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一块破旧毛巾,宝宝却不肯放手,背后原因会令家长心酸

 

最近,朋友莉莉紧急向兜妈求助,她说:

我家宝宝都2岁多了,整天拿着一天旧毛巾不放手,就算吃饭睡觉都要用一只手拿着,出门的时候也要带着,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

莉莉也曾趁着孩子不注意,把那条旧毛巾给藏起来,结果孩子发现它不见了以后,哭的那叫一个惨烈,连莉莉给他断奶时也没这么惨过。

莉莉也心疼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其实,有些孩子确实会迷恋身边的一些小物件,比如小毛绒玩具、小毛巾等,出现“恋物”行为。

兜妈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小小兜快一岁的时候,兜妈就开始上班了。

那段时间,兜妈每次回家,都会发现自己的一件睡衣晾在阳台上。

问过孩子奶奶才知道,白天的时候,兜妈不在家,小小兜喝奶粉、睡觉、爬行、走路的时候,都要紧贴着那件睡衣;

有的时候还去添它,把睡衣弄得又脏又皱,奶奶每天都得洗一次。

而且小小兜也只依恋这件睡衣,其他衣服都不要。为什么会这样?兜妈仔细想了很久,才猛然发觉,当初给孩子喂奶时,经常穿的就是这一件!

每次想到这事,兜妈都觉得心里一酸,当妈妈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时,他只有借助一些安抚的物品来自我安慰,确实令人心疼。

为什么孩子会有恋物行为

后来,兜妈才深入了解了孩子这样的恋物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并不是一种怪癖,那些孩子们依恋的物品,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些物品能给孩子们带来安全、温暖、柔然、慰藉的感觉,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安心。

在心理学上,这些物品叫做“过渡性客体”,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妈妈替代品”。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研究过6万对母婴后,又根据自己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关于“恋物”行为的成因和特点。

当孩子离开妈妈的时候,总会觉得不开心、失落,于是就会收集一些柔软的东西,来代替妈妈的爱,以此来度过妈妈不在身边的痛苦。

对于给孩子来说,他们所依恋的物品不止是单纯的一个东西,更是孩子适应新环境(没有妈妈)的情感依托。

所以说,孩子的恋物行为是正常的,是他们离开襁褓,独立面对世界时,出于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做出的举动,这也意味着孩子学着去独立了。

应该让孩子戒掉恋物行为吗?

有家长觉得孩子的恋物行为有些奇怪,想强行让孩子戒掉,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好。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获得的满足感越多,那么长大成人后,会越自信,越乐观,敢于去迎接挑战。

但如果家长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强行把孩子所依恋的东西夺走,那么孩子心理上正常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

这样就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加重他们独处时的焦虑紧张,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害无利。

在动画片《史努比》中,有这样一个角色莱纳斯,他特别依恋自己的毛毯,每次一出现,画风都是这样的……

莱纳斯的家人、朋友都劝说他把毛毯给戒掉,他的姐姐甚至采用了一些强硬的方式,把毛毯给藏起来,埋进土里,甚至做成风筝放飞。

失去毛毯的莱纳斯,却变得伤心无助,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不能思考,他经过千辛万苦,又找回了自己的毯子。

在动画片的最后,莱纳斯对所有人说:你们有谁不缺乏安全感?你们有谁不依赖某个人、某个东西,去熬过艰难的一天?

强行戒掉孩子的恋物行为,其实并不可取,如果这些恋物行为并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其实家长们可以耐心等待。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以一句“用尽洪荒之力”而走红,其实她也有自己依恋的东西。

在参加综艺节目时,傅园慧总是随身携带一条红色的带子。

有嘉宾问这是什么,傅爸爸回答说,这条带子叫“摸摸”,原本是条毛巾,后来才把它做成布带;傅园慧小时候就很喜欢摸一摸它,能给她带来安全感。

虽然傅园慧也有恋物的行为,但网友们对她却是一致好评。

她的心态稳健,又懂得自省,就算在比赛中提前出局,她也能勇敢面对,不因此而沮丧,确实是很不错了。

恋物这种行为,其实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的影响,家长应该做的,是从源头上去帮助孩子。

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对孩子的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担心孩子的卫生问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着解决。

其次,家长也要多陪陪孩子,给他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或引导孩子去参与社交,他会慢慢自然地放下依恋物品。

关于孩子的恋物行为,其实是孩子在一定阶段,出于心理需要的正常行为,家长切记不能粗暴打断,相信孩子能自己放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