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上”电动轮椅的年轻人,说明了什么问题?
广州和杭州等地的年轻人选择电动轮椅上下班的新闻,热议了好些天了,原本我不想聊的。
因为怎么看都像假新闻:
哪有年轻人坐电动轮椅上班的,这玩意多贵啊,速度还不快,关键是真要开在路上,一股羞耻感油然而生,几个年轻人受得了。
但没料到,稍微查了下,这居然是真实情况,就连“光明网”,“央广网”这样的权威媒体,都开始报道了。
而且进一步调查了下网上的销售数据,发现这种事居然有扩散的趋势:
电动轮椅类的产品仅上半年就增长了60%,而且在618期间,相关销量还增加44%。
这个数据肯定不能用残疾人忽然增多解释,只能说明用电动轮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大城市里身体健全的年轻人,突然开始用起了电动轮椅,连“尊严”都不要了!
某些媒体和网友给出的解释大多带有批评的色彩:什么无非是年轻人不努力,正印证了他们的“懒惰”,“颓废”,“不思进取”…
我认为这样的评价过于严厉,应该不是真实原因。
因为自己就在大城市待过,非常清楚年轻人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懒惰与颓废基本不可能——说白了就是,你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每一口呼吸都要算钱。
躺平?可能你身体还没来得及倒下,房东就开始催你的房租,老板就要督促你干活了。
那是什么原因呢?
某条网友的评论可能说明了实情,因为某些城市今年都出台了更严格的“电动车禁令”。
条条框框方面,做了很多限制:为了避免“触雷”,一部分年轻人只能转头用起了电动轮椅。
毕竟,电动轮椅“不用上牌”,“不用强制佩戴头盔”、“不会禁止在室内充电”、“也不会不允许整夜充电”…等等
相对来说,方便很多。
而且,本身在大城市骑电动车的年轻人,肯定都是中低收入人群,没办法就近入住,只能住在郊区,采用电动车出行。
现在做了这么多限制,谁也不想因为自己触犯了某一条,反而把工资贴进去。
于是这样的奇葩景象,开始应运而生。
一定程度上,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电动车的限制本是出于安全的考量。
结果却是,这些规定逐渐将部分年轻人逼向了更不安全的选择。
总体来看,我还是觉得挺可悲的。
可悲是不是年轻人被逼着用电动轮椅了,而是现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真的好惨。
拿我自己来说,曾经出现过整整1小时都挤不上公交的情况,关键我还住地不是很偏。
那些住地很偏的年轻人,唯一的依靠就只有电动车了,毕竟距离地铁站动辄几公里的距离,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逾越的。
结果,现在政策管理还一天比一天严格。
我并不是在质疑政策的合理性,只是希望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能够适当考虑一下年轻人的生活困境,寻找一个平衡点。
否则,过于高压的情况下,限制是限制不完的,因为总能找到“新型的交通工具”去替代。
这样不就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