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布鞋院士李小文:考试只考60分,拒诱惑毅然回国,每天一斤二锅头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数学系的一位高材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作为清华大学的助教,韦东奕经常一手提着桶装水,一手拎袋馒头,身为“学神”,却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现实版的扫地僧,布鞋院士李小文作为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几何光学的创始人,中科院的院士,李小文不拘小节,随行潇洒,考试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锅头,甚至常年光脚穿布鞋。

天资过人

1947年出生在四川一个高知家庭的李小文,从小就显示出了和同龄的不同之处。

由于父母文化程度高,经常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勤学好学,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李小文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学习。

然而和其他同学追求考试高分的情况不同,李小文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只要及格就好,因此不会刻意去考个高分数。

因为在他眼中,考试只是一次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测,是一种形式,只要自己能明白学习的知识就好,不想去迎合那些。

李小文的父母对此也没有过多的意见,他们了解李小文的性格脾气,只要他能真正掌握知识,也并不要求一定要考出高分。

在读书期间,李小文就对数学和物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喜欢提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读透搞懂。

因此每次在课堂上,老师只要一提出问题,他总是第一个答出来。这样的李小文,和那些每日只知道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生相比,倒也显得个性十足。博学的李小文很快就成为了同学眼中的学霸。

在1963年,李小文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考入了成都电信工程学院。在读期间,他多次发表优质的文章,并获得周围师生们的一致认可。但是人一旦有了名气总少不了会遇到麻烦事,李小文也没能避免。

在成名之后,任何一点小过错都会被无限放大。他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遭人举报,李小文也因此被下放派去农村进行劳动。看着学霸的没落,一些人的眼中充满了讥讽与嘲笑。

但李小文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中。事实证明,心怀梦想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

尽管白天要进行辛苦的劳动,常常累了一天腰酸背痛直犯困,但李小文还是会忙里偷闲坚持看书学习。

在不懈努力下,李小文成功进入无线厂,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也算是跟自己喜欢的专业沾了点关系。

直到高考恢复,李小文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机会,他报名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科学院录取。等待了多年的李小文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从中国科学院顺利毕业后,李小文又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加州继续学习深造。

尽管对于考试还是奉行及格就好的原则,但他却在项目研究中格外的认真重视,几乎一天24小时都泡在实验室。

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学习结束之后,同行的很多同学都被美国公司给出的诱人条件吸引,纷纷决定留下来工作,在这个人生的重大抉择面前,李小文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多家机构抛出的橄榄枝,他要回到祖国发展。

要知道当时李小文虽然还没有很大的名气,但他在留学期间,每天不是做项目研究就是待在图书馆看书,创新了很多理论成果,他的能力和品性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作为行业领域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李小文是被大家最看好的那一人。因此有很多大公司早就盯上了这位人才,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收归己用。

在回到祖国之后,李小文进入了中科院的遥感所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遥感方面的研究。

那时候的中国经济依然很落后,很多设备技术都达不到国际要求,想要做出贡献,有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到岗位,李小文就立刻着手开始工作。他四处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希望能够尽早地取得成果。为了科学的发展,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由于每天废寝忘食地搞研究,李小文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但现在正处在紧要关头,手上的项目交给其他人做的话势必要耽误进度。

终于,实验项目如期完成。此时的李小文终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李小文在工作期间,不仅就关于遥感领域的一些问题见解发表了多篇论文,而且还提出了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的模型。

如此大的贡献,让他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在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每个人都有一点自己的小爱好,就连这位中科院院士也不例外。李小文很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上一斤二锅头,经常会在身上揣着个小酒壶,这个形象我们在金庸古龙武侠剧中见得很多,那些游走江湖的大侠,都喜欢随身带着个酒葫芦。

李小文甚至说过这么一句话:酒是粮食精。可见他的确是把酒当成粮食。

这个每日饮酒的习惯一直到他61岁那年,由于身体被检查出了肝硬化,不得已戒掉了酒。

在穿着打扮上,李小文也很有自己的个性,他不喜欢穿西装打领带,觉得太过于束缚。

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普通,脚上踩着一双布鞋的老人,正坐在一所大学的讲台上前认真的备课。

这和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很多国家院士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清楚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看着毫不起眼的老头子和中科院院士联想到一起。

而也正是由于穿着太过朴素,李小文有时候进入一些重要场所,甚至会被不知情的保安当作闲人赶出去。

在2014年的时候,有人在网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当即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普通,脚上踩着一双布鞋的老人,正坐在一所大学的讲台上前认真的备课。

简单朴素的风格和其身份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也正因此,他被网友们亲切地成为“扫地僧”。

硕果斐然

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李小文在职期间做出了许多的科研成就,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曾经受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进行一些列的讲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青年人的指路明灯。

他在学生面前不仅没有一点架子,反而平易近人,很喜欢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困惑。在培养学生的理念上,李小文一直秉持着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两个原则。

在课堂上,李小文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候觉得哪位同学的观点很有价值,他会加以指导。

当遇到有学生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李小文也并不生气,反而一脸认真的表示一定虚心接受,加以改进。

李小文的优秀品格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地敬重他。和他接触过的人,无论是同事、学生还是朋友,对他的评价都出奇的一致,口碑很好。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不是院士们的工资待遇本来也就不高,所以过得比较清贫,又或者是老一辈的人勤俭节约成了习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是很快,李小文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所有提出质疑的人闭上嘴巴。

在2005年的时候,李小文凭借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获奖,得到了100万元高额奖金。

100万在现在也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更何况在那个时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笔钱是发给李小文个人的,他完全有权利决定怎么使用,谁也不能干涉。

如果是我们普通人得到了这么大一笔钱,估计会第一时间想着要买一些一直想买但买不起的东西,比如买辆喜欢的车,来一趟国外游,或者去奢侈品店里扫货,反正就是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

但是李小文对这笔奖金的处理方式,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原来,李小文决定将这些钱全部无偿捐献给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们。

他觉得自己生活得挺幸福,有喜欢的工作,有不错的待遇,而国家还有很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不读书将来很难有大出息。

少年强则国强,李小文深知这个道理。让贫困的孩子上得起学,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看看更大的世界,以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对于李小文的这个想法,家里人也表示理解并且很支持。于是他们决定用李小文女儿的名义将这100万捐赠给基金会,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李小文是真正的学术界大师,面对着世间的种种诱惑,他一直坚持自我,不被外面的声音左右,更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所有人在他的眼里都是一样地位,没有高低之分。

李小文活得很简单,但他取得成就却那么的不平凡。每每遇到问题,李小文总会第一时间去想办法解决,从不在嘴上抱怨。

为了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李小文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等重大遥感项目研究,并获得国家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际“Rolex”雄才伟略奖等等。

无论是科研事业的探索发展,还是对于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李小文的贡献都是非常突出,是不可磨灭的。

在2015年,这位中国遥感事业的泰斗,布鞋院士李小文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享年65岁。

国之大者,为国为民。李小文院士的离开让我们感到痛心和惋惜,但他的精神会永远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影响着更多的科研人才,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国的科研水平将会得到更高质量的提升,我们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7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