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他穷到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古墓被打开,却挖出10亿陪葬品

 

1965年4月14日的一天,位于浙江临海县张家渡农业社的一位成员,为了修建猪圈和粪坑,前往不远处的王庄山寻找石材。在移动一块条石时,他惊讶地发现了藏有众多金器的石下秘宝。随后,社员们得知此事后,纷纷前来参与挖掘,经过文物管理小组的动员,他们将挖出的宝物全部上交给了国家。根据现代市场估算,这些文物的价值至少达到10亿人民币。然而,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埋葬如此众多和价值不菲的金器呢?

后来,专家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王士琦,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清官。王士琦廉洁奉公,临终前没有留下私财,因此他的葬礼只能用草席包裹着下葬。那么,为什么王士琦的墓穴中会埋葬众多金器呢?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王士琦。王士琦,字圭叔,号丰舆,是王宗沐的次子,出生于浙江临海城关。虽然《明史》中未明确记载他的出生和去世日期,但其他历史资料显示,王士琦应该在万历四十六年去世。这一推测基于《明神宗实录》的记载,其中提到"原任大同巡抚王士琦卒"。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王士琦于万历四十六年去世,尽管具体日期尚不确定。

王士琦曾就读于国子监,两年后考中举人,后来担任工部主事,之后升任兵部郎中主事。在万历二十六年,他被调到山东担任参政,参与总兵经略邢介的抵御倭寇行动,积极主张战斗。在著名的栗林之战中,他亲自指挥明军,斩杀了数百名倭寇,随后又大胜倭寇平义智部,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他在战场上虽然不是主要指挥官,但在士气振奋和鼓舞士兵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王士琦除了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外,还是一位极其勤勉的官员,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然而,正因如此,他积劳成疾,在山西任上不幸去世。尽管地位高,战功显赫,但王士琦本人从未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家境并不富裕,生前未留下财产,因此在去世后,家人甚至没有足够的钱购买棺材,只得将他用草席包裹后下葬。这一点在《临海县志》中有记载:"旅梓萧然"。

然而,几年后,皇帝为表彰王士琦的功绩,并得知他临终时的贫困状况,下令修复他的陵墓,并将大量皇家御用金银器物作为陪葬品放入墓穴。此外,还在他的陵墓前修建了亭子和石像等。这可以看作是对这位清官的一种安慰。因此,王士琦的墓中才会出现如此众多金器。这些珍贵文物现在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我曾有机会亲眼目睹它们,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前去一览。

实际上,类似王士琦这样的名士故事可以在许多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中找到。通过这些名士的故事,我们可以窥视明朝由盛世转入衰落的原因,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因此,我建议喜欢历史的读者寻找通俗易懂、内容准确且有趣的书籍,来了解更多这一时期的历史。比如,当年明月创作的《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本很好的选择。这套书虽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仍然备受欢迎,位居明史类书籍榜首。它不仅生动有趣,还符合历史事实。因此,我鼓励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朋友阅读这套书籍。

如果你还没有这套书,也可以考虑阅读增补版,它比原版内容更全面、更准确。这套增补版共有9册,现在享有特价,非常划算。喜欢历史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