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一掷千金,一边紧衣缩食,钓鱼圈子的贫富差距其实一直都在
今天老王头又来店里买红虫了,和以前一样,只买了两块钱的红虫,顺便还和我打听了下钓点。
特大号红虫一直比较贵,二块钱也就一小撮,用报纸包完,我还给他套了个袋。期间他一个劲儿地问我:这红虫怎么保存?
我嘴上和他分享了地方,心里就纳闷了:二块钱的红虫,还要分几天用完,这也忒过日子了吧。
临走的时候,他突然指着墙上的成品子线问我多少钱一板。那一板一共五付,2块多进的,已经卖了好几年了,我随口告诉他三块钱。
只见他眼神里闪过一丝恍惚,问我:不是两块吗?我说:那不可能,也许您记错了,或者买的别的牌子。
结果他又把线板装回到了盒里,给我递了回来。然后掏出20个一毛的钢镚,悻悻地走了。
今天一共来了好几个钓友,年纪大的大部分买二、三块钱的,年轻的大部分买三到十块钱的红虫。
对于这种现象,我已经见怪不怪了。要是搁以前,他们来了最起码要买点其他钓鱼配件,结果现在目的很直接,就是来拿点红虫、蚯蚓。有时候我也感叹,我这店怎么这么点背?咋感觉开到了穷人的窝子里?
前几天一位手机店主笑我说:以前看你店里进进出出这么多人还挺羡慕的,原来大部分是买蚯蚓的啊?一共几块钱的东西,还讨价还价,这能赚多少钱?
说实话,我对这种现象也很无奈。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比如2010年至2015年左右,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钓鱼人有钱、收入高、舍得买东西。一转眼七、八年过去了,那批钓友已经各奔东西。
虽然物价和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以前有了提高,但欣喜的是,渔具产品不升反降,对钓鱼人来说也算是一大幸事。可现实呢,即使在这些有利条件之下,我周遭钓鱼人的消费水平却呈直线下滑趋势。
这其中,有网店的影响,再就是附近工厂大量外迁,那些年富力强的人都选择了到大城市发展。
无独有偶,我们临市年前刚开了一家小圆塘,是那种黑坑性质了,每次放鱼都是好几吨的放。也就是每次按人头放,比如限报16人,放16000斤鱼,每人的票价为2480左右。
在我看来,这种消费水准,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结果,每次人家发出放鱼通告后,都会提前名额报满。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位小伙子,人家一天的收入就大几千。专门去那种高密度炮池钓鱼,低于五百的票不去,从来不玩偷驴,从来不在乎距离远近。
他每次拴主线和子线都是拴最贵的,一付主线20大几,一板子线30大几。用过一次的主线随后就扔,坚决不用第二次。
而我们附近每次放个千儿八百斤鱼、收费200左右的黑坑,大部分情况是满不了员的。
一边是精打细算,一边是一掷千金。在没钱人的眼中,是这样想的:花2000多去钓五个小时,那真是钱多人傻。在有钱人眼中,是这样想的:花100元去偷驴,鱼钓不了几个,不够耽误功夫的。
其实,这些想法都没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或者更直接地说是经济基础不同导致了出发点不同。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钓鱼圈子其实和社会圈子一样,同样存在二八定律。
比如80%的钱攥在20%的人手里。另外20%的钱被攥在了80%的人手里。谁不知道鱼密度大钓起来过瘾,谁不知道贵的鱼竿好用,谁不想游钓世界,谁不想钓个鱼不被媳妇骂,谁又不想做个有钱的钓鱼人呢...(原创:同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1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