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坐具,你都知道哪几种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人习惯性席地而坐,用茅草、树叶、兽皮等做成席子垫在地上,没有椅子板之类的坐具。
考古界认为,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4600年前)就出现了折叠板凳(胡床)和高脚桌子,古埃及新王国时期(3000年前)出现了椅子。一直到西汉(公元前200年左右)时期,胡床才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代,中国才正式有了凳、椅的称谓。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别讲一下:交椅、圈椅、太师椅、官帽椅、禅椅、灯挂椅等
1、交椅—大权独揽(第一把交椅)
交椅的结构上很像马扎,摆放时,采用方框形结构制成的椅腿,沿一个铁轴拉开,呈交叉状而得名。交椅在南宋时就已经制作相当完善。交椅在元明时仍然流行。使用时,交椅摆成八字方位,宾主对坐;也可在大堂正中放一把交椅,左右两侧摆放一至数把交椅。到清代中期,由于其他椅子的流行,这种可折叠的交椅便不再流行。
2、圈椅—天人合一
圈椅是因靠背与扶手相连成圈形而得名,是交椅的改进。圆婉优美的椅圈通过后立柱,从高到底一顺而下,成为扶手。圈椅一般陈设在正屋八仙桌的左右两侧(注意放法,不是正对着放)。
3、太师椅—师出有名
太师椅造型厚重庄严,成排陈设在厅堂之上,民间称“太师椅”。
4、官帽椅
官帽椅主要有“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
四出头官帽椅顾名思义,是指上面的搭脑和下面的扶手都“伸出了头”。其中搭脑出头的设计与宋代官员所佩戴的帽翅非常相像,所以才叫官帽椅,为了区别南官官帽椅,称它为“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由于时代变迁,明朝的官帽也发生了变化,南官帽椅是按照明朝官员帽子的形态来设计的即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的。
5、禅椅—修身养性
古代禅师禅坐一般都有特定的椅子,名为“禅椅”。禅椅本是寺院生活的产物,是在寺庙、佛堂等特殊场合给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
禅椅的尺寸和构造与普通的椅子不同,它适合禅师盘腿而坐,并能使禅师腰部抵直,坐成标准的打坐姿势。
禅椅的扶手和后背框架并非提供倚靠功能,即便倚靠上去也不会有舒适感,但这三面的存在,却起到让打坐者与外界环境相对分离的作用。
6、灯挂椅—油灯提梁
灯挂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的木质,民间多用榉木和榆木,高级家具多 用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