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产业图谱 补链强链在行动”系列报道之绿色纤维篇 (上):绿色纤维破局 构筑产业新高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 艳 孟凡君
一场从纺织工业源头掀起的绿色变革正在进行。目前,我国纤维领域正加快探索以绿色材料、清洁生产、绿色认证、循环发展等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致力于从纺织源头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 “风向标”,减少碳足迹输出,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前缀词。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绿色纤维处在纺织工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的起点,既承担着引领整个产业链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的关键作用,又承载着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已成立纤维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将聚焦新材料,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技术迭代能力提升,打造协同型产业创新生态。
再迎机遇期
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原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化学纤维。在全世界追求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绿色纤维不但被诸多品牌视为其达成100%使用可持续纺织原材料的一部分,而且被认为是能够改善产业链供应链环境绩效并减少环境影响的绿色产业。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让绿色纤维迅速站上“风口”。
据统计,与原生涤纶纤维相比,每生产1吨循环再利用涤纶可以替代6—8吨原生石油,可见发展绿色纤维是我国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也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助力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为纺织工业资源循环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4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发布 《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
一系列具体的数字目标为我国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明确了发力点,绿色纤维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期。不过,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桎梏也不容忽视。
从原料端看,我国绿色纤维产业规模庞大,对于原材料需求量高,可能会面临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
从标准端看,市场上原生聚酯纤维假冒再生聚酯纤维,以及再生聚酯纤维追溯链不完整、以次充好、比例不清、监管标准、测试方法不统一等问题仍存在。
绿色纤维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来说,无论是从全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还是从社会公众对于绿色纤维制品的接受程度看,绿色纤维产业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破局之道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绿色纤维基本形成了“纤维—纺纱—织造—服装”产业链,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处于调整 “窗口期”,给化纤产业链带来了较大影响。
数据显示,市场上以石油为基础原料的合成纤维约占91%,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因此,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也给化学纤维行业平稳运行带来一定风险。虽然近两年国内大型民营化纤企业实现了 “从原油炼化到化纤”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但是全球原油市场和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增加了我国纺织化纤产业原料端的不可控风险。
如何应对化纤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挑战?杭州市临平区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企业都不是一座自给自足的 ‘孤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不同步会影响全链企业正常生产,必须要加强协作。”
提升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打造行业生态圈或许是破局之道。在这其中,行业协会与企业,便成为推动我国绿色纤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6年3月,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注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启动了绿色纤维认证工作,旨在通过第三方认证与管理的形式对市场进行规范,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在绿色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更好地体现化纤工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已经有39家企业产品通过绿色纤维认证。
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也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合作,开展 “中国纤维零碳行动”。通过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前瞻性、持续性、有效性的工作,如搭建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等,引导我国纺织化纤行业企业摒弃传统增长模式,应用创新技术、创新理念与创新机制,主动探索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多个方面推动持续节能减排,最终推动行业企业实现零碳目标。
随着我国绿色纤维工艺和设备的升级以及消费者对绿色纤维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发掘,业内对于绿色纤维的未来充满期待。有关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绿色纤维的市场蛋糕一定会持续做大。
但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其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合力。为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巡视员、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贺燕丽呼吁:“接下来,政府、协会、企业和相关认证机构要进一步形成合力,从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两方面,共同推动绿色纤维认证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绿色纤维的消费量,使纺织产业链更多地呈现出绿色的底色。今后,希望有更多的化纤企业,以及下道的纺纱、面料、服装、家纺、产业用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到绿色纤维认证和绿色纤维制品认证中来。大家要携手合作,共同创造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的美好未来。”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1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