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个手都能致癌?真相还有99%人不知道
最近关于“洗手液含致癌物”的文章又开始占领各大朋友圈了。只想好好刷朋友圈的小编表示:“洗个手就患癌症了”这么低级的谣言都能引起疯传,小编表示:不能好好做朋友了!
众说纷纭之下,洗手液到底对人有没有危害呢?
洗手液,内有乾坤
洗手液是很常见的日用品,通过以摩擦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配合水流来清除手上的污垢和附着的细菌。
不过,洗手液往往还会标榜自己添加了抑菌成分,可以更有效的消除细菌,并在一定时间内,部分地抑制细菌在皮肤上的繁殖。
这样,就可以让双手的皮肤保持相对洁净,降低传染疾病的风险。
引来争议的,正是这部分抑菌物质。
如何抑菌?
我们常说的抑菌物质,通常有抗生素类和具备抑菌活性的非药物消毒剂两类。洗手液里添加的通常是具有消毒、抑菌作用的非药物化合物。。
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发出声明称,在美国,有“抗菌”标志的非处方类洗护用品的“抗菌”实验,并不是直接地测试该产品在降低感染率方面的功效。
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标有“抑菌/抗菌”功效的洗护用品优于普通的肥皂和清水。
抗菌成分反致癌?
目前,洗手液中用得较多的抑菌化合物,引起大家关注的是三氯生。而早在2012年,美国FDA表示:以目前的科学研究水平标明,三氯生是安全的。
同时,考虑到上述物质是添加在洗手液中,基本上只可能通过皮肤渗透而被人体吸收,其摄入剂量更小,其健康风险应该是进一步降低的。
我们需要使用抗/抑菌产品吗?
这些洗手液,是否真的如其广告所说,能给我们和家人的健康,带来额外的保护作用呢?这恐怕还真不一定。
首先认真最重要
即便使用最普通的肥皂,或者不含抑菌成分的洗手液,只要洗手的过程规范、认真,同样可以消除手上的绝大部分附着菌落。
相反,即便是使用了有抑菌物质的洗手液,倘若留下了若干“死角”没有清洗到,依然会留下传染疾病的隐患。从这个角度说,如何洗手”比“用什么洗手”更重要。
其次关于浓度问题
当我们在讨论“某个物质的抑菌作用有多强”时,一定是针对其某个具体的浓度而言的;也就是说,任何消毒、抑菌剂,都有一个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此限则不再具有抑菌作用。
当我们洗手时,是要用自来水把手上的泡沫或洗手液给冲掉的。这样,究竟还能有多少抑菌剂残留在皮肤表面并发挥作用,就因人而异了。
是否能达到其最低抑菌浓度,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证明。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实验报道非常少,相关研究开展得不够充分,普通公众只能通过广告上的动画演示来做出选择。
最后关于免疫系统
众所周知,我们的人体内是存在大量细菌的。相应的,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来有害细菌养成了一种动态的抵御能力。如果我们的手上真的做到长时间没有附着的细菌,可能就“太干净了”,反而不利于免疫系统的锻炼。
这一点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为重要。
同时,抑菌剂也可能出现和抗生素类似的“耐药”现象。也就是说,当一种细菌没有被抑菌剂完全抑制时,就相当于给这些细菌进行了一次人工选择,其中的“幸存者”往往是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的个体,而它们的后代也将继承这种特质;经过数代的选择过程,就可能“选育”出对这种抑菌剂耐受能力极强的品种,让抑菌剂的效果风光不再。
正确洗手口诀
洗手定要用肥皂(或洗手液);
先洗手心再手背;
揉搓指缝不能少;
洗手至少20秒;
流水冲洗净没泡泡;
一人一巾习惯好。
关注微信订阅号:妙手健康,了解更多科学且易懂的医学健康类科普及资讯文章,这里的健康科普文,不再沉闷,却更加专业。
微信号:Drmiaoshou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