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合作要增强“软硬联通”,梁振英:南沙为战略性前沿基地
4月12日,2023年城市土地学会大湾区年度会议在广州举办,粤港合作是此次大会聚焦的主题,参会嘉宾从产业发展、交通出行、城市更新等多个维度展开讨论。
“我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要促进四个生产要素的流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两个层面,推动粤港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动合作关系,一是硬联通建设,二是软连接升级。他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指出,南沙是粤港合作的战略性前沿基地,希望通过在南沙这一平台上的合作,从点发展成线、从线发展成面,产生“核聚变”效应。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会上作主题演讲。
湾区融合发展仍要加强硬联通与软连接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群,11座城市不是独立发展,而是多方互动的,其中的区域经济、土地经济等关系非常值得重视与研究。”梁振英指出,大湾区城市之间要走向一起,合作才会产生巨大能量,“更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
根据2022年经济运行情况公开数据,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总额超过10.46万亿,这是继2021年首次迈上10万亿新台阶之后,大湾区内地九市经济总量再创新高,发展潜能巨大。
“尽管30年前不叫‘大湾区’,但我们香港总部决定把珠三角作为投资和开发的重点”,汉国置业执行董事、汉国置业中国区主席李晓平就提到,汉国置业于1965年在香港成立、1972年在香港上市,在深圳、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早有布局。除了广深之外,内地的其他七座湾区城市各有特色,如今也大有发展,通过辐射带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
李晓平认为,大湾区发展前景虽美好,但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湾区城市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区域通达性上,有些地方不是太便捷”。与此同时,人才、资金、商品等要素流通也不够顺畅。“资金流动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环节,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形式,货币和资金管理政策、商品流通税率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阻碍了资金和商品的区域流动。”
对此,梁振英也表示,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分隔,城市之间在政策、制度上的差异性也较为突出。要通过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四类生产要素流通,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依然要加强硬联通建设和软连接升级。
“我们看到,大湾区的交通基建越来越方便。但从政策上看,要想‘港车北上’,香港单牌车必须拿到内地车牌,才可以走港珠澳大桥进广东。”梁振英举例称,这类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探索建立湾区交通一体化联动模式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交通基建的硬联通是众多嘉宾关注的焦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定位。强势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无人机、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头创新企业集聚,让大湾区的智慧城市交通备受关注,也成为本次会议的热议话题。
会议现场。
“要提升国际性,推动大湾区与国际城市的对接非常重要,需要建立更便利的交通系统。其中,打造港澳和湾区内地城市的衔接尤为重要,有利于对接香港、澳门国际航班的接轨。”奥雅纳董事、中国区交通咨询负责人何定国指出,我们需要用已经建设发达的轨道网、地铁网,进一步提升通达效率,善用空间资源,建立一体化联动模式,“一体化之后,我们可以省略排队、安检的时间,也能节省土地空间。”
何定国介绍,现阶段,奥雅纳正在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打造面向未来30年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其中的交通中转站是重要环节,如何进一步优化交通换乘点。“我们不单单需要考虑轨道交通,还有地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电动车、空中交通等新型交通,方便市民换乘。究竟是停靠在一个交通枢纽,还是停靠在某个建筑,这是我们的考量范畴。”
2019年6月28日,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部通航”)获得中国001号跨境飞行许可,在多部门支持下实现了深港直升机跨境首飞。目前,该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实现粤港两地直升机飞行的公司。
跨境飞行、城际飞行和联城接驳,是东部通航其中三项主营业务。据东部通航副总经理张连玉介绍,在城际飞行方面,东部通航以实现大湾区11座城市之间的低空飞行网络建设,广深两市CBD之间的短途飞行仅需25分钟;在联城接驳方面实现了“干干通”,即干线机场连通及机场到城市间的通航飞行。
“比如,从北京首都机场飞广州白云机场,这属于干线联通,白云机场到城市之间的飞行,属于通航飞行,这也是民航局主推的未来业务。”张连玉介绍,目前,东部通航已经与国内的主要民航公司签订保障协议,实现了大湾区7个运输机场无缝衔接,并把这7个运输机场与湾区各个城市之间打通了低空运输的短航线。
张连玉透露,东部通航已在大湾区建立100多个起降点,常态飞行的航线将近200条。“这个数量听起来很多,实际还远远不够,未来我们会开发更多的航线。”这就依赖未来大湾区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完善程度,何定国表示,“对交通规划来说,这些停靠点应该布局在哪儿,是站点枢纽上盖还是周边,还是在高层建筑本身,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南沙为粤港合作的战略性前沿基地
聚焦粤港合作,梁振英现场推介起南沙。他介绍,南沙作为粤港深度融合的重点对象,是一项战略性选择。“香港体量比较小,不能在大湾区中撒胡椒面发展,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前沿基地。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我认为这个前沿基地就是南沙。”
对于南沙的硬联通,梁振英再熟悉不过,“从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到南沙区庆盛高铁站,中间不停站的话,35分钟。”今年2月6日上午9点多,元宵刚过,梁振英带领的香港考察团一行80位成员就抵达庆盛高铁站,在南沙开启为期两天的考察。这是今年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后,首支访问内地的香港考察团。
梁振英又描述着:“从庆盛高铁站,大概5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从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再坐大概5分钟的车、1.7公里车程,就是港科大(广州)。这个是庆盛枢纽比较具体的布局,1平方公里的地方。”他所说的“1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是南沙在庆盛枢纽地块引入香港规划标准打造的港式国际化社区,成为南沙与港澳规则衔接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梁振英评价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香港社区”,规划周到、科学,且离香港最近。
随着《南沙方案》中的财税、产业、人才及青年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港澳人士、企业、机构到南沙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现阶段,三项重磅财税政策已在南沙落地:一是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包括八大类140条;二是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10年延长至13年;三是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该政策具有两大优势,即优惠范围拓展到所有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优惠标准不以15%为限,放宽到“超过(实际)港澳税负的部分”,中低收入群体也能受惠。
“‘港人港税’政策(出台),这也是很大的诱因,我们形成了当天来回的生活圈。”梁振英说,香港居民过往在香港几点出门上班、几点下班回家,现在同样可以在相近时间往返南沙上班,这样的政策“软连接”促进两地人员往来更紧密,使得南沙与香港形成更强烈的互动。
梁振英表示,希望通过南沙平台的合作,从点发展成线、从线发展成面,推动粤港合作产生“核聚变”效应。与此同时,如何借鉴引导香港与湾区的九个内地城市互动发展,值得重视与研究。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图片:活动方提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