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承德避暑山庄内的第一只鹿,来自于康熙木兰秋狝捕获的梅花鹿

 

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山区最南面的一条谷峪,峪中多榛子树和栎树,名榛子裕。这个榛子峪与小榛子峪、西峪相通。榛子峪东口北侧山坡名“驯鹿坡”,是乾隆亲自题字的一处自然景观,为乾隆第七景。在榛子峪入口处的北面山坡上立有一座石碣,刻着“驯鹿坡”三字,意为成群的驯鹿悠闲地在山坡吃草。

清代将从木兰围场捕获的鹿在此自然放养。是康熙皇帝在木兰秋狝是将捕获的梅花鹿带回来放在山庄内,逐步成为人工养驯的梅花鹿。以后历代大清皇帝来山庄都有捕获猎物,特别是梅花鹿会被带回来散养。为了便于观赏群鹿出没景象,在沟口南面高地上还建了望鹿亭。

乾隆帝为该景作诗云:“驯鹿亲人似海鸥,丰茸丰草恣呦呦。灵台曾被文王顾,例视宁同塞上麀。”

邻近榛子峪人口处,有康熙第七景“松鹤清越”,是康熙帝为皇太后来山庄避暑居住而建造的。这位皇太后并非康熙帝亲生母亲佟佳民孝康皇太后,而是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松鹤,是长寿之意,清越,指松涛鹤鸣之声清脆悦耳,形容这里环境之幽雅。

松鹤清越之西侧是康熙帝第十六景“风泉清听”,是康熙帝向太后问安时休息的地方。题景取自孟浩然的诗句:“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当时这里有山泉流经,流水声随风远播,环境优美。

在榛子峪中存《古栎歌》碑,上面刻乾隆帝所作的七首诗,另有嘉庆帝作的一首诗。其中《山中》诗描绘了山区“山中秋信得来真,树张清阴风爽神。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随缘遇处皆成趣,触绪拈时总绝尘。自谓胜他唐宋者,六家咏未入诗醇”的景象。

另一首《古栎歌》,表达了乾隆帝对栎树不同于世人的看法,颇有哲理。栎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又称麻栎、柞树或橡树。

世人认为栎树不成材,没什么用途。而乾隆帝却认为“与云霞护鹿豕游,凤为羽仪龙作骨。我每筍舆憩其下,飒沓清籁爽毛发”。是说正是有古栎树的遮荫,麋鹿、野猪悠闲地出没,树上百鸟争鸣,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令人清爽无比,怎么说无用呢?

况且“不火宁同枫柏焚,非材更逭斧斤伐”。意即它不像枫树那样年久自焚,也因为不成材而躲过了人们的砍伐。乾隆帝对古栎树的赞赏,反映了他具有某些辩证法思想。

山庄里的鹿在多年后,成群地跑到了山庄外的鹿栅子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泛滥成灾,还把大量的鹿运到北京故宫内放养。在承德大桥头曾经安装过多年的“五鹿”标志的雕塑,曾经和广州“五羊”标志齐名。如今,这组雕塑已经被转移到狮子沟环岛那里安放多年。

本文由作者紫塞名篇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