16周岁的我在河北省衡水地区的一个县邮政局参加了工作。初来乍到,年龄又小,啥都不懂,也没文化,领导就分配我先做市内投递工作,也就是负责县城内各用户的报纸和信件投递。刚一上班,局领导便很严肃地告诉我,投递工作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有两点最重要:一是责任心,千万不要出差错,确保投递质量;二是要确保报纸和邮件的安全,切不可丢失、损毁。看着领导一脸的严肃,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未料上班次日,我便经受了一次考验。那天上午8点多,我才投递了一半的用户,天上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夹雪。好在我投递的是县城内的单位,到处都能避雨,我还穿上了雨披,不过最后还是成了个“落汤鸡”,一些报刊邮件也未能幸免。然而,当我回到局内,看到其他老投递员淋雨比我还严重,但所剩回的报刊邮件大都完好无损。再细问,方知他们都将随身所带的雨披和雨衣用来遮挡报刊邮件,而自己则甘受雨淋之苦。

之后,类似的场景多次在我眼前展现,我也逐渐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后来我又发现,这些投递员虽是清一色的“老爷们”,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为人处世也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整理报刊邮件时却都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就像大姑娘绣花那样仔细,生怕报刊邮件受到损害。又过了两年,上级推广投递“摩托化”,为投递员配备了摩托车。如此一来,投递员的体力劳动减轻了,投递速度加快了。但是,用摩托车投递,报刊邮件接触到油污的情况却多了,怎么办?投递员只好自己多辛苦一点,对摩托车勤擦勤洗,特别是存放报刊邮件的车兜,更是擦洗的主要对象,不允许有一点油渍和污渍,以免污损报刊邮件。至于摩托车的随车修理工具,诸如扳子、钳子、锤子、改锥等,更是要与报刊邮件分开存放,防止这些“利器”损伤报刊邮件。

再后来,大约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次我阅读《人民邮电》报时,突然被一张人物照片所吸引,照片上一位年轻的投递员顶风冒雨,骑着自行车,艰难地奔波在邮路上。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投递员没穿雨衣和雨披,衣服紧紧地贴在了身上,雨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而雨衣和雨披则严严实实地遮盖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毫无疑问,雨衣和雨披遮住的就是报刊邮件,照片所附的文字也对此作了简要说明。

拿到水渍报纸后,一晃又过了数日,我已差不多将此事忘了。可恰巧有一天几位故友造访,他们和我大都有相同的工作经历,三句话不离本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过去的陈年往事。一时间,诸君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一位老兄的感慨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过去“人民邮电为人民”在我国喊了多年,也践行了多年,形成了最具特色的行业传统,深深地植根在广大邮电职工心中,邮电行业也因此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岁月更替,斗转星移,今时不同往日,但通信业的优良传统不仅不能丢,还需吾辈更好地继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使之更具时代特色。如此,才是我们今天讲传统、忆传统的意义所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