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听见但听不清,验配师说言语识别率差,那还有必要佩戴助听器吗?

 

这是一个读者给我发的私信,很有价值的提问。

不少听力损失的朋友,会等到听声音很吃力了,才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时他们的言语识别率通常是偏低的,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理想,这样还要配助听器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言语识别率?

人耳听觉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听到——听清——听懂。

举个例子,一个外国人对你说外语,他声音响亮,那你就能听到他说的话;他口齿清楚,那你就能听清他说的每个词、每句话;然后你会这门外语,那你就能听懂他在说什么,而言语识别率就是你能听懂别人说话的程度

言语识别率测试时,会给受试者播放双音节词表,让受试者复述所听到的词语,从而来计算正确率,这个正确率就是言语识别率了。

导致言语识别率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听力下降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听力干预,拖的越久,言语识别率越差。

这是因为对于长期听不到的言语信号的声音,大脑会产生遗忘,即使之后再听到,也无法解析和分辨出声音所代表的含义。言语识别率下降后,是很难恢复的。

2.听力高频部分损失越重,言语识别率越差。

3.听力损失时间越长,耳蜗死区检出率越高,言语识别率就越差。

耳蜗死区是指耳蜗中的内毛细胞或听觉神经出现严重损伤,不能正常工作,无法将声音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域。

4.引起听力损失的部分越靠近听觉中枢,言语识别率就越差。

言语识别率差,还有必要戴助听器吗?

答案是有必要。

效果有限,换句话说就是有效果,虽然可能没有言语识别率好的患者效果好,但一定会对自身的听力有所改善。具体改善多少,可以通过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测试,与裸耳的言语识别率进行对比。

裸耳言语识别率是受测者在没有戴助听器的情况下进行的,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则是戴上助听器后进行同样的测试得出的识别率。

我们可以看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77岁老人,听力下降近20年了,双耳听力损失都达极重度,裸耳识别率为0%,但是双耳戴上助听器后,测出的言语识别率为60%。

从0-60的提升还是非常大的。在没有配助听器前,家人需要非常大声对患者说话,即使这样也难以交流,只能听到但听不懂。戴上助听器后,日常简单的交流已经比较顺畅了,也不需要别人扯着嗓子说话了,帮助他和家人解决了最急迫的问题。

案例二:84岁老人,听力下降5年左右,右耳重度听损,左耳极重度听损,平时安静环境,需要别人大声说话,才能听清听懂,但多人交谈或噪声大时,与人对话就比较吃力了。

他的裸耳识别率是60%,双耳助听后达到90%,虽然只提升了30%,但助听后90%的言语识别率大大改善了老人家的交流能力。老人说:“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轻松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话,真开心。”

那如果言语识别率差,不戴助听器的话会怎样?

首先,前面也提到了,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拖得越久,言语识别率就越差,听得就越不清楚,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言语识别率越差,助听器的效果也越差,之后再想配助听器的话,只会更不如早配的效果。

其次,不要轻视言语识别率差带来的危害:

①影响家庭和人际关系和睦。

听力下降后,需要别人大声说话,自己也会不自觉的提高嗓门,一方面交流时会比较吃力,另一方面大声说话时需要面部用力,会显得很凶,让人觉得态度不好,时间久了就会不愿意交流。而且经常听不清或听错别人说的话,也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②严重危害心理健康。

因为时常需要别人重复,才能明白别人说话的内容,听力损失的朋友为了避免与人沟通时的尴尬,可能会慢慢地减少与别人的交往,将自己孤立起来。时间久了,会逐渐变得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甚至诱发抑郁症。对于老年人,还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对于儿童,还会影响学习成绩,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

言语识别率差的情况,要如何选配助听器?

第一,我们需要及早选配助听器,让耳朵能够得到正常的声音和言语信号的刺激,从而保障言语识别率的不继续下降。

第二,言语识别率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对于助听器的效果,要抱有合理的期望。

第三,建议选配对言语包络还原好的助听器,声音听起来会更自然清晰,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助听后的言语识别率。

最后,选配好助听器后,需要坚持每天佩戴,循序渐进的进行言语训练,比如每天读书读报给自己听,坚持下来,可以提高言语识别率。

我是听力师张艳艳,在听力康复指导和助听器验配领域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助听器知识,哪里有靠谱的听力机构和验配师,都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问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