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邢博文物|八宝镂空赤金耳坠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八宝镂空赤金耳坠】

这是邢台博物院的一级文物,出土于明代兵部尚书贾待问及贾母和贾尚书妻、妾之墓。这件八宝镂空赤金耳坠是一对,质地为金,通高10厘米,重才43克,累丝工艺,由数十个部件组成,造型呈宫灯状,外围饰流苏,用细如游丝的金丝编结而成。通体镂空,玲珑剔透。其复杂的镂雕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可以看到文物上有银锭、钱币、吉祥结等民间吉祥物的饰样,“银锭、古钱”象征财富,整体图案代表着人们的一种盼望幸福、吉祥、富裕、事事如愿的祈福心理。外形极其精美,充分展现出了古人的高超工艺。

明清时期,从邢台地区走出过众多高官士大夫,其中就有明代万历朝的兵部尚书贾待问。贾尚书死后葬于故乡威县。1976年,威县城关贾庄村村民在整修农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发掘出土了四方墓志,根据志文,这正是贾尚书、贾母和贾尚书妻、妾之墓。除了墓志,墓葬出土的金器堪称巧夺天工、玲珑照眼的精美之物,尤其经过岁月的浸润,更添加了奢华内敛的气质。除了这一对八宝镂空赤金耳坠,其他如镶嵌红蓝宝石耳坠、金簪花、累丝耳坠,也都非一般精美之物。此外,贾尚书墓还出土了乌木盒、乌木簪、念珠等,无一不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由此也不难想象。

在明代时期已经就有这样高超的手工艺,这说明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八宝镂空赤金耳坠是兵部尚书贾待问的夫人的墓葬里的装饰物,级别相当高,一般的平民墓葬是不会有这样珍贵的物品的。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或者节庆日的时候,贾待问的夫人才会佩戴这件首饰,在去世的时候,将她生前用过的东西放在贾待问的墓葬里,并戴在贾待问夫人的耳朵上。

贾待问(1533 —1602),中国明朝官员,字学叔,别号舂容,邢台威县城内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历任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等职。于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品等约为二品。

因其曾受封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威县人称他为“贾都堂”。贾待问考中进士后,即被授职为咸宁(在今湖北省)知县,从此登上了明王朝的政治舞台。贾待问在任咸宁知县期间,顺应了当时的革新潮流,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事业。他曾对豪强的“隐田”进行过清查,共查出兼并的税亩五千余顷,责令豪强按法纳税。贾待问的政绩顺应了当时的革新潮流。不久,贾待问被召入京,任礼部给事中。期内,曾两次上疏参劾权势显赫的官宦冯铛,冯内恃太后,外倚居正,以掌司礼和提督东厂的身份,兼总内外,干予朝政,排挤大臣,连皇帝也怕他几分。贾待问参劾冯铛虽未成功,但震动朝野,因此举得罪了权臣,被调离京师到地方做官。他先后任怀庆(河南沁阳)松江知府。

在怀庆,贾待问组织民工治理疏通沁河河道,并筑长堤以防水患,当地群众称这道堤为“贾公堤”。在松江,贾待问采取官助农垦的办法,开垦境内闲田,并裁撤冗员冗役,减少开支,对于增加财政入,保证抗倭军队的粮饷起了一定的作用。

万历六年(1578)以后,贾待问屡经升迁 ,威县所传贾都堂“路升十三印”盖指此。先是任山西参政,三年后晋升为该省按察使,未满三月,又升任湖广布政使。万历十二年(1584),担任过短期南京光禄寺卿后,即先后以都察院佥都御史、右副御史的头衔巡抚南赣、福建、甘肃等地(明代巡抚按例加以御史头衔),而任期最长的,则是其一生的最后八年里担任陕西巡抚。

甘、陕当时处于边境,长期以来,外来部族常以小股兵力入侵。贾待问任甘、陕巡抚时,大力整饬边防,多次防御作战,收复了失地,保证了边境的安全 ,因而获“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封赠。

贾待问任职陕西期间,御马监监丞梁永利用前往陕西征收名马之机,索取贿赂,杀害不肯行贿的地方官吏,怂恿部下掠民财物。贾待问对那些杀人抢财者,按律收捕,以重刑治罪,并且上疏弹劾梁永。贾待问不畏权贵,参劾冯铛、梁永,实为难能可贵。

贾待问于万历三十年(1602)因寒疾病死,终年七十岁,死后封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衔。其事功《威县志》有载。

(本文来源: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