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厨余湿垃圾,80后刘宗奇的第三次创业“风口”会来吗?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采访刘宗奇结束后,他发来一张显示一周平均睡眠只有3小时的数据图,接着他说,“你可以用拼命来形容我了。”
络腮胡子,着装随意而休闲,这个在成都的海南青年,已经创业过两次。
2018年8月再次创业,做厨余垃圾处理器,有人却称他为傻子。
面对质疑,刘宗琦相信只要傻傻地坚持,就会有转机。
本期成都创客,我们聚焦魔法超人垃圾处理器创始人刘宗奇,听他聊聊创业背后的故事。
被学生创业团队打动
决定啃环保行业“硬骨头”
2015年,26岁的刘宗奇开始做体育社交项目。因与合伙人产生分歧,2017年从项目退出之便开始重新进入到投资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觉得这不是最想要的人生方向。
直到去年8月,事情发生了转机。
当时,刘宗奇担任Startup Weekend创业大赛评委,注意到一个来自清华大学的团队想做关于校园垃圾分类的小程序。
作为投资人的他当场diss了这个创业团队:“项目不靠谱啊,回报率不高,市场前景又在哪儿?”
没想到的是,当场他获得了一个反问:“如果不这样做,我们要怎样才能让拾荒者生活得更体面一点?”
这句话温柔中带刺,却深深的打动了刘宗奇:“我总是看如何盈利,却忽略了创业初衷”。
他在想,做“垃圾分类”能不能也成为自己的一份事业。
于是,刘宗奇开始进入环保行业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他常常蹲在街头几个小时,看工人怎么分类垃圾。同时他也感到疑问,这么多人做再生资源的回收,为什么厨余垃圾鲜有创业者愿意去做?
后来他发现,再生资源回收是一个低附加值,高运营成本的行业,门槛比较低,而厨余垃圾却又脏又难赚钱,创业者都避而远之。
“厨余垃圾是生活中占比最大、污染最严重、政府最头疼、处理成本最高的一类垃圾。“越难的事情意味着解决的价值更大,于是“厨余垃圾”这块硬骨头,刘宗奇想要来啃。
有人称他是傻子
但他的“风口”来了
厨余垃圾处理器一般安装在水槽下方,将垃圾研磨顺水冲走,实现从源头上减量。这类产品在北美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在中国是新产品,市场占有率不到2%。
看到这片蓝海,刘宗奇再次创业做厨余垃圾处理器。经过6个月的研发,12次设计的改版,产品终于上线。
早期为了发现问题,他和团队会亲自上门安装,“有些房子比较老,刚拧出来的下水管会发出恶臭,有几次差点吐出来,原来自己做互联网和投资相关的工作,现在去拆下水管,一开始真的适应不了,但是不这么做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
于是,刘宗奇白天去安装、找问题,晚上和团队总结经验,可能每天最多只睡3、4个小时。
即便如此,那个时候冷门的环保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垃圾处理器会有人买吗?真的会一劳永逸的解决湿垃圾?”甚至还有朋友对他说,“你是不是傻?”
面对质疑,刘宗琦却相信只要傻傻地坚持,就会有转机。
今年7月,垃圾分类新政来了,垃圾处理器在上海一夜之间成为了“爆款”,这让刘宗奇看到了新的希望,“新政的实施意味着我们教育大众的成本变低,但同时激烈的竞争随之而来,这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