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广东古树接受“治疗”,“树医生”这样给它们治病

 

惠州市龙门县渡头村一棵直径约8米的老秋枫树边,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几位工作人员将监测仪器挂在树上。不远处,该所技术服务总监唐立鸿则盯着一块电子屏。作为专门给树看病的“树医生”,他们正在监测由仪器传导回来的数据和图像,为这株古树进行“诊断”。

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仪器对古树进行“诊断”。

2022年,广东建设20个古树抢救复壮技术示范点,对全省古树名木中的衰弱株与濒危株开展抢救复壮。另外,还将重点对全省828株一级古树名木进行视频监控和保护。这株已660岁的秋枫,就是此次接受“抢救”的古树之一。

600多岁古秋枫接受“治疗”

渡头村的这棵秋枫在当地很出名。扫一扫树上所挂的“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牌”,也就是该树的“身份证”,就能看到这株古树的基本情况:一级古树,估测年龄660年,树高20米,东西冠幅22米,南北冠幅23米……

“这棵树常年茂密、枝茎粗壮,历史上,村民们将其视为保佑该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和健康长寿的‘神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一带的村子历史上出过很多秀才、举人,所以村民们都认为这是一棵象征吉祥的古树。

秋枫的根部与旁边的龙眼树连根生长,被村民们称为秋枫龙眼“夫妻树”。更令人惊奇的是,秋枫高老枝上还“缠绵”共生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美花石斛。据村民介绍,在每年的4-5月,美花石斛悄然绽放,远远望去,满树粉红,美不胜收。很多游人慕名前来观树打卡。

600多年的古秋枫上缠绕着石斛。

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树为何也要进行“体检”和“抢救”呢?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告诉南都记者,活在现代社会的古树,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但仍有诸多因素能够对其生存造成威胁。“就像一个老人一样,年纪大了就有很多问题。”

“但是有时候,有些问题在表面上并不能看出来,得通过专业人士和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毕可可轻轻用手一拨,一小块树皮就掉下来了,树杆上出现了大量白蚁。“这些白蚁‘藏’在树皮的里面,一般人在外面是看不到的。不过,就这棵树来说,尚未到防白蚁的程度,暂时可以不对白蚁做处理。”

工作人员正在为古树“诊断”。

“从检测的情况来看,树杆的损毁程度并不明显。”唐立鸿指着电脑上的一个圆形的图告诉南都记者:这个圆形图案就代表这棵树的树杆,中间不同部分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黑色或棕色的部分代表是健康的,蓝色、绿色等颜色代表不同程度的空心。“就这棵秋枫而言,它的树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是雷达,可以通过回声来测量树杆内部的情况,”唐拿着另外一个仪器告诉记者,在对古树进行“诊断”时,常常会借助各种仪器。

“诊断”完成后,就会“对症下药”,进行不同的抢救、复壮。

据省林业局古树名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自2018年以来,广东省林业局大力推进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和抢救复壮示范工作,共计完成抢救复壮古树名木53株,其中抢救濒危古树18株、复壮衰弱古树35株。各地采取支撑、护栏、砌树池、封堵树洞、树池透气铺装、复壮沟、土壤改良、叶面施肥等措施,已摸索出一些比较成熟的复壮技术和方法。

今年,广东对全省重要古树名木中的衰弱株与濒危株开展抢救复壮,建设复壮技术示范点20个。

绿地环境破坏是影响古树生长的最常见原因

作为专业的“树医生”,毕可可和他的团队已经为多地的古树名木“治病”。此次广东20个技术示范点的古树复壮,也由他们来操刀。

毕可可介绍,古树名木的“病因”多种多样,首先是物理性的,其中,绿地环境被破坏最为常见,例如,进行硬底化铺装后导致根系无法呼吸,树木的长势无法达到新的平衡。

2014年广州光寺古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这棵古树长势不好,广州园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诊断”之后发现,主要是由于硬底化铺装导致其根系无法呼吸,故而使得长势变差。

“但是光孝寺面积不大,游客量却比较多,将上面的硬底化铺装都拆除也不现实,”最后,毕可可他们将硬底铺装下的水泥打掉,换成改良后的生态铺装,表面再将打孔的花岗岩用梅花桩架起来,使其既透气又透水,到了第二年,古树就完全恢复了。“如果在乡村的话,就可以把上面的铺装直接打掉,如果在城市,就更复杂一点。”

东莞莞城中心小学的两棵细叶榕也曾遇到长势变差的情况。广州园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检测之后发现,细叶榕长势变差的原因主要是绿地环境发生了改变。经过安装透气装置,古树的长势又恢复了。

“它们在原来的环境中生长了100多年,适应了原来的生长环境,”毕可可解释说,一旦树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比如土壤的质量发生改变等,都可能会有一个不适应期,如果没有挺过来,就很容易死亡。不过,也有一些树能够挺过来,适应新的环境。

工作人员获取土壤样本。

“环境问题是我们这些年来发现的古树长势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空心的问题。”据毕可可介绍,树的主杆中分布着导管,树皮中分布着筛管,导管将根系吸收的水分往上运输了,筛管将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往下运输的。但是,新增层的吸水能力更大,所以随着树龄地增长,其外层的运输能力会慢慢大于树心的位置。“所以年代久远的树的中心往往都是空的。此外,如果白蚁和天牛等钻进去了,也会造成空心。不仅会影响树木的长势,还会降低它的支撑性,存在倒伏的安全隐患。”

“古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指的就是如果拨掉一圈皮,往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如果空心,却不防碍它健康的部分往上运输营养和水分,”毕可解释,遇到空心的情况,可能从长势上看并没有影响,但是却空易倒伏。

“但是空心的问题从外观上看不出来,需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评估,”毕可说,如果空心的程度较高,有倒伏的隐患,就要给它修支撑。

将建立古树名木健康诊断体系

正因为引起古树“生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准确判断古树的“病因”,是采取正确复壮措施的前提条件。

“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来复壮,就会对这棵古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据唐立鸿介绍,曾有多株古树在复壮之后断了枝,有一棵甚至是拦腰而断。“就是因为做复壮的技术人员没有准确评估其空洞的情况,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之后,促进了上部的叶量增加,但是却打破了全树的平衡,导致主杆折断。”

“后来,那里的负责人见到我们,说他们挺自责的,不知道到底要不要进行复壮,”唐立鸿向他们解释,复壮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对树要提前“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要做完前面的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去复壮,而不能冒然地采取措施。”

唐立鸿说,此前曾有地市请他们去看过一棵做过复壮措施但效果并不好的古树。 后来经了解,是绿地环境问题。“我们就对土壤环境进行了改善。过了不久,他们就告诉我们,树活过来了。”

毕可可介绍,此次20个示范点的复壮,不仅仅是对这20株古树进行复壮,同时,也要建立一个古树名木的健康诊断体系,把这些指标固定下来,将多年的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全省推广。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焕华和他的团队也曾多次对广东的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他介绍,在惠州市博罗县有一棵1300多年树龄的人面子树,2016年初由于遇到特殊天气,受冻之后很多枯枝存在安全隐患,他们接受委托对古树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救护后,古树长势很好。但前不久这棵古树又受到叶蝉袭击,大部分树叶都掉落了。采取措施复壮后,现在恢复得比较快。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时刻刻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而且,广东的古树名木比较分散,有时候我们的专家很难第一时间赶到那里,也有时候在同一季节里,同一种类的很多古树出现问题。”黄焕华认为,各地应安排专人看护,出现问题马上上报,让古树得到及时修护。

他建议,可以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让公众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中。如果发现问题,就拍照上传到平台,这样,专家们就可以第一时间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进行指导。

黄焕华还呼吁,完善古树名木的保护机制,根据古树名木的分级,建立省、市、县三级保护体系。“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够更加重视,要确定固定的管护人和管护经费。”

据了解,目前广东正在筹备成立古树名木保护专业委员会,将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为古树名木保护建言献策。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通讯员 林荫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