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擀毡
李永星 撰文/摄影
擀毡是用羊毛、驼毛等擀制成毡子,是一种有着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这一古老技艺如今仍有留存。2022年,“毛毡制作技艺(会泽擀毡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手工是羊毛擀毡的特色。
煮毡是把毛毡放在开水里煮,让颜料均匀上色。
会泽擀毡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书义,从15岁起跟随长辈学习擀毡技艺,至今已有49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在为附近村民擀制各类家居毛毡用品。
擀毡人首先要把羊毛打散,把粘在羊毛上的泥沙、粪便、草叶等杂物清除。这个功夫原来全在一把又长又重的木弓上。毡匠一手持弓,一手持锤,锤子一锤一锤地弹打长长的弓弦,硬生生地把羊毛弹散弹松,这样才能清除杂质。
羊毛弹好后,接下来是铺毡、喷水、捆毡、踩毡、压边、整形、洗毡、揉毡、剔杂质,除劣质毛、拿毡衫折子、晒毡、烧毡等,十几道工序缺一不可。
然而,毡品也才算初步成形,还有许多功夫在后头。比如画毡,赵书义还是个画家,只是他不用毛笔、彩笔作画,而是用面粉、铜笔、木笔作画。他的心里装着许多花色景物,但凡他看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他都可以画到他的毡子上去,正如他家堂上那副对联所云:“星月花鱼云水雁,擀上毡毛容志义;春风茶酒道儒禅,聚来宅第称诗书。”
在羊毛毡上作画有多难?说不难,那是画上去不难。说难,那是把画永久固留下来很难。这就好比是在沙上作画,画简单,留却不易。羊毛毡上,要色不污漫,貌不走样,线条清晰,有圆有方,那可真是要匠心独运的。古时,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画图染红的毡子,普通人就只能用白毡。
岁月压弯了赵书义的腰,却压不扁他的梦。花甲之年的他,目光依然坚毅,身心依然勤笃,他不但继续传承擀毡这门古老的技艺,还在谋求创新。他要把他的梦想都画在羊毛毡上,用春天的色彩,用大地的风韵,用山河的俊美。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30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