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抽象 + 8

 

抽象+

会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用于学习

71、战略是对未来的规划的抽象和压缩

加拿大学者 Henry Mintzberg (生于1939年九月二号) : "制定战略的真正挑战,在于感知那些微妙的不连续的变化,那些有可能颠覆未来生意的变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技巧或者行动指南,只需要一个敏锐接地气的头脑。" 【信息渠道+信息+思维模型】

Richard rumlet: "即使很多声音在咆哮,要把战略等同于雄心,领导力,远见,计划或者竞争的经济逻辑,战略不是这些东西。战略工作的核心总是一样的: 找到某个场景的关键要素,设计一个套路,协调和聚焦针对这些关键要素的行动"。【针对合适目标的动作分解并执行】

"战略思考,既需要创意,也需要分析。这是一个不断循环迭代的过程,每一轮迭代,你学到些新的东西,让你对下一轮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假说。它是一种聪明的机会主义,寻找目标,让计划中的战略得以改进,但也为新的没有意料到的战略的浮现,留下空间。"【动态调整,务实前进】

"就像每个理论一样,战略是一种简化,必然对现实有所扭曲。战略和理论并不是现实本身,只是人们大脑中对现实的抽象。所以每个策略都必定对某些外在促进因素给予歪曲和错误对待。"【战略是对于未来的压缩和抽象】

"有的时候,没有战略,是暂时的,也是必要的。这有可能代表一个转折阶段,从一个过时的战略,转移到一个新的更可行的战略。或许它反映了一个事实,环境变化太快了,这时拘泥于某种一致性是愚蠢的。"【战略不是一直都清晰的,战略模糊,无战略的时间段也是存在的,但孕育着下一阶段的新战略出现】

"战略计划不是战略思考。实际上,战略计划常常会把战略思考搞砸了,让管理者把真正的远见和玩弄操纵数字混为一谈"。【远瞻源于务实】

72、底层复杂,界面简单

1/ 很多人听到所谓"系统工程师" (system engineer) 这个词,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tmd 什么gp 玩意。【啥玩意?】


2/ 电脑行业的早期,不同零部件之间的界面各不相同, CPU 接受键盘指令时,还要具体分析键盘上第几行第几列的键被按了,来判断是哪个字母。这时就需要系统工程师根据不同厂商的设备的界面来写相应的代码,反正就是一些很无趣琐碎的脏活。【API不统一】

3/ 微处理器更便宜后,后来的键盘内部有个小的芯片,直接给 CPU 发一个标准化的信息,某某字母被按了。界面简单而标准,以前的系统工程师干的脏活不需要了。【标准统一】


4/ 类似的,以前的电脑从磁带里读数据,还要发指令控制磁带转动的速度和磁带的张力,启动或停止磁盘,来读写数据。不同厂商的标准不一的边缘设备的控制和整合耗费无数系统工程师的精力。【硬件迭代】

5/ 现代 CPU 从硬盘里读数据指令就简单多了,不需知道底层物理细节,只要发一个标准化的指令给硬盘,"到某某区给我把数据调出来",就好了。【底层逻辑越来越复杂,操作界面越来越简单】

6/ 这种市场自发涌现的标准化的各个设备之间沟通的抽象的界面,大大提高效率,一下子把很多繁琐低效的系统工程师的职位消灭了。才有了 PC 行业的迅猛进步。【底层越复杂,界面越简单,功能越强大,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行业】

7/ 可以隐约的感到,这种标准化,统一化,抽象化的发展,将要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消灭掉各种繁琐,标准不一,效率低下的信息交互沟通方式,消灭掉各种类似的干无趣脏活的"系统工程师"的职位,建立更多统一简洁的界面,极大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技术的迭代,消灭干脏活、累活的岗位,对人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了】

我二十多年前也干过这种脏活,后来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抽象上的仓库保管员。//@治愈艾:现在数据行业还存在这种情况,80%的工程量耗在数据清洗,数据对齐上面,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就是因为信息孤岛、各种规范不一致的系统带来的适配问题。【接触面窄,看似高端,实则低端的活】

73、距离拉开,更容易看清楚

据说提高创意的一个秘诀,是在你和你要完成的任务之间制造一种心理距离。如果没有心理距离,我们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会过于局部化,没有意识到它的潜在的很多应用和连接,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把问题的量级先放大十倍再说】

古话说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似乎也是因为旁观者有距离感,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各种可能性。【把事情放在客观视角审视】

哪怕是想象一个东西物理上离你很远,或者发生在很久的时间以后,或者某个罕见的事情 (几率空间的距离),都可能提高创意。【拉开距离】

当一个东西离你越近,你很容易看到一些局限,然后内心本能地会被局限压制了想象力。而距离感会导致一种更加抽象不受人为限制的思考,因此更容易天马行空地产生创意和意外发现。【往外延再多想想】

这个理论在 2009年被当时在 Indiana 大学的心理学学者 Lile Jia (现为国立新加坡大学教授) 的研究佐证。

很多行业内部天天在第一线的人,有时反而过早把自己公司的股票卖掉,就是因为缺乏距离感,无法理解这个资产在未来五年,十年的潜力。而每天工作的巨大压力,各种前线的烂事要救急,容易被悲观主义情绪淹没,丧失对未来的理性想象力。【远望会忽略很多细节,框架式的看更容易看清楚】

这个无法靠几句话来劝说。他如果不移动屁股,长时间吸收一整套背景知识,并且不断有实时的新视角的信息输入,很容易被旧视角的信息干扰给拉回自己的旧轨道上去。我以前也会犯你说的这种错误,所以可以理解那些人绕不出来的本质原因。【细节太多,影响判断】

74、方法论

淘到一本奇书: triz,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非常有趣,相见恨晚。可惜世界各地的教育,都缺乏这种创新的底层理论的传授。【底层逻辑】

问个问题: 你知道酒心巧克力怎么做的吗?如何把酒倒进巧克力的瓶子?【?】

书里面很多想法可以抽象,借鉴到工程之外的领域。如果只是局限在工程领域,还不够有趣。//@高效办事: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有,在沪宁线很多高校甚至有这个研究会和协会,而且还会去给中小企业主做这个triz培训【?】

中文版《创新算法》,几年前阅读过,确实让思路大开,如何解决那些你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王川老师竟然现在才知道这本书,这点让我挺诧异,不过这也反应出个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解决新难题】

triz 理念的发明者, genrich altshuller, 搜索了二十万份专利,去研究发明家如何解决问题的。他发现只有 5%的专利是真正引入新的概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它只是用行业内的知识做小改进而已。【创新来自新的连接】

triz 创新的四十个原则方法:1. 分割 2. 摘取 3. 功能局部化 4. 不对称性 5. 合并 6. 一物多用 7. 俄罗斯套娃 8. 反重力 9. 提前预防 10. 提前测试 11. 准备冗余 12. equipotentiality 13. 反过来 14. 以曲代直 15. 动态化 16. 近似代替精确 17. 增加维度 18. 机械振动 19. 周期化替代持续化 20. 让有效行动满负荷 21. 提速 22. 变废为宝 23. 增加或改变反馈 24. 增加中间物 25. 自动服务 26.复制拷贝 27. 用便宜短寿的物体替代昂贵长寿的物体 28. 对机械物的替代品 29. 气动或液动部件 (取代固体部件) 30. 灵活的外壳和薄膜 31. 多孔材料 32. 变色 33. 统一的材料 34. 抛弃或废物利用35. 改变各种参数 36. 相变 37. 热胀 38. 强氧化剂 39. 惰性气体 40. 复合材料。【方法论】

75、价值在底层逻辑

1/ 很多书籍没有价值,本质在于它都是一些数据和花边新闻的堆砌。【书有多大价值与读者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不过有些书确实没价值】

2/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于可以帮你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一些事件里面,抽象出更本质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底层逻辑,底层架构、客观规律、思维模型】

3/ 而如果这种本质规律,是一种矛盾性的规律,比如说短期对很多人有利,但是长期是个大坑的规律,就更有价值。因为很多人会为看得见的小利而不由自主的往坑里跳,这里有巨大的群体惯性,你就是苦口婆心地劝也很难听进去。【认知差,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认知和对利益的看法】

4/ 而真正理解本质规律的人,平时可以按捺得住,不为假象所迷惑,关键时刻才可以做出趋利避害的抉择。【看本质】

人类简史一书还是太粗线条。而且作者缺乏实际商业经验。//@幽蓝葬爱扛把子:人类简史满足这个【得接地气解决人的现实问题】

76、格局是智慧的体现

对这段话很有共鸣,符合实践经验:

"格局这种东西是可以抽离于具体的情况的。就好像棋谱一样,不一定在同一个棋盘上。你稍微变通一下,也可以把它变成别的棋局,在别的棋盘上下。【格局是长期观和大局观之下的考量】

所以,他的主体不一定是世界政治,也不一定是历史。格局这个东西是可以抽象化的,可以把它用在人际关系上,也可以把它用在生物学上,用在许多不同的方面,不一定是在历史方面。【格局是用来平衡大利益和小便宜的】

组织和结构的演化有它内在的规律,只要存在相应的博弈局面,就会产生出非常类似的结果来,就好像鲸鱼和鲨鱼只要到了海里面都会长出流线型的身体一样。所以,这些东西是可以抽象化,剥离具体的历史环境的。"【抽象化】

所以博览群书就是积攒海量的格局的 pattern, 这样在某个复杂场景的具体节点,基本上看谁谁一撅,就大概率知道下面他要如何如何。【格局还是为了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77、多视角信息+思维模型

Meriwether Lewis:

"一个身手最灵活矫健的年轻人被选出来,披上野牛皮, 他把自己置身于一群野牛和悬崖之间的位置。其他印第安人包围了牛群的侧翼和后方,按照大家事先约好的信号,同时冲向野牛群。那个假扮野牛的印第安人,要小心翼翼地让自己离牛群足够近,这样可以在牛群逃亡时被它们看到,之后牛群全速追随他奔向悬崖。与此同时,假扮诱饵的印第安人,要小心翼翼地钻到悬崖里的某个裂缝.. 我被告知,扮演诱饵的角色,非常危险。"【???】

如果管理层没有独断的超级强人的话,大公司和无脑僵尸没有差别。比如那些高负债的页岩油公司,和那些给他们贷款的银行。【超级强人是有更高质量决策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悬崖"不是固定的物理意义上的悬崖,而是某种被人为扭曲的不可持续行为突然崩塌的,抽象意义上的悬崖。如果不能有丰富的全局化的信息源和足够的前瞻性,那和被印第安人诱骗跳崖而死的野牛,无本质区别。【信息源和前瞻性;既要有足够的原始信息,又要有相应的思维模型】

以前水乡猎人用火枪打野鸭,先在水边训练小个头麻鸭,训练到麻鸭一见猎人举枪就迅速钻到水下。打猎时,将麻鸭放在水面,用绳子系好一只脚,一端绑个重物大致固定。时间久了,野鸭以为是同类,一群游过来一起嬉戏。等猎人举枪,麻鸭迅速钻到水下,猎人火枪喷砂将野鸭一网打尽。野鸭就是霉子(托)【???】

78、25岁定格

所有的叙事框架 (narrative) 都是不完备不准确的,但有的叙事是很有用的。能够把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自洽的解释的叙事框架,就是格外有用的。【都是盲人摸象】


大部分人的叙事框架大概在 25岁之前形成完善,就很难再调整了。【事实如此,见的多了】

试图改变他人的叙事,就跟试图阻挡三文鱼回游到出生地一样徒劳无功。【反正很难,人只能靠选,不可能被教育】

人们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其叙事框架,会做很多在一个外在观察者看来极为荒谬,完全不符合其利益的,甚至个体自我毁灭的行为。【活着如果自己都不认同自己,那得神经病】

聪明人的毁灭,往往在于世界改变时,仍然一厢情愿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顶着旧的叙事框架,和新世界作对。【不再迭代自己,不再成长进步和死了也没多大区别】

叙事框架的改变,似乎是比范式转移 (paradigm shift) 抽象程度更高一层的改变。但是有些特点和规律,有类似之处。【就是不断的改变自己】

比如说八十年代的中国,一种叙事框架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1988年之前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高考入学分数一直比北大清华高。但三十多年后,这种 narrative 没人在乎了,而很多科大校友还在执着地紧握这种 narrative.【刻舟求剑,人需要变】

再比如,美国东部金融业的一种 narrative 是小孩上藤校,大学毕业后去华尔街做 investment banker, 以后开个 hedge fund 或者 pe fund 发大财,这种叙事框架在 2007年后渐渐式微,过去一个月因为疫情大量基金被强平,以后的 narrative 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唯变不变】

比这个(价值观和人生逻辑)更宽广一些。可以看成是自己给自己讲的一个故事来指导行动。一旦故事的框架脉络搭好了,即使和客观现实不符,也很难自己去推翻原来的框架。【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确实难比登天】

若不主动积极地构建调整自己的叙事框架,实际上就成了他人构建的叙事之奴隶。【世界在变,有人在变,你不变就得盲从】

叙事框架里面,会有些基本的输入,输出,和一些基本原则的界定。但是如果环境变了,你以前视为金科玉律的原则不再适用,你关心的输入和输出根本对于世界不再重要,那你就完全无关紧要 irrelevant,但这个东西,自己不会主动意识到的,而是对于叙事框架的改变会有强烈抵触心理的。【宁死不思考】

这个往往要在外面看,多个角度远处看,才能发现自己的叙事框架的荒谬性。否则自己在里面是不知道的。【自知者明】

叙事自由 (定义和改进自身叙事框架的自由) 要优先于其它的自由。有了叙事自由,身体健康的自由,财务自由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警惕外界的操纵,干涉控制你的自身叙事的定义,造成对自身利益的实质性伤害。【智力是最大的资本】

再比如,孙逸仙博士创业,1911年之前拿了日本人的钱,后来 1922年拿的是苏联人的钱,不同时期,资助者不一样,提出的口号和叙事框架大不相同。【利益决定】

叙事框架是强者保持对弱者的巨大碾压性优势的一个看似虚幻但又非常真实强大的枷锁。不在叙事体系上不断挑战现状并实现自我突破,就永远无法逃出如来佛的手心。【真正的自由是思维、思想的自由】

叙事框架的灵活应变和领先,可以事半功倍地超越潜在竞争者。【认知差就是利益差】

伟大的战略家,都是通过行动制造 "既成事实",从而改变陈旧的叙事。"既成事实"永远领先于叙事框架。【事实胜于旧的思维模型】

逻辑强化证实后,很难接受别的角度的关联和逻辑。这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先入为主的原因是不思考才最节能】

商业经济模型的叙事框架,和交通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比如汉人大规模移民东北,是在1903年俄国人主持修建的东清路通车后才真正发生。普通人看地图,一大块地,但铁路没修好之前,人很少。还有就是拿破仑把露易斯安娜大片地卖给美国,实际上就是少数法国移民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建了些定居点而已【人终归是思维懒惰的】

(据说是) 莎士比亚的 "consistency, thou art a jewel " 本质也就是指每个人的叙事框架因为要自洽的需求,而很难改变。【行尸走肉】

应当比操作系统的差别更大。同一个应用程度,还可以搞不同版本 port 到不同操作系统上。但叙事框架不同,就完全无可比性.【动脑就是难】

79、事前猪一样

读了某人写的八十年代在美国做生意的回忆录,突然意识到以前做事的方式何等落后:【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叙事框架一直更新很慢】

大部分资源都集中在极少数大机构的看门人手上,这些人本质上大多是一些沐猴而冠的跟风者,躲在漫长的经济周期和信息不对称的窗户纸后面装逼扯淡,让常人无法迅速识别其荒谬平庸的本质。【没有互联网,学点新东西是很难的】

一些抽象化的经验可以汲取。但是很多具体实操的细节不忍卒睹,就像工业化时代的人看石器时代一样,这还仅仅是过了三十多年。//@徐瑾微博:成功了,如果虚荣心太大,还可以出本回忆录,教人如何做生意甚至做人【人类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

80、物竞天择,自然法则

"在布迪厄看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场域的游戏机制是天然正当的。这毕竟是一个历史地形成,并在人类自身的反复斗争中摇摆不定的世界。【公平不存在】

任何场域的游戏规则都有一个竞争,博弈,正当化自身的过程。再野蛮的暴力也会倾向于给自己披上正当化的外衣,并在施加对象的误识 (misrecognition) 及至合谋 (complicity) 的基础上成为一种合法的'符号暴力'。【自然界的规律就天生不具备公平性】

对这个过程机制的揭露或者解蔽 (revealing or uncovering), 并不是让行动者陷入虚无,而是让人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得解放 "。【弱肉强食才是自然法则】

摘自作者为 "张恩源"的博文。

他把这个事情抽象到"符号暴力"的理论高度,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实际上哪有什么高富帅,只是一群依靠体系顺风车先上来的寄生者,歧视后上来抢不到座位的人而已 //@afkwd:因为布迪厄念大学时巴黎高师被一群高富帅吊打……他是符号暴力的承受者……【规则是强者的谦辞】

"符号暴力"这个词有点贬义了,"符号力量"比较中性。按照创新的传播规律理论,个体的力量直接和已经为主流接受的"符号力量"硬杠,是白费力气消耗自己和愚蠢的。但是在某个新的场域的形成到'越过鸿沟'的关键节点,直接参与建设和定义"符号的力量",是极为有利可图的。【走在前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