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兰海 | 从“手把手”到“放你走”,0-16岁孩子的教育规划重点

 

教育规划,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父母们认可和重视。

父母们发现,教育规划不仅可以解决现阶段的教育焦虑,长远来看,更会有益于孩子一生的成长。

因此,无论孩子现在处于什么年龄阶段,进行教育规划都还不晚。

那么,各年龄阶段教育规划的特点都有什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哪些特点呢?

0~6岁:手把手

“是什么?”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标志性的提问方式。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能做的是耐心地解释回答,手把手地做示范。

人生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们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这个阶段是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最多的阶段。

在最早的几年,家庭是孩子唯一的环境,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从具体的生活中开始渗透。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和教育者手把手地不厌其烦地做示范。

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孩子最初的需求是活下来、充足的饮食和睡眠,在生活中处处需要成年人的照料。

虽然幼儿园接收孩子的年龄段有向前的趋势,通常孩子还是在3岁进入幼儿园,其他的社会教育机构并不太多,也不专注在孩子的生活上。

所以,幼儿更多地需要家庭教育,特别是通过生活的方式帮助孩子达到0~6岁个体的多元化发展目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辅助。

0-6岁十大成长关键点

如果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就需要更多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帮助。

但对于6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生活中父母的示范更重要,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家庭息息相关,而多元目标中的十大要素也可以在生活中获得。

6岁以内的孩子虽然看上去需要陪伴更多,吵闹更多,有更多显性外在的特质需要父母操心。比如,睡觉要陪,吃饭不能独立,平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们,但确实是在人生道路上打下最重要基础的6年,也是对于父母来说“问题”最容易解决的6年。

父母在家庭中的言行几乎成为孩子唯一的模仿对象,有很多帮助孩子具体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通过在家庭中的练习完成。这就是我们在“兰海说成长”App中加入了很多家庭游戏的原因,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全方位提高。

家庭需要承担 0~3岁孩子成长中90%的教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参与一些其他活动,3~6岁家庭承担的部分大致在70%左右。

孩子0~6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远,也是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最充分的6年。

6~12岁:一起走

“为什么?”是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标准的提问方式,他们凡事都想找到原因,也喜欢提问。

这个阶段孩子的提问经常让我们心里发慌,因为很多问题我们已经不能立刻回答。

孩子进入到小学,也就是人生第一个社会化群体,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外部环境,因为小学的学时更长,系统更稳定,孩子请假离开学校的比例降低。孩子的时间已经大部分在学校,此时的孩开始逐渐把对家庭的群体需求转向外部、学校或者其他群体。

6~12岁是孩子们在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领域的成长期,此时的他们融入到了一个长达6年的集体中,每天和老师同学相处至少8小时,毫不夸张地说,学校里老师与同学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比父母多。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并且让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其形成补充。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开始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走的这6年,更多地获取来自父母的精神力量,学习和社交上的很多问题已经要依靠自己或者同伴来帮助解决。因为这个阶段孩子们在能力上的提升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方式进行。

6岁以上成长教育目标

这个阶段家庭给到孩子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引领和温暖的怀抱,并且选择教育教学上的专业机构,促进孩子在多元目标上的成长。

青春期:放开手

“凭什么?”这三个字绝对是父母们头疼的问题,也显示了孩子想要挣脱权威并有自己的决定权。

可想而知,此时的父母已经很难再把孩子留在家里,因为孩子们需要更多的社交和朋友,学业上渴望的突破和对世界的好奇也让他们需要更多的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来帮助。

这个阶段,家庭最重要的是桥梁作用。搭建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帮助孩子从学校的空间中走向社会。这个桥梁不仅仅是认知上的,还有能力和心理状态上的过渡。

职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人生的方向,渴望从事什么职业,就算孩子还是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一无所知,但青春期确实是职业启蒙的最佳时期。通过职业的探讨,还可以看到自己能力上的发展,以及面对不同环境的心理状态。

桥梁作用也可以通过学校或社会教育机构去完成,但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意识,要有这个想法,才会去寻找更好的社会资源来完成搭桥的工作。

成年期:看他走

成年期的孩子,开始接过家庭的责任,他们立足于社会,开始拥有了真正的独立和自由,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父母成为家庭中需要被照顾、被关心的成员,而孩子独当一面,开始承担最主要的家庭责任。

当年的“孩子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家庭,在新的家庭中,他们的角色成为了“别人的父母”。

于是,他们也开始需要通过社会教育来学习如何做父母。

教育,就这样开始传承延续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