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古与今丨丝绸系起的文明情谊
丝绸之路
跨越沙漠高山,远涉重洋大海
是古代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顾名思义,丝绸是丝路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伴着商队的驼铃声,随着海风与波浪的吟唱
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纺织品
曾输向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
成为各古老文明间沟通交往的使者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恋情》中
出现了“赛里斯人的面纱”等文字
“赛里斯”即是当时西方对中国的称呼
意为“丝之国”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原产于中国的精美、舒适的丝织品
将世界许多文明的历史装点得缤纷绚丽
而其他文明也将多元情调的图案、纹饰馈赠给丝绸
彰显着你来我往、美美与共的文明情怀

丝绸中常见的联珠纹
曾盛行于古波斯萨珊王朝
沿着丝路传入中国
经过中国古代工匠的传承与创新
在历朝历代的服饰、器物、建筑上广泛使用
忍冬卷草纹、翼马纹等
则来自古印度、古希腊等地
……

如今,已满10岁的“一带一路”倡议延续着
古丝路的荣光与智慧
谱写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
经济互利、文化互鉴、民心互通的新史诗

华美飘逸的丝绸
仍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在北京王府井、秀水街等地
每天都有许多外国游客
前来选购丝巾、领带、零钱包等丝绸制品

在浙江义乌的批发商城
质优价廉、琳琅满目的
服装、床上用品、窗帘等各色丝织品
在被客商挑选后
将乘坐着中欧班列或商船远赴各国
为人们的生活带去精彩和便利

丝绸只是“一带一路”上友好往来的缩影
来自欧洲的时装品牌
在中国市场开辟出广阔天地
来自中亚、西亚的棉花
来自巴西、菲律宾等国的亚麻
也沿着“一带一路”进口至中国
经由中国工厂的加工行销世界
美丽、温暖、舒适的纺织品续写着文明的佳话
总策划:顾钱江
监制:卫铁民
策划:朱昊晨、陆烨、谈昦玄
文案/制图:朱昊晨
编辑:徐欣涛
新华社对外部创意出品
鸣谢:中国装束复原小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