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特色的炕上家具

 

炕上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式家具的重要代表,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并具有营造室内风格的作用。明清时期,古代大户人家传统宅院里,其家具陈设各不相同,构成了特定的活动氛围。

罗汉床与榻类家具,其位置之法则一致,且必搭配炕桌。时至今日,家有罗汉床的文人雅士们,也必将炕桌置 于罗汉床上,轻而易举的营造出一番情致,彰显出浓浓古韵。

炕上家具的来源

如今,我们依然能从故宫原状陈列的寝宫中窥见清朝统治阶级的起居情况,炕上置炕桌、炕案、炕几、炕柜,可谓那个时期最经典的陈设格局。

我国汉朝以前,人们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待客等活动也以睡卧之地为中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念。在清朝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仍然是在床上或炕上。通览历朝历代绘画作品,自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床榻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这就说明,在我国古代,床、榻等睡卧家具同时也兼具待客、吃饭等使用功能,而随着这些功能的不断强化,便衍生出了一些与床或者榻搭配使用的家具,但当时出现的都是一些小型家具,如炕桌、炕几、炕案、炕柜等,其中又以炕柜最有特点,且存世量最少。

炕桌、炕案、炕几 功能丰富的炕上家具

我国北方一直就有睡火炕的习俗,并将摆在炕上的家具发展成古典家具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最为典型的就是炕桌、炕案和炕几这三种。此类家具之中不乏精品,它们精雕细刻,成为了一道独特的炕上风景。

人们很容易将炕桌、炕案、炕几这三种家具混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差别本就非常细微。这三种家具都在炕和床榻上使用,形式差别不大,并且功用相近,既可在其上放置日用杂物和食器,也可以供凭倚用,尺寸都比较矮小。

那么,之所以有几、桌、案的区别,多是依据相近的形式和惯常的使用方式而言,如炕几一般窄而长,制作比较精致;炕案较炕几来说较大,而与炕桌的区别在于腿足与面板两端是平齐还是缩近,上面一般不放饮食器具,而常置书卷或作办公之用;炕桌一般呈宽大的矮方形,在北方寒冷地区很常见,多作为饭桌使用,因而在北方又有“饭桌”之名。

1、炕几

炕几也叫靠几,长宽的比例与炕案相仿,高度一般较炕案还要矮些。炕几在明代被人们普遍使用,款式繁多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结构合 理。而清代的炕几造型庄重、雕饰繁缛、体量宽大、气度宏伟,极富观赏性和装饰性,体现着鲜明的造办处京作风格,其中的典范之作就是剔红福寿纹炕几和紫漆描 金松鹤图斑竹炕几。

2、炕桌

炕桌的结构特点多模仿大型桌案的作法,而造型却较大型桌案富于变化。如:鼓腿膨牙炕桌,三弯腿炕桌等。明代时,炕桌的使用就已很普遍,而且非常讲究,重视材料的天然色泽、纹理,装饰简洁。

至清代,炕桌更加普及,其制作用材较为厚重,总体尺寸较明代宽大,相应局部尺寸也随之加大。装饰华丽,给人以稳重、精致、豪华的感觉,令人耳目一新。

3、炕案

《明式家具研究》中对炕案的解释是:炕案比炕桌窄得多,通常顺着墙壁置放在炕的两头,上面可以摆陈设或用具。北方一般家庭,则将被子叠好后,放在其上。到了清代,炕案制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工艺和装饰技巧,使其在造型上呈现出用材厚重、富有装饰性的特征。

炕案的造型结构以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种基本形式为主,此外,还有在这两种形式之上衍生出来的变体。在清代中晚期,出现了带抽屉的炕案,用材多为红木和新花梨。

4、炕柜

炕柜器型略小,只能摆放于炕上,而南方无炕,故一般将此类柜子放在拔步床前廊上使用。从文化层面上讲,“炕柜”是独属于北方的特色家具,有圆角柜和方角柜之分,存世量较少。

通常炕柜高二三尺,可单只也可成对摆放,作用是放置衣物、细软。早期的炕柜多为木板素面,无雕刻,呈现出木材的天然纹理,在柜面上一般有黄铜合页及拉手。这些铜件有蝶形、鱼形、桃形等变化。炕柜这种家具形式在清代达到了最高水平。这一时期的炕柜不但在式样和数量上超越了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质的名贵、工艺的精美和纹饰的古雅。出现了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制成的炕柜,在制作工艺上有描金纹饰、在雕刻的柜面上镶嵌瓷板壁画或山水人物等多种表现手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