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杂质不能有效收集,是水流问题,收集后再分散是物理过滤问题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比如养鱼老道、水质白浊,养鱼老道、观赏鱼黑斑、腐烂病等。
不管是什么由于原因造成的鱼缸杂质,只要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并不是悬浮在水面的粉末状物质,其他的,观赏鱼的各种残渣粪便等,第一步都应该被我们的物理过滤给有效收集。
凡是收集不到位的,大部分都是水流的问题
这个水流,既包括了缸内水流的大小,也包括了水流的次数,也就是每小时能够循环多少次。
如果水流太大的话,我们绝对可以亲眼看到,大部分杂质会越过鱼梳而上移,包括了三合一水泵。
如果水流过小的话,我们绝对也可以看到,很多杂质根本就在缸底一动不动。
我们平时养鱼,需要关注的就是这两点,这是想要鱼缸成为空气缸的最基本的,一个大前提。
所以说,缸内水流的大与小,是完全可以靠肉眼观察到的。
其次就是水流循环的次数问题。
为什么一直在循环,但是净化的效果就是感觉很慢、很慢?那就是水泵流量的配置和功率的问题了,其实这个也是依靠肉眼可以觉察到的。
比如说,我们投喂完颗粒饲料以后,有的被观赏鱼给咬碎了,导致细微杂质纷飞,但是,很快就得到了净化,这种现象和一直到第二天早上,还是不能有效过滤,它完全是两回事。
这些问题都靠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以便去调整水泵的流量。
收集后再分散,那就是物理过滤的问题
再者就是,杂质虽然被有效收集,进入了过滤棉或者魔袋、魔毯上,但是随之就直接溜走了,那就是第二个水流的问题,以及滤棉的摆放和层数、粗细问题了。
这些问题我在文章或者视频中早就提过,不要看过程,而是要看结果。
结果就是:
能够做到所有杂质,几乎不溢流、不溜走、下水保持通畅、滤棉内尽量不积水,这就是有效物理过滤。
我们平时观察物理过滤的有效性,就是观察这些问题
包括了水流流经滤棉的大小,是否有过度冲击等,能把这些问题全部处理到位,那不久的将来,就绝对会是一个空气鱼缸,剩下来的所谓生化过滤问题,随他而去、顺其自然即可。
而很多新手鱼友之所以问来问去,说白了,就是:
自己根本没有动脑,根本没有用心去观察,完全是心不在焉的养鱼。
否则的话,我真的不相信,这么一个明摆着用眼睛就能看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就是看不到呢?
如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自己去随意调整即可,直到达到了那个结果为止,为什么不自己去动手调理、尝试呢?
当然了,以上所有问题的前提,一定是:
饲养密度合适、投喂量合适、定期换水等操作都在有序进行。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9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