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秋裤织出一个亿元产业村
顺着昌盛路走进姚家坡村,两侧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和家家户户门前的小汽车,似乎在向来人述说着这个村庄的非同一般。临近“双十一”,姚家坡村的货车又多了一些,只是街上依然“人烟稀少”。不过,从翻过院墙的织机声中不难发现,村民们大都在家里忙着赶活。
姚家坡村昌盛路。
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姚家坡村是全国有名的“秋裤村”,全村370户村民中有160多户1000多人从事秋裤生产工作,可年产秋裤6000多万条,产值超过1.6亿元,已形成了从织造、染整,到成衣制作和销售的针织产业链。
姚家坡村起步做秋裤已经有四十多年,今年39岁的张峰打小的记忆就和秋裤联系在一起。“小时候家里就堆满了秋裤,那时候都是用的老式缝纫机加上手工配合着做。”张峰说。那时卖秋裤全靠肩挑人扛,走到哪里卖到哪里。
姚家坡村大都是二层小楼。
张峰的父亲张向东是姚家坡村最早的一批秋裤加工户之一。当人们还沉浸在“分田到户”的喜悦中时,他们已挑着自己生产的秋裤走南闯北,迈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硬是把“姚家坡秋裤”的名号慢慢打了出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周边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就是我们村做秋裤的。”张向东说。随着针织产业从半手工向机械化迈进,姚家坡村的秋裤产能很快上了一个大台阶。
秋裤产能上来了,市场和原料却出现滞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都在生产秋裤,导致家家户户都堆满了滞销的产品,针织加工户锐减到不到50家。”姚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石西军说。从那时起,村里开始整合零散的家庭生产模式,引导村民分工合作,织造、印染、裁剪、制衣、销售等环节都有专门村民在做,形成了一条连通合作的完整产业链条,而且产品类型愈加丰富。现在,姚家坡村的秋裤等针织产品已经卖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裁剪的布料。
从2008年回家接了父亲的班,张峰已做了14年的秋裤生意,现在一家两代人都在靠秋裤为生活“保暖”。“每年7月到11月都是秋裤销售旺季,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几万条。我这里的秋裤属于薄利多销产品,批发价在5块钱左右一条,每条能挣三四毛钱,年收入十几万元。”张峰说。如今,他的加工厂每年能生产20多万条秋裤,而且现在机器都是全自动化的,做出来的秋裤档次也在逐渐提高,利润也在提升。“现在市场是供不应求,生产的秋裤基本都能卖完,以至于上半年就得开始备货生产。”
近年来,姚家坡村秋裤等针织产品还开启了“线上+线下”的双渠道销售路线。“现在主要是老客户批发,以及给电商供货。”石西军说。在“双十一”和降温的双重加持下,姚家坡村的秋裤销量大幅度提升。“现在有了线上渠道,总体销售涨幅提升近四成。”
正在加工秋裤的工人。
不过,由于生产订单多,很多加工户并不直接做电商销售,而是为电商企业做加工。“不是进料就是加工,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再弄电商。”石西军说。正因如此,村里正走出一批专门做电商销售的村民,以此为主业的本土主播也越来越多。
姚家坡村以秋裤为主的针织产业链快速壮大,逐渐带动周边北王庄、中王庄等村针织加工、交通物流等产业蓬勃发展。目前,邱家店镇已有针织户578户,其中针织制衣加工户346户,手套口罩加工户192户,针织品批发40户,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年销售额5.7亿元。如今,姚家坡村已建成“泰安市神山针织大市场”和“针织服装原材料集散基地”。前者主要交易成品,吸引了全国30余家大客商以及40多家针织专业户进驻;后者用来批发原材料,高峰时每天都有上百吨布料等原材料从这里集合、分销。
姚家坡村的泰安市神山针织大市场。
现在,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姚家坡秋裤”也正在地图上慢慢南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付刚 丁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7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