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50 Pro评测:将云台塞入手机?这波操作可太“稳”了
125年前,卢米埃尔兄弟的一部《火车进站》,正式将“电影”带入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从那之后,人类便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光影的神奇与拍摄的魅力。从摄录DV到单反相机,通过摄影来记录生活早已不再是那些手持专业设备的摄影师们的专利。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演化,浓缩在机身内部的那几枚小小的镜头,却在不断的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它让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照片、影像来留住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但在早期的时候,手机的拍照功能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易用,和专业人士相比,虽然都是轻轻地按下屏幕上的快门,可最后得到的成片确是天差地别。当用同一型号的手机拍下同一场景的画面最后却得到截然不同的成片时,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惊呼:“哈?我们拍的是同一个地方?”而要说到用手机拍摄时最令人头痛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抖”。手抖、腿抖、拍摄时的场景抖,虽然大家都清楚“一抖毁所有”的道理,但有些时候,“抖”,来的就是这么的猝不及防。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手机的防抖技术在近几年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目前来看,成熟的手机防抖方案无外乎“EIS电子防抖”和“OIS光学防抖”,但它们的实际效果,和一些专业的外置手持稳定器相比,无论是画质还是防抖的质量上来说,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让每个人都像专业的摄影师一样随时随地带一个手持云台来稳定画面显然是不现实的,可不借助专业的外部工具,又无法得到最理想的拍摄效果,难道就没有一种“两全之法”来解手机防抖的燃眉之急吗?过去或许没有,但当如今vivo X50 Pro携带着“微云台”主摄重新洗牌手机影像的规则时,我们或许就有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什么是“微云台”?
或许大家也注意到了,在我们身边,有一种人开始逐渐增多了起来,他们手持自拍杆或者稳定器,在大街上,旁若无人的对着面前的手机自言自语,做出各种表情动作甚至是互动,没错,这些看上去有些”行为艺术“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vlogger。
vlog作为近几年开始流行起来的新视频形式,随着5G的到来以及短视频流媒体的兴起,正在逐渐的由一种视频创作形式,转化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相信大家平时也会经常看到一些 vlog,拍出这些vlog的vlogger们所用的拍摄设备并不一定都是很贵的专业相机——一台手机加一个云台,几乎是目前Vlogger们的标准配置。
而对于拍摄出的vlog素材来说,防止画面抖动,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为什么说防抖这东西很重要呢?现在的单反、微单或者是镜头里都会加入防抖功能,这其实都是在消除画面虚化的问题,或者是说画面拍摄不清晰、成片率过低的问题。我们还以vlog为例,由于它的本质还是一种“记录式的影片”,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运动镜头,并且主要是以拍摄者的“运动”为主。一旦画面是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时,“抖动”的问题便在所难免。况且vlog普遍都是以“第一视角”去展现画面的内容,如果画面抖动的太过剧烈,不仅会造成整只视频的质量下降,同时还会让观影者产生不适。从医学角度来讲,抖动最容易造成的不良影响,便是“数码动晕症”,也就是俗称的晕屏幕。这是一种由视觉引发的动晕症,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是感官输入信号之间的不匹配,比如你的眼睛看到了比较晃动的画面,但是其他感官完全没有运动的感受,这种冲突就造成了和普通动晕症一样的结果,就是头晕,恶心。
回到文章的开头,我已经提到了,“EIS电子防抖”和“OIS光学防抖”是目前应用在手机上的比较成熟的两套防抖方案。前者是利用智能手机上的“加速度传感器”(G-sensor)和“陀螺仪”来侦测手机抖动的幅度,以此动态调整ISO、快门和成像算法来做模糊修正。通俗点来说,EIS电子的防抖的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单纯的通过“算法”把真正拍出来的视频或者照片缩小。就比如当手机可以提前判定画面在拍摄过程中往下抖了一下,那手机就可以把这个画幅实际先提前地往上移一点,但是你既然要在画框之内保有这样一个可操作的“余量”的话,就肯定不可能百分之百去将镜头录下来的视频或者是照片以全画幅的形式完全呈现,这也就是所说的“裁幅”,可能要裁掉10% 、20%不等。防抖的幅度越大裁切的比例就会越高,所以你会发现,当那些带有EIS电子防抖功能的手机,切换到录像模式时,取景框中显示的焦距变近了,原因就是画幅被裁掉。其次,电子防抖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夜间或者其他光照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效果依然会比较差。
由于是纯粹通过软件算法进行的画面裁切,所以EIS电子防抖并没有任何的物理方式对其产生影响,所以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画幅和画质的损失。
“OIS光学防抖”则是在“算法”的基础上适量加入了“微型马达”辅以物理干预。它主要是依靠特殊的镜头或者感光元件的结构,最大程度的降低影像的不稳定性。首先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智能手机的每一颗镜头都是由电路板、CMOS传感器、固定支架、镜片、光圈等诸多部件构成。OIS光学防抖是通过在镜头内部加装可以向多个方向移动的微型马达,联合上面我们提到的“陀螺仪”以及“加速感应器”,在手机进行拍摄任务时,将监测出的实时抖动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之后OIS控制驱动器会根据这些数据预测出倾斜导致的图像偏移量,再将结果反馈给马达,让马达以预测图像偏移量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的位移量推动传感器移动,从而将手抖造成的图像偏移抵消掉。
但是目前OIS光学防抖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它仅能做到“镜头平移”和“镜头倾斜”这两种横向和纵向的动态补偿,用大家比较好理解的坐标系解释,就是它仅能进行X轴、Y轴的平推移动,所以它的防抖角度和防抖范围都比较局促,用于拍摄静态的照片时,尚可从容面对,可一旦应用于大幅度晃动的视频拍摄场景时,其效果就有些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用手机进行视频创作的人,多半都会加装手持云台之类的外部防抖部件,以此来达到理想的画面稳定状态。
可是外置的手持稳定器终归不能时时刻刻地带在身边,按照手机功能的开发逻辑,如果成功将其集成在手机镜头的内部,那将会是改变手机“防抖”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反观目前手上的这台vivo X50 Pro所搭载的“微云台”技术,它的思路就是:手持云台稳定的是整部手机,所以它的体积稍大;可如果只单单地通过机械结构去稳定“某颗镜头”,那么就能实现和手持云台相同的效果。于是“微云台”的概念,就此落地。
想要实现这样一个可以稳定单一镜头的“微云台”机械结构,着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vivo X50 Pro的整套“微云台”结构,是基于传统光学防抖的形态升级,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镜头的推动纠正。首先,该机在定制的IMX598 主摄的周围放上了一圈外框架,之后将电磁驱动器和磁动力框架置于其中,以此来达到推动镜头向相反方向位移的防抖效果,随后加入的“双滚珠悬架”保证了X50 Pro的“微云台主摄”可以有更加灵活多维度的调整空间;为了防止镜头在推移调整的过程中幅度过大,导致反方向的推移程度太“过火”,vivo在X50 Pro的“微云台主摄”的最上方加装了“限位机构”来限制整套镜头模组的运动空间。最后通过创新堆叠的方案——异形结构磁动框架,将“限位机构+双滚珠悬架+主摄镜头+音圈马达+双S型FPC排线+T-FPC+磁动力框架+模组载架以及保护盖”这么一整套的微云台结构,封装于手机的后置四摄镜头组中。
虽然“微云台”的整体面积约为普通主摄平均占版面积的5倍,但是经过“堆叠后”,vivo X50 Pro将它的占板面积节省约了40%,厚度减少1mm,“极限”压缩微云台与屏幕间的距离至0.13mm,达成了外观设计与主板布局之间平衡的堆叠方案。
“微云台”其实是悬浮在机身与屏幕之间的。
至此,vivo X50 Pro突破了OIS光学防抖的限制,精密的物理架构实现了主摄“X轴+Y轴以及YAW+PITCH轴向”的全方位运动。其防抖角度由传统OIS防抖的正负1°以上提升至正负3°以上、可防抖的范围面积是传统光学防抖产品的约3.2倍。
当我将vivo X50 Pro拿在手上左右晃动时,我甚至可以清晰的看到被微云台结构所包围的主摄随着一起左右摇摆,这种目之所及的真实观感让我兴奋不已。由于机械结构的“物理干预”进一步增加,所以vivo X50 Pro在实际的拍照使用过程中,可以达到许多令之前的众多旗舰,都只能望其项背的效果。
视频“稳中有质”,手持拍照也能触发“脚架模式”
了解完微云台“是什么”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一同发掘它能“干什么”。既然已经实现了“云台内置”,那么“视频拍摄”自然是首当其冲的“最大受益者”。
从上方展示的视频拍摄片段中,上面vivo X50 Pro的视频防抖效果展现出了碾压级的优势。而下放的华为P40 Pro则在行走的场景中出现难以避免的抖动。
即使是在差距表现不易凸显的平地拍摄上,vivo X50 Pro依旧表现出了极为强势且细腻的防抖效果。整段画面的表现不像是在“走”,反而像是在“滑”,微云台精密的机械结构抵消了大部分我在视频拍摄时由于行走和手部晃动所带来的画面抖动,要知道随着视频帧数的提升,即使再微小的抖动也会被放大,而vivo X50 Pro最终所拍摄出的60帧视频画面,依旧保持着丝滑的柔顺,观感上十分的舒服,同时在画质方面也全程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没有出现模糊、掉帧的情况。
而在静态样张的拍摄上,有了“微云台”的加持,vivo X50 Pro的这枚索尼定制的IMX598主摄,在面对各种光线的拍照环境时,都能做到更加的有恃无恐。其实最能反映微云台和vivo X50 Pro传感器能力的,还是要数夜景部分的照片。相信对手机摄影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在夜景状态下,手机sensor的曝光时间会变长,放慢快门速度可以使照片获得更长时间的曝光,样张最终亮度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但同时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在按下快门后的这段时间内,手机镜头是绝对不可以移动的,如果没有镜头防抖能力,但凡拍摄过程中镜头有一点抖动轻微的晃动,整张照片就会糊掉,包括目前所谓的一些“手持夜景模式”也并不会很稳,更别提快门时间更长的“脚架夜景模式”了。
上面的这些夜拍样张,全部都是我在手持的状态下,通过vivo X50 Pro所拍摄得到的。“微云台”的加入,令整部手机在夜拍的过程可以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微云台”的架构,加上如果你手持的够稳,其实就已经相当接近于脚架的稳定状态了,这时候手机就会自己辩识触发“脚架夜景模式”,启用更长的快门时间进行曝光,以此来获得质量更加的夜拍样张。
加之vivo与索尼一同定制了专业的Color Filter 色彩滤光片,以及主摄本身所拥有的F1.6的超大光圈,在开启超级夜景4.0之后,硬件+算法的完美契合,令vivo X50 Pro成片的近光率更高,同时画面也更加纯净,过曝、噪点的现象几乎没有发生。
显然,vivo X50 Pro的硬实力之外,色彩调教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各个场景中,vivo的影像工程师都已经将产品的表现调整了到了最佳状态,无论是细节表现、噪点控制还是自动曝光的控制,都拥有极高的呈现水准。而这恰恰是传统智能手机拍摄的最难点,很显然,vivo影像工程师突破了重重关卡,将一套更易拍的成像系统带给了用户,而借助vivo X50 Pro,普通用户只要会按下快门,就能拍下最美的瞬间。
除了“微云台”主摄外,vivo X50 Pro还搭载了一枚800万像素的潜望式长焦镜头,最高支持5倍的无损光学变焦和60倍的数码变焦;一枚1300万像素的50mm焦段专业人像镜头以及一枚800万像素,可以同时实现120°超广角和2.5mm等效微距拍摄的镜头。
由于采用了“潜望式镜头”的设计,vivo X50 Pro在1X-5X的变焦范围内,所拍摄出的样张画面近乎是无损的状态,而达到60X的超级变焦模式时,不仅可以看得更远,而且有了“微云台”和OIS光学防抖的稳定加持,高倍变焦的出片成功率近乎做到了100%。
经典的50mm焦段所拍摄出的精彩的人像样张,我们在此前的X30身上已经领教过了。此次的X50 Pro也将这枚受人追捧的镜头延续了下来,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搭配上基于色温传感器和语意信息提取技术所实现的面部区域精细化调整,令X50 Pro的人像样张,呈现出了更加自然真实的皮肤质感。
超广角样张的表现可圈可点,画面边缘的防畸变处理非常到位。微距样张艺术感十足,细节的呈现格外细腻。
在前置自拍方面,vivo X50 Pro选择搭载了一枚3200万像素的镜头,整体的出片效果令人满意,美颜算法清新自然,并没有油腻过火。
最后在相机的玩儿法上,vivo X50 Pro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增添了电影大师模式和Sound Zoom声音变焦功能。它们一同帮助X50 Pro拥有了三麦定位追音+声音变焦的效果,可以精确的判断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并且能够随着画面的放大,同时放大焦点人物的声音。另外,针对目前大热的短视频需求,vivo X50 Pro还加入了自动识别添加字幕的功能,经过我们的实际体验,它的识别率还是相当精准的,对于一些影视小白来说,这项功能可以说是相当的实用。
“大”而有序,“精”且雅致
对于vivo X50 Pro来说,“微云台”一定是这款产品绝对的核心,所以这款手机上的种种要素,一定都会和微云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在外观设计方面,微云台也成为了X50 Pro整体的灵感来源
见过vivo X50 Pro邀请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份邀请函里,是一枚结构完整的“微云台”主摄镜头。和普通的sensor相比,由于多了一层“外骨骼”,所以它的占地面积着实要大上不少。但你此刻不要以为vivo X50 Pro的机身会过于坠重,181.5g的重量+8.04mm的厚度,就算是加入了稍显魁梧的微云台,也没有让vivo对机身的厚度和重量上做出让步。
同样没有让vivo让步的还有整机的布局设计,如何将“大眼睛”的微云台自然融入进机身,同时在元素风格上又不会令人感到突兀,“现代主义设计”给了X50 Pro的设计师们最好的答案。“现代主义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设计师通过“一二一”的结构设计,巧妙的将X50 Pro的后置镜头聚合堆叠在一个方形的矩阵之内。
vivo将这种有序的雅致设计取名为“多层云阶”:以“微云台”为起始的“阶梯”,一步一步延伸至整个手机的背面。“多层云阶”的第一阶为承载着微云台主摄、人像和广角的高阶梯,采用的是经典专业的黑色;第二阶为承载着潜望式变焦镜头的中阶梯,采用了与第三阶梯(电池盖)相呼应主题色,把摄像头变为了继电池盖、中框之后的第三视觉点。
R3圆角矩形的摄像头模块外观,和X50 Pro机身四周的圆角、手机正面柔性屏的曲面弧度,以及机身整体所采用的圆润线条达成了风格上的默契。分层即为云阶,归纳则为线条,雅致置于有序。
在配色方面,此次vivo X50 Pro为我们带来了“液氧”、“引力”和“黑镜”三款配色,又是听上去十分微妙同时又设计感十足的名字,和此前NEX系列上的“液态天河”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液氧”和“引力”这两款配色的机身采用了全新的AG磨砂工艺,雾面的效果不仅令该机在手感和质感方面提升了不少,同时也更加耐用,不易被刮花、不易残留下指纹。而如果你更倾向于通透的设计,那么采用镜面玻璃材质的“黑镜”,或许会让你灵心一动。
机身正面,vivo X50 Pro搭载了一块6.56英寸的三星AMOLED柔性屏。得益于微小的打孔屏造型、调教适中的屏幕曲率以及先进的COP封装工艺,vivo X50 Pro的正面屏幕不仅拥有更高的屏占比,同时在视觉完整性以及延展性方面,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观感体验,窄边框的设计,大大提升了手机的高端感。
细节方面,这块屏幕拥有2376×1080的FHD+分辨率,同时支持90Hz的高刷新率以及180Hz的高采样率,HDR 10+技术以及P3广色域的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屏幕的画面显示效果,单从整体体验上来说,它不会输于当前的任何一款安卓旗舰。
尾声
“微云台”重新洗牌了手机的影像系统,它的优势不仅是“稳”,而是可以在稳的同时让画质有一定的保障。由于没有算法的过多参与,更不会涉及到画面的“裁切”,所以最终呈现出的视频画质,可以说是近乎“无损”的状态。二者兼得,两全其美。
毫不夸张的说,vivo X50 Pro的出现,已经为整个手机行业以及手机防抖技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更加精密的物理校准,甚至可以在脱离三脚架的状态下,通过手持直接触发手机的“脚架夜景模式”,启用更长的曝光时间。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X50 Pro凭借着微云台所创下的影像优势,将很难被超越。
从三月份的APEX 2020,到现如今的vivo X50 Pro,微云台从“概念”到“量产”仅仅只让我们等待了短暂的三个多月,如今的微云台已经是一个成熟且“封装完好”的独立模组,它巩固的不仅仅是X系列在vivo内部影像旗舰的产品定位,同时也为整个品牌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尤其是在5G这样一个视频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凭借着微云台,vivo X50 Pro已经站稳了自己在手机影像上的一席之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