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会说的普通话,是如何成为承德“金名片”的?
提起承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避暑山庄,其实普通话也是当地的一张金名片。
以承德滦平县为中心,方圆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即使是在偏远的农村,人们都说着一口特别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仿佛受过专业训练一般。从1953年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到如今依托普通话应用发展起服务产业,“学好普通话,就到滦平来”,这里的乡亲们靠着说普通话,擦亮了文化招牌,也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就业选择。
两次移民,正宗“北京官话”的活化石
很少人知道,承德是先有的北京官话,后有的避暑山庄,其中,北京官话就是普通话的前身。
时间退回到600多年前,明朝建立政权后,承德一带重回汉地,为了防止北元政权的反扑,明政权通过修建长城并实施严厉政策,在燕山一线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洪武年间,一场以“小兴州”为中心的大移民运动,浩浩荡荡地开始了。时间一直延续到朱棣称帝后,在长城以北数百公里内的百姓和军队,全部移民到了长城以内,也就是如今的保定、沧州、衡水、廊坊、北京等地。
万里长城承德段。受访者供图
于是,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无人居住的军事隔离区,也就是无人区。随着树木的生长,穿越燕山的交通要道被切断,明政权也由此对可能南下的北方势力坚壁清野。
从此以后,承德滦平一带出现长达200多年的历史断层,其自身故有的语言传承和方言,也随着历史的车轮消失殆尽。
“元代的宜兴州,又称小兴州,治所在今天滦平县大屯镇。管辖区域包括今天的滦平县、双桥区、双滦区全域和承德县、丰宁县的大部分区域。小兴州是明初移民最彻底的地方,以滦平为中心,方圆数百里渺无人烟,这给清代‘北京官话’的进入,提供了土壤。”滦平县委网信办主任邓秀军表示。
小兴州迁民后裔寻根留影。受访者供图
清朝顺治年间,皇帝的脚步踏入滦平,王公、勋臣、兵丁,开始在这里圈占田地,建立庄园,这一片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康熙年间,随着8个行宫,24个皇庄,120多个王庄、旗庄的修建,滦平一带的城乡框架重新建立了起来,人口也重新聚集起来。再后来,康熙皇帝的视野延伸到了热河上营村,在此建起了著名的避暑山庄,并逐步形成了如今的承德市区。
“当时往来居住滦平的,大部分是随同皇帝而来的王公贵族、军政要员、家眷奴仆和兵丁护从,他们冬天在北京,夏天来滦平,后来随着避暑山庄的修建和众多皇庄、王庄的设立,虽有大量多源移民迁入,但是并没有强势的方言,地道的北京官话于是成为滦平一带的主流方言。”邓秀军表示,清朝之后,滦平一带未经历过大的战争,也没有大量人口变迁,为正宗“北京官话”的传承保留了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可以说滦平话就是正宗北京官话的活化石。
人人播音腔,“普通话之乡”为人熟知
对滦平人来说,真正意识到普通话是块宝,似乎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的。那一年,滦平是采访点位之一,来访的中外记者意外发现,本地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出京承高速路前往滦平县城,高速路出口就是“普通话之乡”醒目的标识。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样的反馈,引起了邓秀军的思考。他记得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刚刚开始有普通话水平测试,30多个滦平同学全部是一级乙等,其他区县的也有一级乙等,但大部分是二级甲等。有的同学就很不理解,邓秀军记得老师讲过的一句,滦平是普通话标准语音的主要采集地。当时,邓秀军利用在滦平县政府办工作的机会,下乡搜集滦平作为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的相关信息。
在走访中,邓秀军发现,在以滦平为中心的方圆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东面的承德市区和承德县大部分区域,西面丰宁县大部分区域,北边的隆化县大部分区域,南面的北京怀柔、密云部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每个山村里的村民说的都是普通话,而这一区域与元代宜兴州的行政区域非常契合。
“滦平整个县域内所有乡村的村民语音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发音,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这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品牌价值。”邓秀军说。
通过向当地老人了解,邓秀军和他的伙伴袁舒森找到了更多关于1953年语言专家来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的信息。“当时,北京来的语言专家在滦平选择了金沟屯、巴克什营、火斗山等地进行采集,这其中也包括我的老家火斗山镇拉海沟村。”邓秀军向记者介绍,当年直接或间接参与过语音采集的滦平人中,目前还有很多人健在,经县推普办深入考证,金沟屯镇还有七人,火斗山镇有两人,巴克什营镇有一人,他们在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有着如此重要意义的事情。
邓秀军介绍,拉海沟村是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之一。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专家到承德滦平进行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三年后,确定了“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为标准定义的普通话,开始在全国推广,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
为什么是滦平话作为普通话标准语音主要采集地?“影响语言的不是山川,不是水土,而是文化。”邓秀军表示,北京官话是普通话的前身,而北京官话并不局限北京城,承德是清代时期北京的“副中心”,当时的滦平和承德市区一样,位于热河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清代皇帝往来驻跸和避暑围猎的重要区域,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就曾经在滦平往来188次,驻跸783天。滦平整片区域一度为内务府直管,这样浓厚的皇家文化氛围,为正宗北京官话的落地生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也造就了滦平独特的语言文化,而且至今未受到其他语言的干扰,这也让正宗北京官话的语言文化环境在滦平得到了充分保留。
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共同用语。邓秀军表示,显然,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
在这个普通话之乡文化品牌被挖掘的过程中,本地人也显得后知后觉,原来最习以为常的家乡话就是普通话。直到2011年,滦平县委、县政府采纳了邓秀军的相关建议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发掘求证,并得到了国家语委的高度认可后,承德滦平作为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的历史过往才退去时光的尘封逐渐为大众所熟知,“普通话之乡”承德滦平这个实至名归的文化品牌,很快被大家所熟悉和认可。
打普通话牌,本地人靠说话“吃饭”
近十年,普通话之乡滦平在全国打开了知名度。2012年,国家语委授予滦平县全国“普通话体验区”称号。2019年,教育部授予滦平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成为全国首批60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之一。2022年,承德市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滦平人熟悉的“滦平话”,逐步走向了世界各地,给了当地人足够的底气。据悉,通过打造普通话推广、体验、培训、研学和劳动实践基地,滦平县已有3万余名农民通过参加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拓宽了就业门路。县里先后接待国外各类专家、留学生5万余人次到滦平参加语言课专业培训,“学好普通话、就到滦平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到了滦平,随处可以听到普通话,看到普通话,甚至“品”到普通话。截至目前,滦平县已经有830多家民宿,均可进行沉浸式的普通话体验,部分民宿已经把普通话体验作为重要的金字招牌。滦平县还有了“普乡酒”、“山知话茶”,果肉果脯包装、花海小镇旅游等不同业态都在打普通话的牌。与高校合作过程中,滦平打造了普通话实习和体验基地,组建了普通话语音数据库,建立了普通话体验馆,可以说,普通话正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各行各业,滦平县也因普通话变得不普通。
“普通话这张名片不仅仅是滦平的,也是承德的,甚至是河北的。”邓秀军表示,滦平县作为普通话之乡,建立起的品牌效应,正在更广阔的区域带动更多产业发展。
近年来,承德依托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优势,不断扩大“承德普通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承德呼叫、服务全国”的普通话应用呼叫服务产业新高地,叫响“京北声谷”品牌。
依托普通话优势,承德发展起现代服务业。呼叫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之一,也是企业联系客户、服务客户、拓展市场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呼叫服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
近年来,承载产业发展的呼叫中心,从一二线城市逐渐转向三四线城市,而承德位于北京东北,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细数承德的普通话资源,总人口333.6万,拥有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承德应用技术学院4所高校,在校生4.2万,每年毕业1.3万人,还有9所职教中心,每年毕业生6000人,可以为呼叫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保障。
承德围场普通话应用场景产业基地。受访者供图
求职者从事呼叫服务最基本的技能便是会说普通话,丰厚的普通话资源给承德带来了广阔的机遇,截至目前,承德呼叫中心企业共有20家,现有座席3000多个,主营业务涉及金融、保险、电信、航空、互联网等。全市重点电商服务企业25家,骨干信息服务企业20余家;全市落地数据中心6家,建成后机柜达7.2万个、服务器达百万台。
预计到2027年,承德市普通话服务应用产业入驻企业达700家,整体规模达到10万座席,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5万人,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