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朝鲜引以为傲的“主体纤维”,竟然能用“石头”给全国人民做衣服

 

吃饱穿暖是人民的基本需求,也是反映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能自己生产充足的衣物对于一个国家意义重大,也往往是走向工业化的开端。

纺织工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业使用的材料也开始多样化,除了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外,合成纤维也被广泛使用。

在朝鲜,为了解决民众的穿衣问题,当地纺织业广泛使用一种名为“维纶”的合成纤维制作衣物。

维纶在其它国家就是很普通的合成纤维,但在朝鲜却拥有着远超其它纺织材料的地位。

其是当地自力更生的重要象征,对内对外宣传的明星产品,主体思想应用于实践的优秀代表,被骄傲的称为——“主体纤维”

实际上,维纶制作的衣物虽然吸湿性能强、耐干热、化学稳定性好,可一系列的缺点也导致大部分国家的纺织业,并没有高比例使用该材料。

按理说,大家的穿衣需求大差不差,为何就朝鲜单单喜欢使用“维纶”呢

只因该纤维有一个其它合成纤维不具备的优势,才让朝鲜在战后全力发展“维纶生产技术”。

那么,维纶到底是如何问世的?是怎样的特点让朝鲜称其为“主体纤维”?其生产应用的现状如何?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述下这背后的隐情。

如何让上千万民众迅速穿暖?

朝鲜战争中,半岛北方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下几乎被夷为平地,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成为了一片废墟。

在兄弟国家的大力帮助下,朝鲜仅花费了几年时间便迅速完成了战后重建,这种情况也被当地自豪的称为——“平壤速度”

解决了重建问题后,当地的最紧急的任务就不再是基建了,而是迅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冬季寒冷的朝鲜,穿暖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但与此同时,朝鲜却并不是个农业大国,其棉花种植集中在平安南道和黄海南道地区,年产量也不过数千吨。

这种种植规模根本不足以满足民众的需求,指望羊毛之类的动物纤维就更不靠谱了。

所以,他们只能求助于兄弟国家,苏联驻朝鲜大使普扎诺夫(A.M.Puzanov)在日记中就有如下记录——“金向我表示,如果不解决服装问题,就很难与南方竞争。”

而在那个东西阵营竞争激烈的时代,苏联为了体现本阵营的优越性,只能为其提供大量的棉花。

但显然,半岛北方在纺织方面并不想过于受制于人,还是想自力更生,而在农牧业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其实选择也只有一个,就是依靠——“合成纤维”

他们希望用科学技术弥补纺织原材料的不足,摆脱对别国的棉花依赖,但遗憾的是,当地根本就没有相关的人才储备。

可就在此时,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出现了,一位叫做李升基的科学家选择来到朝鲜,帮助当地发展合成纤维事业。

李升基可不是无名之辈,他是京都帝国大学的教授,在1939年与樱田一郎共同发明了维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维纶之父”

李升基在朝鲜的实验室里

而维纶与涤纶、锦纶、腈纶、丙纶、氨纶一起被称为化纤六大纶,可见其重要地位。就这样,朝鲜获得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

实际上他们也是捡了个大漏,因为李升基此前并没有来到半岛北方的打算,是想在韩国发展自己的事业的。

但其发明成果并不受重视,因为韩国方面完全追着美国的模式,也不打算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道路,并不需要大规模发展维纶。

所以,如果当初的韩国有心在维纶生产方面发力,北边根本不可能得到李升基。

1960年代的韩国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现实就是“维纶之父”李升基来到了朝鲜,让当地有了自主解决上千万民众穿衣问题的可能。

为何“维纶”对朝鲜如此重要?

维纶最大特点是吸湿性好,柔软似棉,强度、耐磨、耐晒、耐腐蚀性也都比棉花好,常被用作天然棉纤维的代用品,又称——“合成棉花”

维纶晶体

但以上特点并不是朝鲜非要发展维纶的根本原因,毕竟材料特点各有优劣,没有一种完美无缺的。

那么,为何“维纶”对于半岛北方有着完全不同于其它纺织材料的意义呢

因为维纶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用石头做为原材料的纤维了,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维纶的原材料确实可以是——“石灰石和无烟煤”

只要对这些石头进行精炼,通过加工就可以聚合形成一种类似塑料的物质,经过进一步的精制便可被抽出纺成一根线,具体过程可见下面的示意图。

生产过程

而在没有石油,棉花产量很少的朝鲜,这两种石头却十分丰富,相当于原材料无需进口,完全自主可控。

此前在讨论苦难行军时,我曾表示当地工业体系完全建立在“苏联近乎免费的廉价石油供应”上,没有考虑煤化工体系。

现在看这个结论有些武断,他们其实也可以打造一套完全依靠石油的合成纤维体系,却还是坚持在向自力更生的方向努力。

金日成在1972年便曾表示:

“利用石油化学生产合成纤维可能更便宜、更快……但是,依靠其他国家的原材料来建设产业,就等于让别人抓住你的衣领。”

可见朝鲜也并不是没有危机感,但无奈国家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理想中全方位自力更生。

正因如此,半岛北方对李升基也是极度重视,不仅为他提供大量研究资金,在荣誉上也是给满了,甚至宣传他的成就与居里夫人的发现相提并论。

1961年5月6日,咸镜南道“二八维纶工厂”正式开工,该工厂建成后计划每年生产1万吨维纶,可制作超过数亿米的纺织品。

而为了尽快让工厂投入生产,人民军整整一个师被派到这里,他们被分成三班,每班3000人,7*24小时开展建设。

有如此的投入,二八维纶工厂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建设,这种速度也在宣传中被称为——“维纶速度”

2015年的二八维纶工厂

当看到一批批的维纶纤维被生产出来,最激动的便是李升基了,他激动的表示

“维纶太完美了,就像雪一样白,但比蒲公英的花瓣还轻”。

而这种纤维生产出来的衣服质量确实也不错,哪怕是后面去到韩国的朝鲜人也对此记忆犹新。

比如曾参加过维纶工厂开工剪彩仪式的金成姬就表示:

“在工厂里,我看到了粉红色和红色的夹克。我自己购买的维纶夹克即使已经穿了十几年也没有磨损,只是颜色上有一些变化。”

可以说,自从那个时刻起,朝鲜已经可以完全靠自己来解决民众的穿衣保暖需求,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

主体纤维

看到完全自主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大批生产出来后,金日成也十分高兴,表示:

“维纶产业是主体思想在化工领域体现出来的光辉成果。”

此后,维纶就成为了令朝鲜骄傲的——“主体纤维”,是当地主体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维纶已经成为了主体纤维,在当地的宣传中自然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合成纤维。

比如在下面70年代的宣传片《谁是纤维之王》中,当地将各种纤维以卡通形象进行展示,并通过一系列比赛,封了维纶一个“纤维之王”的名号。

动画:谁是纤维之王?

随后,该国的大部分纺织产品都开始使用维纶,远比传统的棉花更受欢迎。

此外,维纶还被用来制作鞋子、绳子、渔网、拖把和棉被填充物,工业上的应用场景也十分广泛。

70年代初,罗马尼亚前总统齐奥塞斯库访问朝鲜,高级官员金东奎向他表示,正在努力建设新的维纶工厂。

新工厂建成后,计划将全国维纶生产的产能提升至每年5万吨,这意味着每年可提供15亿米布料。

虽然目标很宏大,但显然各项工作还远没有准备好,实际上当地直到1983年才开始在顺川建造第二家维纶工厂。

在维纶的生产技术已经掌握的前提下,以半岛北方的效率建个工厂应该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建设工作却拖了十几年,可见一定是有什么问题在制约着工厂建设,这一点暂且按下不表,我后面会说明原因。

无论怎样,维纶成为了当地绝对的主流纺织材料,当地民众几乎所有的衣物全部是由维纶制作而成。

而在纺织品的年产量上,朝鲜也在1967年反超韩国,考虑其人口只是韩国的一半,人均产量更是高达南方的两倍。

纺织品年产量

尤其这是自力更生的结果,原材料和技术都来自于本土,绝对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主体纤维的代价是什么?真的够主体么?

在维纶工厂完成建设后,穿暖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广大民众也很喜欢这种穿起来笔挺的服装。

但万事万物有利有弊,在某一个方面突出,就一定会在有的方面有所牺牲。

前面曾经说过,维纶柔软似棉,吸湿能力也与棉花相似,强度、耐磨、耐晒、耐腐蚀性又比棉花好。

故维纶制作的服装穿着笔挺舒适,透气、吸汗、不闷热,这是优点。

80年代的朝鲜民众

但与此同时,维纶衣服弹性差、手感硬、易起皱、染色难、色泽不鲜艳、尺寸稳定性弱,且工业化生产流程较长。

这些特点也导致其服用性能受到较大限制,但凡对服装有高一些的需求,维纶衣服就不能满足需求了,所以其一般只用来制作相对低档的衣物。

比如曾担任人民军军官郑敏宇就表示:

“高级军官喜欢定制闪亮的维纶制服,使其看起来很酷,但它们不适合作战,下雨时制服会吸水变得很重,随后又会变得很硬,不利于移动。”

正因如此,维纶在大部分国家民用服装领域的应用其实不太广泛。

比如2014-2019年,我国维纶产量不断下滑,平均每年减产近4%,使得本身就占比不高的维纶份额进一步下降。

所以,这就是大范围采用主体纤维的第一个代价,实际上当地能自力更生的只是相对低档的纺织品。

此外,其它国家有着更多的纺织材料选择,通过石油制作出的纺织材料成本要更低,配套产业也丰富。

而半岛北方为了自力更生,在这方面就要妥协了,其生产出来的服装实际上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不过不管材料性能怎样,成本如何,单一条不依赖石油解决人民穿衣需求,就值得大书特书。

因为这可以给国家减轻能源负担,让捉襟见肘的石油资源投入到更加重要的产业中,无论赋予这种纤维多高的地位都不过分。

可我们同样要看到,主体纤维的崇高地位,主要是因为在原材料替代方面的贡献,其在生产方面还是很大程度受到其它条件制约的。

因为任何工厂开工,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而当地在这方面技术就不太行了。

刚才已经提到,70年代初金东奎就表示要提升产能,为何新的顺川维纶工厂直到1983年才开工建设呢

原因就是1971年之后,当地就没有开工建过新的火电厂,即使有了新的维纶工厂,也会因为缺电导致无法全力生产。

80年代初,当地又开始建设新的火电厂,这才能保证新工厂建成后的用电,可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基本都是靠中苏援建。

(对当地电力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这篇文章:朝鲜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何还会大规模缺电?)

而当冷战结束后,失去苏联支持的北方瞬间被打回了原型,石油进口的急剧减少导致大批工业机械停摆,煤炭开采受到严重制约。

再加上发电设备落后、备件缺乏和保养不到位,全国发电量急剧减少。

此前引以为豪的维纶工厂顿时便陷入了半停工状态,要不是向中国紧急进口了数十万吨的纺织品和服装,根本就无法满足民众的穿衣需求。

直到现在,当地的维纶产量也没有达到5万吨的生产规模,甚至比最开始还有所下降了

所以,要说维纶产业够不够主体,当然是绝对够的,纺织业不依赖石油意义大不大,当然也是大的。

但相比之下,当地最需要获得实现主体突破的,还是能源电力、机械制造等能实现发展质变产业。

就好像虽然汽车轮胎全国产、外壳全国产、底盘全国产、发动机全国产都是自力更生,也都值得骄傲,但显然发动机国产的含金量更高。

个人认为,朝鲜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2000多万人的穿衣问题,让自己的纺织品产业不用依靠别国,确实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

近期朝鲜女装展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现在的国际贸易和科技发展下,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现在这种情况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哪怕是美国,如果按照半岛北方的主体标准来搞,也会瞬间过上远不如现在的生活,更不要说什么发展了。

而朝鲜能在各种不利的严苛条件下发展成这样,已经堪称奇迹了,换成其它绝大部分国家的管理水平和民众素质,早就成索马里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reuters.com/investigates/special-report/northkorea-vinalon/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0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