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封顶、折角封还,推广“少送薄收”的粤式婚宴难在哪里?
国庆长假,你被多少“请柬刺客”榨干了荷包?
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湖北极目新闻报道了广东的一场婚礼。2022年10月1日,茂名市一场婚宴上,客人们纷纷送上“人情”红包,以示祝福,然而新人的长辈却不收礼金,只将红包一角撕下,表示“收下了”。婚庆公司工作人员称:当地从古至今都有这样的风俗,不仅是喜宴,乔迁宴、满月酒也会有这样的做法。
不少网友称,这样的风俗,主客双方的情意都到了,值得借鉴,建议全国推广。
类似的新闻与话题火了不止一次。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顺德婚宴不收红包”上了热搜。根据《广州日报》的报道,结婚摆酒不收“利是”,是最近二十多年来顺德兴起的一种习惯;如果是很熟悉的亲戚,则有可能会收下,但金额也不多。
一个主流的说法是,顺德人不收婚礼红包的风俗源于1990年代的顺德乐从。当时当地一些做生意先富起来的个体户,办喜事发请柬,会注明“勿带礼金”字样。之后,随着当地人收入及生活水平提高,效仿者越来越多,此举蔚然成风,成为新民俗。
茂名与佛山同属粤语区,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红包折角封还的做法,各自独立起源的概率不高,当系出同源。茂名市 “从古到今”风俗如此的说法,或为夸张;起源于1990年代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极有可能的。
本人2005年来广州。根据我与家人参加婚礼的经验,凡是参加广州本地人的婚礼,需要包的红包都很小,一般封200元,主家会“回礼”,退还从20元到绝大多数钱不等,也有当场折角直接退还的。
在大酒店办婚宴,一席婚宴总要几千元,可坐十人,一个桌面(座位)也几百元。可见,哪怕主家收一点礼金,哪怕一家只有一人出席,主家也是亏的,更何况关系特别好的亲朋往往是全家人出席,所以,珠三角及粤语区流行的少送薄收、折角封还风俗,已注定主家办婚宴是不可能“回本”的,是一项成本不菲的净支出。
从风俗演化逻辑看,肯定是先有少送薄收,后有折角封还。正因为送得少、收得更少,才可能进一步演变为不收,主家为此承受的损失不计,但精神与声誉收益极大,得到了赞誉与口碑。更进一步,少送薄收这个风俗可能是非常古老的,折角封还是在其基础上后起的,富起来的人民往前走一步,如捅破一层窗户纸,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要理解“少送薄收”这个风俗,就得先看全国诸多地方盛行的对照风俗:同样以结婚为例,亲朋依据血缘与关系密切程度,送数额不等的礼金,一般而言送得再少也会高过桌面(座位)成本,近亲送几千甚至上万也不奇怪,回礼是象征性的。这样主家办婚宴扣除支出会净赚一笔,新人获得一笔额外的启动资金。
这一对照风俗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包红包送礼金也被称为“送人情”,背后的起源是类金融性的,可以视为互助保险。过去一段时间,人民普遍比较贫苦,娶妻的成本很高,亲朋随份子,相当于分摊这个成本。有“送人情”,也有“还人情”。这次你有喜事,亲朋随了礼;下次亲朋有喜事,你也要随礼,不随礼或随礼少了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但是,当一地所有人被织入这张人情网之后,大家陷入了“囚徒困境”:别人办事请客,你也办就不那么亏了;别人不办事请客,你办不就赚了吗?惜乎这样想的人很多,最终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赚,人情礼金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大量的钱就被聚餐吃掉了,厨师或酒店是赚钱了。某些地方过于夸张,连母猪下崽也要请客,令人莞尔。
这就是许多网友羡慕少送薄收、折角封还的原因,祝福的心意到,又不伤感情又不伤钱,摆脱了“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的两难。
珠三角及粤语区之所以流行少送薄收、折角封还,或是以下三大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是民风比较质朴,不装,不尚攀比,重视里子胜过面子。有一个段子说,“看广州人的打扮不知道谁有钱”,家里有一栋楼收租或开着厂的,也是拖鞋短裤,没有奢侈品傍身,实在看不出是有钱人。
二是长期以来,珠三角与东南亚及世界有着密切的人员经济文化交流,商业氛围浓厚,商业文化发达,市场及金融有较好的发育,这本身会强化第一点特质,也会弱化对厚人情互助保险的类金融需求。
三是家族宗族发达,站在身后的宗族是个人坚强的后盾。家族宗族本身包含着更常规、更长期主义、更高凝聚力的金融、互助保险安排,这显然要远优于临时性、短期主义心态、低凝聚力的厚人情互助保险安排。
在这个意义上,许多网友羡慕归羡慕,但要在自己的家乡推广这一套,恐怕是很难的,不是几个人呼吁或政府强力推进就能落地的。因为这一套,生长于珠三角及粤语区长期深厚的民情秩序。树大者必根深。
陈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8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