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乡村散文:赶会

 

小时候秋天收完庄稼有一段空闲期,人们无事可做,正好别的村镇有赶会的,那是人们的唯一娱乐方式。人们高兴的不得了,有人骑着轻骑,野马100去赶会,人家一踩油门。一溜眼就到了,我还在上小学,骑着自行车脚踩着车蹬子,“吭哧,吭哧”的使劲骑,遇到下坡的时候还好说,上坡的时候蹬不上去就得下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会场还要给看车的老头5毛钱。

真是热闹,刚入会场就听到那里锣鼓喧天,原来是唱戏的,台上“呜呜呀呀”头上戴着激灵角,声音一会高,一会低,女的戴着押板,悲悲切切,时不时的用长袖擦泪,我是看不懂,一看旁边的牌子才知道是《杨三姐告状》。

戏台下面老头,老太太们看的入了迷,老头坐在小板凳上裤腿微微卷起,翘着二郎腿,拿着烟袋锅子抽着劣质的旱烟,呛的人直咳嗽眼泪都流下来了。老太太们坐在马扎上双手托着腮帮子,穿着青蓝色的疙瘩扣的衣服,嘴里的牙都快掉光了,但看到高兴的场面她们脸上的皱纹慢慢的舒展开来,快乐的像个孩子,这应该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刻,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把一切早已看淡。我实在看不下去,撇了一眼就跑掉了。

录像厅门口的音响放的是震耳欲聋,帐篷里面传来了打打杀杀的声音,这声音诱人,没有人几个人能抵挡的过,我最喜欢看武打片和谍战片,母亲怕我学坏,不让我进这里面去,赶会时只给了我20元钱,她让我买点包子吃,买点瓜子磕磕就完事了。录像厅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门口有收费的,5元一张票有点贵,我悄悄的绕到帐篷后面,正好有个窟窿,于是我钻了进去,帐篷里放有几条板凳,看录像的人都是年轻人,地下全是瓜子皮,帐篷有点暗淡,彩色电视上放着武打片,光盘在那个年代占有一席之地。

从录像厅出来我去了杂技团,这里面有训练老虎,训练狗熊的,动物在驯兽师的调教下很是配合,你让钻火圈就钻火圈,你让翻跟头就翻跟头斗的小孩哈哈直乐。杂技团旁边就是歌舞团,青春靓丽的美少女,在台子上蹦蹦跳跳,那是青年男女恋爱喜欢去的地方。

套圈每年会上都有,有用铁丝围成圈套的,有用自行车外胎滚的。铁圈一块钱一个,有人一买就买二,三十个左右两个胳膊都套上,圈外用木头围栏围着,圈里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烟,从五元到几十的不等。你拿着圈一个个往里套,套进去老板就拿个铁钩给你捞出来,有的人技术真是好,能套好几盒烟,有的人连一盒都套不到。

会场上最不缺吃的和穿的,老家有种膨化玉米食品,叫“糖酥棍”,这种棍很轻,很薄,很脆,它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粉色。差不多一米来长,我们把它当金箍棒,拿来打架。打着打着就断了,然后再拿起来吃,甜甜的香味,不添加任何色素。还有葫芦汽水,装在塑料瓶里,颜色有红色、绿色、黄色、橙色。用牙轻轻一咬塑料密封就开了,喝完了,把它吹满气,往地上一踹,“嘭”的一下,很响,很过瘾,

白色的棉花糖怎么会少的掉它呢!挖一勺糖,在一个铁锅里越转越大,甜丝丝的,只是太少,没尝几口就没了,好久没赶家乡的会了,很怀念小时候的日子,那样的美好时光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