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迎来今年首个外地研学团,小学生在建筑科技馆里感受中国文化和精神力量
同学们参观古代建筑展厅。王琨喆 摄
长江日报4月8日讯4月1日,武汉迎来2021年度首个外地研学团。孝感市实验小学600名同学前往中国建筑科技馆开展研学实践。该馆是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由该团承接方“武汉学知”精心设计,这次活动将重点放在古代建筑展厅和“两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厅。
活动当天,同学们首先来到古代建筑展厅,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等中国古建筑,被一一复刻展示,吸引同学驻足观看。
展馆内陈列的建筑展品颇多,但不论是木构塔楼还是皇家阁楼,都应用了榫卯这一传统悠久的结构形式。牌坊的横额与立柱的连接,靠的是榫卯,而木建筑的梁柱体系,更是榫卯技术的集大成者。
“榫卯是我国古代建筑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时期。具体来说,凸为榫,凹为卯,凹凸咬合,起连接作用。”建筑馆的老师介绍。
同学们惊讶地发现,屹立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高达67.31米,全塔榫卯结构咬合,没用一颗钉子。榫卯结构的作用为何如此之大?优点有哪些?还有哪些代表性建筑?参观结束,建筑馆老师带来一场讲座,将以上问题一一解析,解开了同学们的困惑。
老师还给同学现场分发鲁班锁,让他们动手拆卸又重新组合、拼装。鲁班锁是榫卯结构的代表之一。“有点难,但是很好玩!”五年级学生吴雨泽表示。他很惊讶,古人竟然这么聪明。
如果说在古建筑展厅,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传统建筑技艺的魅力,而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厅,他们重温了“两山”医院的建设奇迹,感受到了“中国速度”背后的团结与守望相助。
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写满祝福语的防护服、沾满泥土的安全帽……现场展品大都来自抗疫一线,高度还原彼时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场面,近距离地感受这些,同学们心潮澎湃。
同学们用手机拍了不少抗疫英雄的照片。他们得知,当时医院建设工期极短,难度极大,每一步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乃至分钟,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建设者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所有人一起努力才打赢了这场仗,我们要向他们说一声谢谢。” 这是同学们参观后共同的心声。
学校校长说:“希望孩子们能在国际视野中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既胸怀祖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认知,又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通讯员李雅红)
【编辑:舒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