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养殖帝国的崛起!日本珍珠风靡背后的故事
在日本海域上,有着这么一群普通但充满着匠人精神的珍珠养殖场工人,日复一日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只为了追求珍珠的品质。
一条关于日本的珍珠养殖场的纪实短片:
很写实,只可惜我没有找到中文字幕版本。下面给大家简短介绍一下,辅助视频理解。
与珍珠华美的外表不同,海水珍珠的养殖是一件非常辛苦且枯燥的工作,珠场场长每日清晨五点就得离家去珠场开工,同时非常精细地观察每一日的天气和海水变化情况,悉心照顾每一个珠蚌,然而历经数年才成熟的一堆牡蛎里只能收获10余粒好品质的珍珠。
片中有一段关于插核作业的情况,其中一个插核工人,是位70多岁的老爷爷,一辈子都在养殖场工作,仍旧在很认真的做着插核工作,并且心里还在暗自较劲儿,看是不是自己当天插的珠核数量最多。
养殖珍珠的诞生
从七千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珍珠时,一直是通过采集野生珍珠的方式来获得这些珍宝的。随着人类对珠宝和财富的渴望,珍珠蚌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天然珍珠越来越稀有。
于是人类转而希望通过人工干预来引发珍珠的形成。在这种尝试延续几百年以失败而告终后,在东方的岛国日本,一个小康家庭的长子,御木本幸吉(1858—1954年),在1888年走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之路。而在1893年,他生产出了第一颗“半圆珠”(half pearls),是以植入贝壳的微小半球形珍珠核生成的。
御木本吉幸
1899年,御木本的MIKIMOTO珍珠店在东京的银座开业。1903年,御木本将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珍珠养殖场搬至多德岛TATOKU,成立多德农场。
1906年的御木本精品店(东京银座)
御木本设计的一款樱花胸针
虽然御木本的半圆珠一问世便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他的真正追求是生产出圆形珍珠。另外两个日本人,见濑辰平和西川藤吉,最终创立了插核育珠方法并且获得了专利。在1907年,第一颗圆形珍珠被成功的培植出来。御木本获得了两位圆珠养殖方法的发现者及其家族和助手的授权,使用这种方法开始生产圆形珍珠。
珠核的植入
1916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工业化生产珍珠的工艺流程得以完全实现。至此养殖珍珠开始征服世界。
日本养珠业对品质控制
“只有坚持生产最高品质的养珠,日本养珠才会有希望!”
这是御木本的远见,也是他获得“珍珠之王”(The Pearl King)这一称号,并使日本珍珠享誉世界的主要因素之一。
早期日本养殖厂工人挑选珍珠
据说日本早期的养珠业者,普遍对于品质控管不重视,以致国际对于当地的真珠有着「日本的真珠就如同廉价玩具」的说法。御木本为了「更正视听」,特地在有国际媒体聚集的神户商工会议所前烧毁将近135公斤的劣质真珠,除了对不自爱的「同行」提出抗议,也强调出自身对于珍珠的热爱与感情。
并不是所有植入珠核的珍珠贝都能产生珍珠。而且即便有时虽然形成了珍珠,但是品质未必能达到优质。
举个例子,比如MIKIMOTO御木本的产品主要使用的是一种叫“阿古屋珍珠”(Akoya)的海水珍珠。它只选用形状,光泽都达到顶级品质的珍珠用以珠宝制作,而这个级别的珍珠数量比例只占到日本Akoya珍珠每年采收总量的5% - 10%。
影响珍珠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光泽;
2. 颜色;
3. 表面瑕疵;
4. 浑圆度;
5. 体积
珠宝设计师在制作每一件珠宝的之前都要对珍珠根据其光泽、颜色、形状等进行甄选和配对,从而确保每一件珠宝都是由同品质的珍珠组成。
珍珠的“匹配”直接影响了珍珠首饰的设计效果和珠宝的价值。
插核育珠技术
海水牡蛎的插核育珠方法如下:
1. 挑选出合适的供体牡蛎,将其外套膜切割成许多边长3毫米的方块状小片;
2. 向受体牡蛎的生殖腺(外形像袋子的器官,是插核和培育珍珠的理想位置)插入小核;
3. 将外套膜细胞小片贴放于小核表面,外套膜细胞会增生并包裹小核,形成囊泡。当细胞环绕着小核生成连续的碳酸钙珠层,珍珠就最终形成了。
小核并不会形成珍珠,实际上,它是引发完美的圆形珍珠形成的方法,并且比生成天然珍珠所需要的时间更短。在养殖珍珠的形成过程中,外套膜碎片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日本珍珠养殖中插核的全过程:
撑开供体牡蛎
切割供体牡蛎的外套膜边缘
将切割下来的一条外套膜边进一步切割成小片,即“植皮”
然后开始在受体牡蛎内插核
先夹起一块准备好的植片
插入受体牡蛎的生殖腺
接着引种珠核
将珠核也插入之前放入植片的生殖腺中
使珠核与植片接触贴合。植片细胞会增殖并分泌珍珠质逐层包围珠核。
插核完成后,牡蛎被放进网笼中返回天然海水,珍珠开始生长。
如今御木本吉幸创立的品牌MIKIMOTO御木本已经成为世界最顶级的珍珠品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