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绣花鞋
中国的鞋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大约在5000年前,就出现了用兽皮缝制的鞋子,中华大地上自从由母系社会转成父系社会后,便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历代妇女一代一代传承着古老的绣花鞋技艺,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她们一针一线地述说着各个朝代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时尚价值。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重鞋面的章法,和鞋帮的铺陈,并配以鞋口、鞋底的工艺饰条。应用彩色丝线从鞋头到鞋跟甚至鞋底和鞋垫上都绣上繁缛华丽的纹样。绣花鞋绣纹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荷花、蝙蝠、莲花等图案。
两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当时位于山西的晋国是个小国,在公元前六百六十年晋献公当了国君后竭尽拓疆,一举吞并了十个诸侯小国,开始称王称霸。为了让全国百姓永远记住他的文治武功,他命令宫中所有女子的鞋面上必须绣上石榴花、桃花、佛手、葡萄等钦定的十种花果纹样,同时还下令全国平民女子出嫁时必须以这种绣了纹样的“十果鞋”作为大婚礼鞋,以便世世代代都不忘晋献公的赫赫战绩。当时称此种图案的绣花女鞋为“晋国鞋”。从此晋国的刺绣工艺便以绣花鞋延伸到绣花衣以及其他用品上。三百年后即公元前三百一十三年,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出生在绣花鞋的故乡。荀子十分重视当地的刺绣业,他的名著《荀子》一书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推广用铁针刺绣的绣花工艺,并以哲学家的角度赞扬了绣花针,认为铁针不仅能在鞋上绣花还能“下覆百姓、上饰帝王”,为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作出贡献。直到近代该地区的丝织与绣花的闻名远近,当地女子从童年起开始鞋上绣花的生涯,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用十几年的时间为出嫁含辛茹苦地绣鞋,将少女纯真的爱针针线线绣到鞋面上,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追求。历史的变革使绣花鞋的制作与刺绣水平成为当地评价一个姑娘心灵手巧的先决条件。她们从自己的婚嫁喜日到孩子的满月周岁,从家人的华诞大寿到老人的丧事冥日,凡是人生大事之际都用一双双绣花鞋表现自己的才能智慧和艺术魅力。
我国鞋文化源远流长。古代鞋履的外部形状,结构与缀饰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涵。绣花鞋不单纯是刺绣,它同时包含着造型设计、绘画、色彩搭配、刺绣技艺、民俗学、历史学化内涵。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三言二拍、元曲乃至明清时期的戏文小说中都注入了一定的文化资料。
在世界服饰文化史中,绣花鞋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服饰艺术,绣花鞋的历史大约可以推及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00年左右)。它是随着我国丝织业的发达而兴起。到唐代绣花鞋制作技艺有了长足发展。宋代之前绣花鞋多为豪门贵族所专用渐在民间发展盛行。20世纪50年代前,绣花曾遍及全国城乡及各少数民族地域,它在妇女着装的增辉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研究价值。
在中国历史上,妇女最讲究女红。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平民百姓,从小就要习练女红,而绣花鞋正式体现女红的重要标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术绣鞋已很难寻觅,也加以传承。
绣花鞋不仅能使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及收藏价值,一双绣花鞋犹如一幅幅线条清晰的工笔画。小小绣鞋常常寓意着绣制者美好的愿望和心灵的寄托。如婚嫁鞋绣百合、双蝶、鸳夫妻百年好合,成双成对;喜寿鞋绣蝙蝠、寿桃,寓意福寿安康。中华民族受儒家孝道和佛家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思想的影响,儿女为老人做寿终鞋时鞋底中央绣莲花,以示脚踩莲花说法。
二千多年的绣花鞋发展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妇女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我国妇女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美的追求。绣花鞋堪称是东方服饰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观二千多年的鞋史,上自皇宫,下至民间,在有着严格的等级和一定的民俗规范,在就时代,不同时代鞋有着不同的说法,可以通过一双鞋辨识身份地位,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一眼望穿:在不同场合下,出生、婚假等人们会通过不同的鞋来展现自己,不同年龄的人群也会穿着不同颜色图案的鞋。绣花鞋在底、帮、刺绣、均涵盖了女红“十八般武艺”,堪称女红中的经典艺术,绣花鞋一个中国历史悠久,形态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汇集中国最淳朴的文化艺术特,它们代表这绣鞋人的心灵期许,美好愿望,它们的艺术文化更加代表着我们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念和艺术形态,反映了淳朴的民风,悠久的历史文化,最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如今的绣花鞋除了具有实用性,艺术性,还具有收藏性,也是人们热爱生活,对未来美好愿望的体现。随着刺绣女工难觅,手工刺绣已逐渐被电子绣代替,未来要找到用手工一针针刺绣出的绣花鞋势必愈来愈难。这项绝妙服饰艺术如果消失,将是民族的损失、国人之遗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