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钢琴时启蒙教育中对音色的培养
学习钢琴不仅学生要有一定的天赋和刻苦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钢琴起步训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即认识五线谱、谱号、拍号音符、时值等;
二是学习基本的弹奏方法,如正确的坐姿、手形、手指的挥动、手臂、手腕的放松等;
三是培养基本的音乐感觉即训练学生对音质的审美能力。
我曾问过学生或其家长,他们学琴之初所接受的几乎都是前两个方面的训练为主,而第三个方面则很少涉及。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整个学琴的初级阶段中弹奏的机械化。
作为钢琴教师,在学生的起步训练中除了讲授五线谱知识和弹奏方法以外。还应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我们应该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并非没有乐感而是他们的乐感需要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发掘.引导才能够得以发挥和体现。
许多钢琴老师都认为,在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弹奏方法之后,再加上对乐曲的音乐处理也为时不晚。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开始不去注意培养学生对音质的鉴别和审美.只单纯讲授理论和训练技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习惯了刻板机械地弹奏,而等到我们认为他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基础,可以“表现音乐”的时候再去要求他“弹出乐感,弹出表情”,甚至一小节一小节、一句一句地教给他哪里该抒情,哪里该活泼,大多数学生所作出的也只是生硬的强弱。
所周知学钢琴应具备的良好条件,除了长而有力的手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双敏感的可训练的耳朵。培养学生对音质的审美力,也就是训练学生用耳朵辨别音质的美与不美。在初学时期就要注意让学生去“听”
在教学生“怎样弹“的同时更要教学生怎样弹得好听。触键方法的不同会使琴音的音质状况有所不同,这种不同虽然与弹奏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它还被音乐审美能力所左右,也就是说任何弹奏技术都是在一定的审美基础上,或者说是在一定审美力的引导下表现出来的。
进了钢琴的门槛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以后的钢琴学习中的兴趣,他们会充分发挥孩子特有的想象力,去形象地分辨各种声音,到了稍微复杂一些的曲子,还可以根据旋律的起伏,先给学生设计情绪的变化,比如哪里是叹气,哪里是深呼吸,哪里象唱歌,哪里又象自言自语,哪里是小河流水的声音,哪里是小鸟的叫声。也就是先教学生对曲子树立一种“声音概念”,在这种“声音概念”的指导下,弹奏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把手中弹出的声音向概念中的声音靠拢。
当然技术的要求也一样重要,但如果钢琴老师能够一直坚持用这种“先听声音”的方法来教学,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弹奏技术的基础上,用耳朵去控制声音从而避免了学生弹奏过于机械生硬的弊端。
总之,在钢琴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正确音色概念的建立和培养钢琴教师应使学生的手指、大脑_眼睛、耳朵同时调动起来,全面训练学生的触觉、听觉、视觉以及整个肌体协调一致的配合,才能达到高质量的钢琴教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