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戴戒指,原来是被“宠幸”的标志
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
戒指,其实早在原始社会便已经存在了,如今仍是大多数人偏爱的选择。在这一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使得戒指不单单是一种饰品,还拥有许多特殊的文化内涵。
1· 宫中妃嫔的标记
宫中妃嫔的标记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看过宫斗剧的都知道,古时宫中妃嫔众多,而妃嫔平时的主要目标无非就是争得帝王宠幸。除了电视剧中表现的绿头牌,其实古人还想出了别的办法,比如:以戴不同戒指来区别,嫔妃是否能被帝王宠幸。
汉代郑玄《诗笺》曰:
“古后妃群妾,以礼进御,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谓之手记,亦曰指环。”
也就是说按照规定,妃嫔在接受帝王宠幸前,女史会向妃嫔们发放一金一银两种指环。平常妃嫔一般佩戴银环,只是左右手之别:将侍奉皇帝的戴在左手,侍奉完皇帝的戴在右手。一旦妃嫔月事来临或者有了身孕,不能侍奉皇帝,则手戴金环,女史见之则不列其名。
金、银戒指(图片 | 百度图片)
至于“戒指”这个名称,实际上就是源于“手记”这个功能。因戴手记的女子,都是身有所属之女子,因此要禁戒其他男子的追求,故名“戒指”,也可写作“戒止”。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五载:
“戒指乃已幸女子者,……俗亦呼手记。”
已幸女子一般是指已婚女子,戴戒指亦有标明已婚身份的功能,这和现代的婚戒倒是有些异曲同工之效。
2· 赏赐、朝贡之物
因戒指的制作材料多为贵金属玉石,所以也时常会被当作赏赐之物。
清代 金镶红蓝宝石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新唐书》载:
“定安公主,始封太和。下嫁回鹘崇德可汗。会昌三年来归,……诏使劳问系涂,以黠戞斯所献白貂皮、玉指环往赐。”
《重修扬州府志》卷之五十六:
“监生田士英妻周氏,康熙四十六年,仁庙奉,皇太后南巡,道经柳巷,田士英之妻周孺人,年九十,率子妇孙,曾跪接赏金玉戒指二枚。”
清代 金镶碧玺米珠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戒指也是古时外国朝贡时常见的贡品之一。如:
清代辑成《宋会要辑稿》载:“唯宋文帝元嘉五年,天竺伽毗黎国王月爱又遣使奉表,献金刚指环、摩勒金环、宝物、赤白鹦鹉各一。”
同书“蕃夷七·历代朝贡”章引《山堂考索》:“是年正月,三佛齐贡……猫儿眼指环、青玛瑙指环、大真珠指环共一十三事。”
3· 作为婚嫁的聘礼
将戒指与婚姻联系在一起,最早见于《晋书·四夷传》。
《晋书·四夷传·大宛》载:“其俗娶妇,先以同心指镮为聘。”
这里的“镮”通环,“同心指环”是指一种“铜芯”指环,外镀金或银,取其谐音。
明代 蝴蝶玉指环 福建省博物馆藏
《奁史》引《番境补遗》云:“牛骂番婚姻,男以银锡约指赠女为定。”
以戒指为聘这一习俗或经中亚(大宛国等)作为“胡俗”传入中国,后逐渐被汉人接受。
清代 金錾双龙戏珠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戒指已经成为了民间婚姻的聘礼之一。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嫁娶”条载:“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钏、金鋜、金帔坠者是也。”
“金鋜”指的便是金戒指。
到了清代,戒指才出现在官方的聘礼清单中。
《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九年八月,定婚娶之制。
“和硕亲王及和硕亲王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用……金项圈一、合包一、大簪三枝、小簪三枝、耳坠一副、戒指十枚。”
“世子、多罗郡王及世子、多罗郡王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项圈、合包、簪、耳坠数量同上)戒指八枚。”
“多罗贝勒及多罗贝勒未分家之子。婚娶,行纳币礼……(项圈、合包、簪、耳坠数量同上)戒指六枚。”
可见,戒指在满族的聘礼中,成为了金银首饰中体现身份等级最鲜明的标志。
嵌绿松石金戒指 嵌蓝宝石金戒指 南京博物院藏
清末民初,随着西风东渐,戒指在民间作为订婚之纪念物的风俗才开始风行。
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大宛娶妇先以同心指环为聘,今乃以为订婚之纪念品,则欧风所渐也。”
4· 寓意还乡、归来
中国传统文化中,器物往往承载着某种文化意义,即“藏礼于器”。戒指还有一种特殊的涵义——还乡、归来。
清代 祖母绿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环”同“还”谐音,有“归来”之意。
《荀子·大略》载:“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旁杨倞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绝,皆所以见意也。”
帝王赐玉环给流放的罪臣有许其还乡之意。
明代何景明《杂言》载:“古人奉德则报以佩,恩返则报以环,恩绝则报以玦。”
“环”不仅是期盼着亲人归来,也是对心爱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
清代 白玉蚩尤环 故宫博物院藏
《北史》载:“(元)树初发梁,覩其爱姝玉儿,以金指环与别,树常着之。寄以还梁,表必还之意。”
佳人玉儿以指环相赠,以期爱人尽早还乡。
另清代王初桐辑《奁史》一书引宋代张君房所著《丽情集》云:“崔娘寄张生信有玉指环云:环者还也。”
也是此意。
清代 金镶珍珠翡翠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古往今来,戒指的象征意义颇多,虽然很多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它作为传情的信物,至今仍在熠熠生辉。
编辑:戚彧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7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