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塑料杯配纸吸管?别装环保了丨原创

 

环保,没有想象中简单。/图虫创意

前几天,我在麦当劳买了一杯冰淇淋咖啡。由于麦当劳老早就广而告之“以后再也不给吸管了”,我看着咖啡顶上的雪糕发愁:没有吸管,我要用手挖着吃吗?

这时候,麦当劳姐姐贴心地给我递上了一根独立包装的透明吸管。

塑料吸管加塑料套,这又环保吗?

先知先觉的星巴克,早在2019年的世界地球日,就开始在上海、深圳等门店提供纸吸管。

结果一杯咖啡还没喝完,纸吸管不是被泡软就是被咬烂,反而凸显了塑料吸管的“刚需”地位。

纸吸管有多难用,谁用谁知道。

不过没关系,捧着塑料杯装载的饮品,插上一根象征着环保的纸吸管,今天的我也“环保”了呢。

不管你是否愿意,“禁管令”来了。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网友们一言不合就炸锅了:

“那以后怎么喝珍珠奶茶?难道要用大葱吗?”

“纸吸管体验太差,泡一会儿就软了,不能完美替代。”

“这恐怕还是个‘卖塑令’。”

“限塑令”过去12年了,塑料袋依然随处可见。/图虫创意

这难免让人想起多年前的“限塑令”。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在实施“限塑令”以前,我国平均每年用掉塑料袋100万吨。

而随着外卖、快递等行业的崛起,消耗了大量的餐盒、餐具、快递包装等一次性塑料用品。

在“限塑令”实施的第11个年头,2019年,我国塑料袋年使用量已经超过了400万吨,是2008年的4倍。

不少人调侃:“限塑令最大的成果就是,成功地将塑料袋收费合理化了。”

有限塑令“珠玉在前“,不少人担心此次“禁管令”会走同样的老路,得不到贯彻落实。

然而,一直在走老路的,不是政策,只是大众的环保意识和懒惰情绪。

为了减少吸管用量,麦当劳更改了饮品包装盖,被诟病:“用的塑料更多了。”

纸比塑料更环保?

这都是智商税

很多人指责这次的“禁管令”操之过急,在没有合适的塑料替代物以前,为什么要“一刀切”地禁用塑料吸管?

用纸制品替代塑料,通常会被认为是环保之举。

麦当劳(中国)副总裁张帆表示:目前麦当劳中国所有的包装里,大概80%都已经实现了纸质,塑料只有20%的用量。

而事实上,纸制品并不比塑料环保到哪里去。

难以降解,是塑料最大的原罪。

相比起需要几十上百年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塑料制品,纸制品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降解、消失,还能通过分类回收再利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环保人士”最推崇的“香饽饽”。

塑料垃圾占了海洋垃圾的绝大部分。/国家海洋局

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填埋降解和焚烧处理。而在达标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因为废物密集,缺乏氧气、光照和水,微生物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

研究表明,纸制品在垃圾填埋场完全降解,可能要花5-20年。

而废纸回收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

首先,并不是所有纸制品都能回收。

比如环保纸杯,为了隔水,纸杯内部会包覆一层PE薄膜。回收时,必须先把这层薄膜和纸张分开,而这需要专业的回收工厂才能实现。

据BBC报道,2016年,全英国只有一个公司能处理可回收纸杯,纸杯的回收率,连0.25%都不到。

纸制品的回收再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图虫创意

其次,通过回收再利用制作的再生纸,制作成本高,且质量一定比原生纸差。再生纸使用范围窄,再次回收利用基本不可能实现,还是会造成资源浪费。

最后,舍弃塑料,使用纸制品,无非是把下游的白色污染变成上游的工业污染罢了。

纸制品的原材料——树,生命周期很长,如果要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先不讨论产量是否跟得上消耗量,制纸本身就是一个高污染的产业。

在我国,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一度占到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绝大部分造纸厂使用碱法制浆,每生产一吨纸浆,就会排出约七吨“黑液”。这种液体碱性大、颜色深、臭味重,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严重污染水源。

纸制品,真的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环保。

造纸所用的纸浆,会严重污染水源。/图虫创意

可降解材料,才是环保的未来?

若不是迫不得已,恐怕大家对纸制品替代塑料制品也并不感冒。

比起不防水、易破损的纸制品,大家更期待的是,功能接近塑料的可降解材料。

在1月发布的《意见》中,也在强调禁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给“可降解”材料留的口子,希望以此倒逼可降解材料生产商家的发展。

然而,这也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愿景。

目前,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可降解塑料袋”。

比如石塑环保袋、淀粉基塑料袋等,尽管通过增加碳酸钙、淀粉等材料,减少了塑料用量,但其“降解”后产生的混合物,对环境的危害也不比塑料小。

更别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挂羊头卖狗肉”的高价“可降解环保塑料袋”,疯狂收割“智商税”。

可降解塑料袋的售价,比普通塑料袋高得多。

如今,的确有了真正的生物全降解塑料袋,使用后能被自然界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自然物质。

只是,它们离大规模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生物全降解塑料袋成本较高,导致售价也水涨船高,大概是不可降解塑料袋的10倍左右。

有人肯定会说,随着技术发展,可降解塑料的制作成本肯定会降下来的。

遗憾的是,就算价格降下来了,全降解塑料袋依然不那么环保。

首先,全降解塑料难以回收降解。全降解塑料的回收处理方式与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同,但目前市面上还有大量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制品,实际使用中,难以将两者区分,无法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同样道阻且长。

其次,全降解塑料袋的降解是有条件的: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快速降解。而工业堆肥特指50-60度高温,一定湿度,有特定菌种进行发酵的堆肥环境。

这样的要求,是真实环境难以达到的。

有研究机构和环保志愿者做过真实环境的实验:

2014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模拟自然土壤,进行PLA塑料(可降解塑料的一种)的填埋降解试验。其质量在12个月之后,只是损失了0.23%。

2017年,德国迈洛伊特大学经过400天的试验,将PLA放置于海水和淡水里,最后只有约0.5%质量损失。

可见,如今可降解材料在真实自然环境中的降解情况也不尽人意。

埋入土中210天的可降解快递袋,并没有明显的减少。/知乎@汪剑超

环保,为何总拿“刚需”开刀?

看到这里,我跟你有同样的绝望:纸制品也有污染,可降解材料也难以达到效果,我们还能做什么?

零废弃联盟发起人毛达认为,问题的核心,其实是一次性消费文化。

无论是塑料还是纸制品,可降解还是不可降解,只要是寻找替代材料的思路,都只是在将一种一次性变成了另外一种一次性。

当你在埋怨塑料袋还要收费的时候,是否想过你可以不用塑料袋?

当你在吐槽无吸管可用的时候,是否想过你可以不用吸管?

垃圾减量化,才是最根本的环保之道。

你所谓的“刚需”,都是环保事业的碍脚石罢了。

尽管你只看到了禁用塑料吸管,但《意见》中,给13类塑料制品都制定了“死线”。除了吸管,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宾馆及酒店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快递塑料包装等,都将逐步减少、禁用。

环保,是一个漫长的征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假装环保,实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

在世界地球日关灯一小时,才不管瞬间的大功率变化是否会让电网崩溃;

响应号召,不用塑料吸管,但多拿两根纸吸管以防吸管被泡软;

为了不弄脏环保帆布包,买菜的时候还是会喊阿姨多给两个塑料袋。

而真正知行合一的环保,注定是“麻烦”且短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效,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参考文章:

[1]纸吸管,就是环保智商税|大象公会

[2]“限塑令”十年,中国人却对塑料袋上了瘾丨新周刊

[3]可降解塑料袋不环保丨奥北环保

[4]“限塑令”升级:从吸管开始,告别“一次性消费文化”丨南方周末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