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如何从零开始备考公务员

 

个人背景介绍:

上岸成绩:

行测 78.1分,申论 77 分,笔试总成绩 155 分;面试 88.8 分(全场第 1)。

笔试+面试综合成绩所有省直单位第一。

考公经历:

一共参加了 3 次公考,均为在职备考,情况如下:

第一次:2019年省考,某省直单位,行测76.1分,申论 56 分,总分132.1分,岗位排名第二,比第一名低 8 分;面试86.3分,反超笔试第一名2.7分,无奈笔试差距太大,翻盘失败。

第二次:2020年国考,中央某部委直属机构,行测78.2分,申论66分,总分144.2分。高出进面分数线21分;面试被逆袭,惨遭淘汰。

第三次:2020省考,某省直单位,顺利上岸。具体成绩见开头。

第一部分:报名和选岗

俗话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岗位的选择决定你上岸的难度。岗位选的好,可以事半功倍,轻松上岸,岗位选的不好,事倍功半,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此外,同为公务员,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在工作忙闲程度、收入待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差距极大,甚至大过体制内、外的差距。结合我的考试经验和我在体制内的工作感受和观察,我专门撰文分析过报考技巧,全文将近1万字,希望大家在选岗时少走弯路,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岗位,过上幸福的小日子。这里受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第二部分:复习资料的选择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如果资料选用正确,复习方法得当,学习时间能保证,基本上500元以内就可以搞定行测和申论。现在市面上各种辅导机构很多,鱼龙混杂,大的有三巨头:中公、华图、粉笔,小机构就数不胜数,这两年公考热,大家都想分一杯羹。这么多的机构和教材,我不可能都一一作出评价,根据我的经验,结合我身边朋友、亲戚、同事的经验,以及我辅导学生的经验,给大家推荐一些市面上相对较好的资料。

关于教材的选用,我写过专门的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受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只进行简单的介绍。

2.1 行测教材

自学能力强,比较自律的考生,用中公、华图、粉笔的全套教材,再加历年真题,自己看书刷题就够了,两三百元就可以拿下行测。

行测考试有个特点,就是分模块:整张试卷一共分为5个模块,各模块之间关系不大,与其说它是一门考试,不如说它是5门考试。这就决定了行测的学习也一定是分模块的,要逐个攻克。由于各个模块考察的内容不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同,在复习过程中,针对不同模块一定要有所取舍,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行测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辅导教材也一定要买分模块的,想要依靠一本知识点大全就拿下行测,无疑是痴人说梦。

我非常不建议大家花高价钱在笔试阶段就报动辄上万元的线下班,讲的知识点和你自己看书没什么区别,老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监督你刷题。有这上万元,不如自己找几个小伙伴租个房子一起学。

2.2 申论教材

说实话,对于申论这门“玄学”,一开始我也很苦恼,无处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学,该看哪家的教材。后来我买了中公、粉笔、华图3家辅导机构的申论教材,反复对比和学习,最终我得出结论,还是粉笔的申论教材最贴合考试实际,最容易掌握。相对而言,中公和华图的申论教材实在是有些哗众取宠,尤其是华图,显得过于高大上,反而不利于掌握和学习,不利于应试。我个人全程使用的都是粉笔的申论教材,逐渐的找到了申论的感觉,我的申论成绩也每次都能稳步提高10分左右。

第三部分:行测的备考

总策略:分模块突破,注意轻重缓急,有所取舍。

行测考试有个特点,就是分模块:整张试卷一共分为5大模块,各模块之间关系不大,与其说它是一门考试,不如说它是5门考试,你就可以理解为行测总成绩由5门成绩加总而来。既然如此,那我们的目标就是取得最高的总成绩,而不是对5个模块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由于各个模块考察的内容不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素质也不同,每个考生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在复习过程中,针对不同模块一定要有所取舍,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总结起来就是:战略性地取舍,有目的地放弃,避免盲目刷题,注意总结技巧。下面我分模块逐个分析:

3.1 资料分析——拿分大户,务必拿下

之所以把资料分析放到前面讲,是因为资料分析是最容易提分,最容易拿分、甚至拿满分的模块。行测高分选手都有一个共识和特点,那就是资料分析一定要拿下,正确率最少要达到90%,且时间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很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认识有误区,甚至将资料分析与数量关系模块等同,要么放弃复习,要么在考场上将资料分析放到后面作答,导致时间不够做不完。

以我个人为例,第一次省考 3 套资料 15 道题,用时 25 分钟,全部答对;第二次国考 4 套资料 20 道题,用时 30 分钟左右,全部答对;第三次省考 4 套资料 20 道题,用时 25 分钟,答对 19 题。

实际上资料分析的题目都很简单,具有基本的初高中数学知识都能做出来,难点在于如何快速解题,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资料分析最大的痛点在于速度太慢。而速度慢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3.1.1 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公式没掌握,运用不熟练

在行测5大模块中,其实资料分析是涉及知识点最少的模块,总结起来就是“两对关系四个点”:量与率、基期与现期。在这两对关系的基础上,引申出4个考察点:求现期量、求基期量、求增长量、求增长率。所有的资料分析题都是在这4点基础上的变形和延伸,比如在增长率的基础上,再延伸出同比/环比增长率、隔年增长率、平均数/比重的增长率、混合增长率,每一个考察点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供套用。我遇到过很多考生,都已经上考场了,对于以上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还掌握的不熟练,本应该是下意识的反应,还需要动脑筋再思考一下,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时间。

3.1.2解题方法不正确

资料分析不是阅读理解,不要求你对于题目中的资料有多深的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迅速去材料中找关键字词,定位数据,忽略掉大段大段无关的文字表述,这一点尤其对于文字类材料很关键。

3.1.3 不会分析和观察,盲目计算

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资料分析”不叫“资料计算”。什么意思呢?很多题目的答案是看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我接触过很多同学,拿到题目后,都能比较顺利的在题干中定位到所需要的数据,但是不动脑子,明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就可以看出答案,但他想都不想,立刻开始动手在草稿纸上列公式、计算,这就是所谓的盲目勤奋,盲目计算。资料分析考察的是我们的脑瓜是否聪明,不是我们的手是否勤快,考察的是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是我们列式计算的能力,就资料分析的那点加减乘除的计算难度,最多有个初中数学知识大家都会算,这并不是考察的目的啊。

3.1.4 速算技巧没掌握、不熟练

速算技巧很重要,毕竟还是有很多题目光靠眼睛是看不出答案的,还需要算一算。但是我这里不多讲速算技巧的问题,因为市面上你能买到的所有公考辅导教材都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各种速算技巧,只要你用心去学,都能掌握。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要达到下意识的程度,而不是说你列出了式子,还需要想一下应该用哪个速算技巧,在争分夺秒的行测考场上,不允许你这样浪费时间。

3.1.5 盲目刷题,不懂限时训练

一切不限时间的盲目刷题,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观察到很多同学练习资料分析的时候,一个资料一个资料的做,每做完一套停下来对答案,复盘,这是完全不对的。要把4套20道题当做一个整体,当做一门完整的考试,这门考试的限时就是30分钟(或者25分钟),超时的话考试就结束了,老师就收答题卡了,你没机会再去做剩下的题了,那你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在30分钟内把这20道题做完,而且是以尽可能高的正确率做完。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大量的刷题训练,到最后让你的大脑适应这样一种模式,才能保证真正到了考场上能在30分钟内把20道题做完。以我个人为例,我最开始学习资料分析的时候,20道题需要40~45分钟,后来不断地逼迫自己提高速度,甚至一度导致正确率下降,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和徘徊,不要害怕,最终正确率一定会上去的。经过不断地限时训练,后来20道题需要35 分钟、30分钟,最终稳定在25分钟左右。

3.1.6 考场答题顺序不正确

关于行测5大模块的答题顺序,没有固定套路,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安排,但是我建议把资料分析放在中间靠前部分去做。一是因为资料分析只要做了就能拿到分数,放到前面做保证拿上分数;二是因为资料分析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大脑高速运转,如果放到太后面,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人容易精神紧张和思维不集中,做资料分析容易出错且速度慢。我个人经验一般是放在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言语理解,用来热身,让大脑热起来,然后做资料分析。

3.2 言语理解

言语理解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其中前二者是重点。

3.2.1 要有的放矢,分清轻重缓急

不同省份之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之间,言语理解部分的考察点是差异比较大的。比如:「逻辑填空」部分的「关联词」考点,国考和部分省份几乎从来不涉及;「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阅读」考点,国考副省级必考,但是部分省考从来不考;「语句表达」部分,「病句辨析」、「标点使用」、「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考察点,在南方部分省份是考察重点,但是国考和北方多数省考几乎从来不涉及。

那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就要做到有的放矢,分清轻重缓急。开始复习后,不要一头就扎进辅导书中,要抬头看路,第一步,就是翻阅自己报考岗位的近5-8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进行梳理,弄清楚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不考、哪些可能考,哪些考察的概率极少。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3.2.2 逻辑填空——注重积累

逻辑填空对很多同学来说是一大难点,主要的考察点包括“实词辨析”、“成语辨析”、“关联词”,其中“关联词”上文讲过,国考和很多省份基本上不涉及,可以忽略不看。关于逻辑填空,虽然各种辅导教材上也讲了很多解题的技巧,但是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你能准确无误的理解选项中各个词语的准确含义,知道不同的词语在不用语境中的使用。举几个例子,在“实词辨析”中,“简洁”和“简捷”,“制定”和“制订”,“谋取”和“牟取”,如果你压根就不知道这些词语的准确含义和在使用中的区别,那学再多的技巧也没用。在“成语辨析”中,最常犯的错误包括: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谦敬错位、轻重适度等,比如望文生义,“五风十雨”,是用来形容风调雨顺,结果你以为是风雨多成灾;“登堂入室”,是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结果你以为是登门造访干坏事;“不肖子孙”,是用来形容不能继承祖先事业、没有出息的子孙,结果你以为你不孝顺的子孙,那你说,这题你能作对吗?

所以要想拿下逻辑填空,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办法,就是积累。在做题中积累,大量的做题,但不是盲目刷题,要保证只要是自己做过的题,遇到过的词语和成语,就一定要吃透弄懂他们的具体含义和用法,保证下次遇到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不要被苦难吓到,虽然汉语博大精深,但是在行测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容易犯错的词语和成语就那么多。

3.2.3 阅读理解——走出思维误区

与“逻辑填空”部分需要大量的做题积累不同,阅读理解实际上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很多同学简单的认为,阅读理解就是考语文,就是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这当然没错,但也不完全对,实际上阅读理解的题目都是有章可循的,即使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也可以根据做题技巧快速选出答案,有些题目我们都不需要完整地读完题目、甚至不需要读懂题目说了什么,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语感或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就对这部分产生心理上的恐惧。经常用到的一些方法,比如说“关键词识别法”:包括总结词、强调词、高频词、关联词、指代词等,“文段结构分析法”:包括总分式、转折式、并列式等。具体的技巧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结合题目去体会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在此我不再赘述,各种辅导教材上总结的都很全面,我只是给大家指明一个方向,不要盲目复习。

3.3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包括4个独立的部分:逻辑判断、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3.3.1逻辑判断——懂得取舍

逻辑判断,一般在国考和多数省份省考中为 10 道题,按知识点划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必然性推理”又分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概念间关系”、“模态命题”和“智力推理”。在“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中,“必然性推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复习起来难度较大,比较耗费时间,而且题干一般比较复杂,难以一眼就看出答案,需要经过一定的逻辑思考,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尤其是“智力推理”题,有些题目非常难,花费了大量时间,还不一定能做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逻辑判断是国考副省级、地市级、和各省省考中考察范围区别最大的地方。以国考副省级卷和多省联考卷为例,主要考察“可能性推理”,10道题中,“可能性推理”占7~8道题,“必然性推理”只有2-3道题,而且不涉及“智力推理”。但据我的观察,很多同学在复习时从来没有分析过这个区别,一头扎进资料中,明明报考的岗位就只涉及这 2-3 道“必然性推理”题,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完全是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复习时间不够,或者考场上时间紧张,这 2-3 道“必然性推理”题是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的。以我个人为例,我参加的3次考试都是国考副省级和多省联考,因此我在正式考场上做“逻辑判断”模块时,都是先做7~8道“可能性推理”题,然后跳到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等做完这些如果还有时间,再回头来做剩下的2~3道“必然性推理”。反之,如果我们报考是国考地市级岗位或者北京、江苏、深圳等地,那么“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就同样重要,以国考地市级试卷为例,“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各占 5 道题,但是这里面还有个需要注意的点,那就是这5道“必然性推理”题全部都是“智力推理”。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报考的是地市级岗位,你在复习时“逻辑判断”部分时,只需要看“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中的“智力推理”即可,这能为你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3.2图形推理——刷题并总结规律

图形推理的规律和考察点非常多,看到题目后,到底该套用哪个规律是个难点,总不能所有学过的规律挨着往上套,太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观察“特征图形”,把握一组图形的整体特征,或寻找其中某一个与其他图形明显不同的图形,根据图形特征去缩小规律范围,快速解题。比如:题目中的图形都具有明显的线段露头,或者包含“日”字型图形较多,就可以尝试“一笔画”;题目中的图形均由汉字组成,那就重点尝试笔画数、封闭/开放、间架结构等;题目中的图形都有直线和曲线,那就先分析直线数和曲线数;题目中的图形都是黑白点、黑白块,那就重点尝试整体的对称性、位置的移动、图形的叠加;如果是寻找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那就重点运用想对面法和公共棱法,等等。

那么图形推理应该怎么复习,根据我的经验,就是要培养大脑和眼睛的敏感度,就是看到一道题目后,能一眼找出特征图形,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最可能适用的规律,这就叫敏感度。那敏感度怎么培养呢?一是要对所有的考察点和规律都熟练掌握,不能有遗漏,如果规律都没掌握,那就完全谈不上运用。二是要大量的刷题,在刷题中不断的去熟练、去总结。但是刷题时有一点一定注意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刷那种按照考点规律分开编排的题目,什么意思呢?我这里举个反面例子:粉笔5000题之图形推理,这本书中的题目编排是这样的:某一章节讲图形的对称性,然后就全部都是考察图形对称性的题目,下一章节讲图形的封闭与开放,然后就全部都是考察图形封闭与开放的题目,你在做题之前已经知道了这组题目考察的是什么规律,那刷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意义呢?你即便刷完了5000题,对你的进步也没有任何帮助。这也是图形推理与其他模块最大的不同(类比推理除外),其他模块在做题时你明确的知道题目要考察什么知识点,但你不一定能做对,图形推理恰恰相反,拿到题目时你不知道题目要考察什么知识点,一旦你知道了就一定能做对。

3.3.3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部分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技巧和方法,只要大家认真的跟着辅导教材走,问题一般都不大,这里我只需要提醒一点:做题的时候,一定紧扣题干,不要被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干扰。因为我们很有可能遇到题目中的描述与自己原来所学知识有差异的情况,尤其是当自己是相关专业毕业时,很可能会先入为主的按照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这是一定要避免的。总之一点就是,题干中的定义一定是正确的。

3.3.4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与图形推理类似,学习方法也一样,所以我不多讲,复习时分两步走:一是对所有的考察点和规律都熟练掌握,不能有遗漏。二是大量的刷题,在刷题中不断的去熟练、去总结。与图形推理同样的道理: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刷那种按照考点规律分开编排的题目。

3.4 常识判断——点到为止

先给大家泼个冷水,复习常识基本上是浪费时间。不信大家找参加过公考的朋友问一问,考前复习的那些常识知识有几个在考场上碰到了。这个模块的名称叫“常识判断”,不叫“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是大家平日里的积累和养成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法律素养等等,不是靠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能掌握的“公共基础知识”。

关于常识部分,我个人的正确率一般在 75%~85% 之间,这个正确率说实话还不错,但这主要在于我多年来的积累。我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读书、爱看新闻,上初中的时候,就有「百科小王子」的称号(让大家见笑了)。关于常识的学习,我个人有以下小建议:

第一,注意时间投入。常识部分考察面太广,任何一家机构的辅导资料都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人能提前预测考场上会遇到哪方面的常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也有可能在考场上一个相关的知识点都遇不到。大家手机上应该都有各种刷题的 App,每天抽出 5-10 分钟,刷 10-20 道常识题,然后将题目中遇到的知识点都熟练地记忆并掌握,每天最多半小时就可以了。但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只要是自己刷过的题,题干和选项中涉及的知识点就一定要吃透弄懂。

第二,关于重点和最新趋势。这是我重要点要讲的,一定更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敏锐度,与其抱着各种常识教材看,不如多看新闻,多关注时事。以国考为例,近几年的常识考察中,明显加大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考察,对我国新近取得的一些科技成果,发展成就的考察,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对法治建设相关的内容的考察也比较多,这些内容靠的就是平时要多关注、多积累。

3.5 数量关系——是可以放弃的

这其实不用我说,绝大多数考生在考场上数量关系都放弃了,不放弃也不行,根本没时间做。

第一,放弃数量关系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以我自己为例,2019年省考,数量关系放弃,10道数学题蒙对了3道,行测成绩76.1分;2020年国考(副省级),数量关系放弃,15道数学题蒙对了3道,行测成绩78.2分;2020 年省考,10道数量关系题我做了8道,全部正确,然而行测成绩还是78.1分,并没有比前两次高。当然这件事情比较遗憾,第3次是我历次考试中发挥最好的一次,题目都做完了,考完后行测预估分数在86~88之间,但是根据时候分析,应该是在逻辑判断部分涂错了10道答题卡,可惜我的数量关系题,完全是做了个寂寞。我想通过我的成绩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如果其他模块答得好,放弃数量关系依然可以取得一个相对较好的成绩。当然了,如果行测想有所突破,想考到 80 分以上,那数量关系部分时必须要花功夫拿下的。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完全放弃数量关系和常识,75分基本上就是一个天花板了。

所以我个人建议,数量关系要不要复习,取决于你整个复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因为数量关系的复习是非常耗时的,这一点凡是认真准备过行测的同学都有感触。如果复习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明确地建议放弃数量关系,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其他薄弱模块。

第二,有所取舍。数量关系模块包括两部分:“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其中“数字推理”在国考和很多省考中已经好多年没有考过了,基本上可以不用复习。但如果你报考的是江苏等纷纷,“数字推理”必考,而且是重点。

第四部分 申论的备考

我的三次公考申论成绩为:56分、66分、77分,还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每次进步10分。

关于申论,我没有具体的知识要点要讲,为什么呢?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申论从来没有公布过标准答案,同样一道题目,中公、华图、粉笔、花木君等等,有多少家辅导机构,就有多少种答案;同一个人,前一次申论能考80分,后一次可能只有60分,所以,任何关于申论的学习方法都是一家之言,都不能代表什么。但是,虽然我坚持认为申论是一门玄学,可是久病成医,我在不断的复习和考试过程中,还是逐渐的摸索出一些门道,起码能保证我的申论成绩不要低于70,我不奢求申论能拿高分,起码不要拖我行测的后腿。

那么我的申论成绩到底是如何提高的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练字、练字、练字。

为什么我的申论每次都能提高10分,除了我确实摸索出一些正确的复习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把复习申论的时间一半都用在练字上了。

当然,只用字帖和田字格练字,还是不够的,为了应对申论考试,还必须提前熟悉申论答题纸,适应标准答题卡上的格子大小,这一点对男生来说格外重要。很多男同志平时写字比较大,上了考场以后,申论答题纸那么小的格子,写的非常别扭,本来写字挺好看的同学也不会写了,所以一定要提前在标准答题纸上练习,找到感觉。这是我当时在标准答题纸上练习的情况,一开始字写的还是很丑的,让各位见笑了:

第五部分 面试的备考

面试的备考相对比笔试的备考更加复杂,我曾经专门撰文写过面试备考经验,受篇幅所限,这篇文章中就不再赘述。

第六部分 考前及考场小经验

不得不说,通过我多次上考场的经验,确实有一些小小的经验要送给初次备考的小伙伴,有些小经验看似无足轻重,但是却能起到大作用。

提示1:平时多练习涂答题卡。

首先,不同的人涂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要通过提前联系,评估自己的涂卡时间,从而在考场上合理分配时间。其次,涂卡速度经过练习是可以提高的,一般来说,经过十几次练习(不用太多,这个事情很简单,最多有10次练习就够了),可以将涂卡速度提高2~3分钟,不要小看这2~3分钟,在行测考场上,是可以决定成败的。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参加粉笔的模考,这种模考有个问题,就是缺少涂卡环节,我见过很多考生,直到上考场,才第一涂答题卡,速度奇慢。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平时模考时,要坚持涂卡练习,模拟全真考场感受。

提示2:第一时间打印准考证并订酒店。

第一时间打印准考证,根据准考证上的考场地点,在最快的时间内预定离考场最近的酒店。很多小伙伴不注意这点,总是认为准考证打印的时间很长,不着急。等到你磨磨唧唧的把准考证打出来,确定了考场,再去订酒店,发现考点周边的酒店早都定完了,无奈你只能订个较远的。如果太远的话,会严重影响午休,中午睡不好,下午考试肯定状态不好。

提示3:多打印几张准考证。

多打印几张准考证有三个用途。用途1:可以垫桌脚。大家考的多了就知道,很多考场的环境是比较差的,那个桌子不是这条腿不平,就是那条腿不平,你写字的时候晃来晃去的,严重影响做题。这时候,多打印的准考证就派上用场了。说到这一点,我可能比较点背,考了很多次,全都是桌子腿不平。用途2:垫桌面。大家可能只有在小时候遇到过课桌桌面不平的情况,但是千万不要轻视,有些考场,你真的会遇到桌面不平的情况,这个时候,多打印的准考证还可以铺在试卷和答题卡下面。用途3:当草稿纸。虽然一般监考老师不允许用准考证当草稿纸,但是没关系,你可以悄悄的用,而且即使被发现了,考完和试卷答题卡一起交了就行,这并不算违背考场纪律。

提示4:戴手表(机械表)。

通过我历次考试经验发现,很多很多考场都没有挂钟。对于行测考试来说, 没有表无异于自杀。行测的每一个模块都是要掐着时间做的,看不了时间,心里就慌了,会影响发挥。而且,问监考老师时间,你问一句,监考老师答一句,严重浪费时间。所以,一定一定要代表,但千万不要戴电子表,带不进去。

提示5:住酒店记得带上耳塞或降噪耳机。

考前一晚和考试当天中午一定要睡好,但是毕竟是酒店,如果很不幸遇到酒店隔音不好,就会影响睡眠。睡不好,不仅影响大脑思维,还会让人变得焦虑、暴躁,严重影响考试发挥。这时候,一幅耳塞或降噪耳机就派上大用场了。

提示6:进考场前站在前排,尤其是女生。

为什么要站在前排?是为了在进考场大楼的时候冲到前面,冲到前面干嘛呢?当然是为了去卫生间占坑。男生问题不大,除非考试前需要来个大的(比如说我,我经常需要考前蹲坑,来平复我紧张的情绪)。但是女生就不一样了,每次开考前女厕所门口队排的那就一个长。所以女生还是要尽量往前跑。

提示7:笔不能太粗,以0.5或者0.3为宜。

这个问题女生可能不存在,一般女生在平常就喜欢用细一点的笔写字。但是男生得注意,很多男省平时写字比较大,喜欢用粗一点的笔,写出来字好看。但是在申论考试时,答题卡的格子很小,如果笔太粗的话,会影响卷面。

提示8:橡皮要有棱角,四个角尖尖的。

我们难免会遇到答题卡涂错的情况,这个时候一个四角尖尖的橡皮就派上了用场。答题卡各个小方块之间距离非常近,我们需要用橡皮的一角轻轻把错误的地方擦掉。但是如果你拿的是一个已经用的圆圆的橡皮,你会很崩溃,你不得已只能把需要擦除的那个地方周围一圈都擦掉,然后再涂上。在争分夺秒的行测考场上,这真是要命啊。

提示9:学会深呼吸。

考场前,很多同学会不由自主的紧张,过于紧张会影响发挥。这时候,趁着考试还没开始,闭上双眼,缓慢的深呼吸5~10次,会让你的心率降下来,缓解紧张情绪。这招非常管用,后来我在面试进考场前也是这样做的。

以上就是我目前能想到的一些经验,希望会大家有所帮助,后续有时间的话,我再继续更新和完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