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十年“破壁”AI,中国电信“大象起舞”

 

“坐拥大数据金矿”的中国电信如何用AI“掘金”?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自新年第一个交易日(1月3日)迎来“开门红”后,中国电信的股价便稳步上升,迄今涨幅已近50%。2021年8月回归A股之后,中国电信股价并不理想,一度“破发”至3.5元左右,而从去年9月开始“大象”起舞,股价进入稳步上涨通道。

资本市场正在重新认识这家奉行“长期主义”的老牌电信运营商。事实上,从2022年7月旗下云厂商——天翼云被确立为国云框架底座之后,中国电信如草蛇灰线般的十年布局,正渐露峥嵘。


除天翼云外,根据去年12月举行的中国电信数字科技生态大会披露的信息,国资委推动以中国电信支付平台——翼支付为基础,建立央企新消费平台。最近几日的利好则来自人工智能,中国电信近期宣布已全面布局大模型技术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将着重推进产业版“ChatGPT”。


从云、移动支付,再到大数据和AI,近两年来,中国电信几乎踩准了每个节奏,跳出一曲优美的探戈。


这家共和国通信长子为何能“永葆青春”?一时成功或为运气,持续成功背后却一定有“奥义”。此前,《IT时报》曾详细报道过天翼云“十年磨一剑,铸造国云”的发展史,对此答案管中窥豹。近日,包括《IT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专访中国电信旗下负责大数据和AI的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试图再次勾勒中国电信作为一个强大母体“孵化”科技新星企业,直至将其推向市场的全过程。

十年布局 寻找“掘金人”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一曲《渔家傲》写尽夜航大海时水天一色的美景,却也恰好“代言”中国电信的两款产品——天翼云和星河AI平台。云上星河、繁星璀璨,正如AI为人类文明带来的智慧之光。

不同于成名已久的天翼云,星河正式面世仅有2个月。在2022年岁末举行的中国电信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首次对外发布星河AI平台,这是全球首款以云网融合为基础底座,搭载“全网、区域、边、端”四级算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

星河AI平台的运营者是中国电信旗下最年轻的专业分公司——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从成立至发布星河,只有短短6个月。


是什么让这家年轻的公司精准踏准了节奏?让我们将时针拨回到十年前。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2013年,“大数据”一词席卷科技圈:这年1月1日,阿里巴巴开始转型,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这年9月8日,贵阳市与中关村牵手,拉开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序幕。生产数据的企业开始躁动,数据生产要素的概念开始“萌芽”,这一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


彼时,“坐拥数据金矿”常被用来形容电信运营商,但“入宝山而空手回”的标签也往往贴在电信运营商身上。某种程度,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以中国电信为例,大量数据散落在全国各省公司,集团公司根本无法对数据做集约管理,罔提数据治理。


所谓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13年,中国电信举起了“铲子”。


“数据采集逐渐从统计报表转向原始数据。”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鑫解释,以往中国电信的IT系统都按照“集团——省”分架构建设,各省公司上报数据为统计数字,如总话务量、总收入等。从2013年开始,中国电信在制定大数据战略,按照集中、开放、云化的方针,提升集约化运营能力,业务订单数、用户流量等原始数据陆续被“收口”至集团。


两年之后,2015年12月,中国电信正式成立集团数据中心,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对全国31个省和各个专业公司数据进行统一汇聚和处理。


这是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2016年中,中国电信提出转型3.0战略,全面向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转型,并首次提出云网融合发展方向。数据中心的成立,显然是为了接应此次转型落地所做的企业架构调整。


转型,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信发展历程中不断出现的关键词。从2004年开始,中国电信每次都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适时提出转型战略,体现出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高度敏感和准确判断,以及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和规划能力。


这一次,中国电信同样展现出极具战略眼光的前瞻性,明确提出打造“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的核心是网络化和数字化,大数据被提到与网络同样重要的地位,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精细服务、精确管理和精益网运,正是“三化”中的运营智慧化。


与此相对应的,还有数据中心在集团内的地位。从一开始,中国电信数据中心被列为集团一级部门,与市场部、企业战略部等重要部门同级,显示出中国电信对践行转型战略极强的执行力。


2016年,发生了另一件震惊全球的事件,Alpha 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人工智能迎来新纪元。此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化技术进入落地应用阶段,中国电信更是亦步亦趋,全面布局,并逐渐从跟随者转向同行者,天翼云、翼支付、天翼物联、天翼智慧生活等专业公司不仅在同行业站稳了脚跟,也让中国电信生成的数据不再局限于传统网络,而是变得更加多元,体量也日益庞大。


2020年,中国电信首次提出“云改数转”战略,大力推进云网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再一次,数据中心被赋予全新定位,更名为大数据与AI中心,与云网运营部合署办公,负责推动落实集团云网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2年6月,大数据与AI中心进入新发展期,成立中国电信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分公司。对内,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大数据与AI中心是全集团大数据和AI能力建设的管理与运营机构,为营销服务数字化、云网运营数字化和资源配置数字化赋能;对外,数字智能科技则是中国电信的能力输出者,向客户提供大数据、AI产品与平台服务,赋能外部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如今,数字智能科技负责中国电信全量数据的运营权,覆盖了从数据采集、计算加工到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等数据链路上的每一个环节,同时基于星河AI平台能力,可实现视图接入、算法纳管、算法编排、算力调度、AI赋能等全流程服务,为各行业SaaS应用提供AI能力服务。


毫无疑问,中国电信找到了自己的“掘金人”。

对内:从“掘金人”到“破壁人”

中国电信这座金矿里到底有些什么?


张鑫给出一串数字:中国电信有超过3.9亿移动用户,家庭宽带用户超过1.8亿,7000余万企业用户,全网超过4000万视联网摄像头,每月10000号客服电话的接听话务量超过1亿,集团大数据平台18000个节点,每天采集的数据量至少1Pb。


数据还在不断增加。不久前,中国电信2023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将以数字化转型作为主线,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也即营销服务数字化、云网运营数字化、资源配置数字化。这意味着,中国电信这个巨无霸将生产更多的数据。


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事实上,推进数字化转型,本身便是一次企业的流程再造,阵痛在所难免,而支持企业“熬”过去的信念只有一条:数字化能够带来新价值。


以5G基站为例,作为知名的“电老虎”,为基站节电是企业降本增效重要的一环,可用方案包括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根据以往人流量数据调整。然而,要将散落在960万平方公里上的百万基站数据汇聚到集团“数据湖”,不仅要完成各种数据结构标准化,还要确保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准确性,稍有不慎,便会对用户体验造成不良感知。经过三年的流程再造和数据治理,如今,31省的4/5G基站数据基本实现实时采集、分析、控制,覆盖扇区数接近400万,每年为中国电信节约成本接近5亿元。


对于负责全集团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的数字智能科技而言,当数据采集完成从0到1之后,更艰难的一步在于,要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对趋势与模式预测分析有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深度分析,发现数据的新价值。在全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电信有太多像5G基站节能这样的需求。


数字智能科技对自己的定位是企业转型的推动者、赋能者,而不是决策者。正如前文所言,由于拥有全量数据,它有着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战略性眼光,了解企业全流程,也能精准找到流程中的“堵点”,而在解决问题时,它的大数据和AI能力又可以帮助业务部门,找到答案的最优解。


换而言之,数字智能科技公司不仅是中国电信数据的“掘金人”,还得是一名“破壁人”,将数据变成知识,实现数据“智变”。


“现在,我们明显感觉到时间越来越紧迫。”随着中国电信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业务流程、新兴业务都在持续产出数据,尤其像中国电信这样拥有天翼云、翼支付、物联网、数字智慧生活等横跨云计算、移动支付、新消费等多领域的“巨轮”,生成的数据越来越多元化、非结构化,AI和大数据中心、数字智能科技分公司大数据服务推进处中级项目经理王涛明显感觉到,数据来源越丰富,综合分析结果越好,这也推动他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全量数据入湖的步伐。

对外:从“卖水者”到“自建水厂”

回顾数字智能科技整部“孵化史”后,中国电信为何在AI热潮中成为宠儿,答案显而易见。

国盛证券最近一份研报表示,数据要素是AI训练与迭代的核心资源,AIGC(生成式AI)应用加速落地,数据将成为AI时代最宝贵的基础资源。三大运营商作为中国算力与数据传输能力的“卖水者”,有望承接海量的中国AIGC运行需求,成为AI时代的“基站网络”和“水厂”。


算力、网络、数据、云、AI,中国电信一样都不缺。


星河AI平台是数字智能科技成立后的“首秀作品”,被定义为全球首款以云网融合为基础底座,搭载“全网、区域、边、端”四级算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从数据上看,背靠电信运营商的星河,拥有令人艳羡的资源。

算力方面,邵广禄曾在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公布,星河已部署遍布全国各省、支持统一调度的上万张GPU卡资源,通过四级算力,全国可实现AI算力的一点部署,全网呈现。


AIGC时代,公有云是运行、储存、交互AI数据的重要基建。星河背后依托的是全国排名第三的公有云——天翼云,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2+4+31+X+O”的资源池布局,加上2022年发布的天翼云4.0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星河AI平台实现了云、网、算力、平台的深度融合,是属于电信运营商的“独门兵器”。


“中国电信做AI,最大的优势是数据量和数据集,只有自身拥有海量数据集的公司,未来才能成为真正的AI公司。”正如前文所言,伴随着中国电信转型一路走来的数字智能科技,兴起于大数据,发力于AI,这让它比一般互联网公司对数据和AI的融合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扁平化的操作。


“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大规模数据和优质数据集能够大幅提升算法能力。”张鑫透露,目前星河AI平台汇聚10亿多条的AI社会治理基础数据、1.8亿通语音数据、5000多项自研和生态AI能力,AI能力部署时间缩短至8小时,系统AI能力处理时间能控制在1秒以内,算法舱中不仅有自研算法,通过开放标准OpenAPI,生态合作伙伴的算法也可以做到随插随用。


张鑫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研发,星河平台在部分AI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通用AI算法模型训练是典型的“大力出奇迹”,ChatGPT每次训练成本是2000万美元,但在实际落地应用中,AI往往遇到的是长尾场景训练精度低、小样本获取难度等难题。星河AI平台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面向城市治理方向,联合研发了业内首个面向城市治理真实业务的通用大模型—“星河”通用视觉模型。


星河模型以数亿段视频资源进行训练,以解决城市治理实际问题和降低大模型门槛和成本为导向,将模型的参数量控制在10亿级别,以尽量小的模型规模、尽量短的训练周期和尽量低的计算资源情况下,达到更大模型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大模型训练周期和研发投入缩短了70%以上。赋能下游任务算法后,所需样本量可减少90%。在部分下游任务中,性能效果超出专用模型10%以上。


十年砥砺奋进,一朝初试婴啼。如今,星河AI平台正在解决AI产业落地的“最后100米”。在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工业质检、明厨亮灶、智能客服等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中,AI能比人更快抓到企业痛点,比如厨房里夜晚出没的老鼠、冰箱门上肉眼不可见的划痕、小胡同里突然倒地的老人……作为平台,星河将赋能成千上万种场景,让AI如微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记者观察

2020年,中国电信宣布第四次转型——云改数转,要将中国电信打造为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要将融云、融安全、融AI、融数字平台等产业数字化业务,做成加速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


两年来,转型成果斐然,中国电信的产业数字化业务板块年平均增长20%,天翼云实现连续两年翻番增长。


如今,很难再以单纯电信运营商来定义中国电信。如果说,以往中国电信的转型,依然是如何做一个更智能的信息服务运营商,那么,它的下一个转型目标,很可能是成为一家跨领域的全球科技公司。站在全球通信产业发展史上,这将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成功转型案例。


往回看,十年布局,于无声处听惊雷;向前看,乘大势,大象亦能起舞。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中国电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