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早期黄金货币:形制、金属成分与科学鉴别

 

先秦时期,用黄金制作贝货至迟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或更早。如青海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卡约文化中期木胎包金贝,山东沂水刘家店春秋中期墓出土的包金铜贝,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中晚期墓出土的包金铜贝,河南汲县三彪镇与辉县琉璃阁春秋晚期墓出土的包金铜贝,山西潞城战国墓出土的包金铜贝,河北灵寿县战国墓出土的金贝,北京延庆军都山东周时期墓葬出土包金铜贝。这类包金铜贝或金贝,常与其他金箔、金片、金项饰、包金铜泡、金剑柄、金耳环、金牌饰、串珠等器物共同出土,是一种以木材、铜为基础的黄金装饰品(或直接以黄金做成),其本质是模仿贝货的形态而制,既可以用作装饰,也可以作为货币。

一、形制

贝在早期兼具货币和装饰功能,在商代已有发现。铜贝币和海贝在西周、春秋时期比较流行,至战国时期开始走弱。目前发现的实物,包金贝较为多见,纯金贝比较少见。图中这枚包金贝重3.1克,表面金层完整,铜胎有绿锈长出;纯金贝由黄金铸造而成,为河北灵寿中山国遗址出土,重2.9克,通体光亮,金色温润,纯金贝应该是称量的,也不排除装饰的作用。

包金贝与金贝(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战国秦汉时期,黄金已被较多地用于馈赠、赏赐甚至贸易等,常以“镒”作为重量单位,可以确定为货币形态的主要是金饼、金版,还有马蹄金、麟趾金。

金版和金饼,当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黄金货币,多发现于楚国地域,如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苏,远至陕西也有发现。金版呈扁平状,也称版金,为不规则的方形或类似长方形,大致分两种,一种中间微凹,四角向外申张,类似龟壳;另一种呈不规则长方形,类似板瓦形状。在时间上,前者早于后者。版面钤印文字,多为方印,少数为圆形印。金饼,形如饼状,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钤印或刻有数字符,光滑的金饼正面向中心凹陷。金版和金饼都属于贵金属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切成小块,用天平称量支付,主要用于大宗商品交易。

楚国“郢称”金版(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楚国“盐金”金版(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各类楚金版的形态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的“郢称”金版,重264.1克,是典型的方形钤印楚金版。这些钤印是黄金货币成色质量的保证性标记,边缘的切割痕清晰可见,背面有类似布纹的痕迹。楚国“盐金”金版,重81.7克,有圆形钤印,上边界是切割形成的。

汉代“金饼”(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汉代“金饼”(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饼多出现在汉代,上图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汉代金饼,重247.4克,中心部分由于铸造过程中的重力收缩作用而塌陷。在金饼正面出现的这种塌陷或开裂有一个特点,就是开裂沿着金属晶格的边界延展,这在很多金饼上都能观察到,这也是金饼铸造自然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金饼背面多为不规则的瘤状分布,边缘可见到类似不规则水波纹分层。上图浙江省博物馆藏汉代金饼,重250克,底部有不规则的较多瘤状物,边缘有分层的不规则波纹,特别要注意的是正面,这枚金饼中心部位的塌陷,要比通常见到的其他金饼正面的凹进深度更大,图中右上方凹陷区域,其晶格间界几乎完全与上面脱离,但仍然保持着晶格间的自然开裂,甚至还有开裂间隙中网状相连现象。

西汉“马蹄金”(左为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右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藏西汉“马蹄金”

西汉“马蹄金”是早期黄金货币,图中所示(中国钱币博物馆藏)重287.3克。“马蹄金”以形如马蹄得名,内部有不规则的螺旋纹,特别是“马蹄”的后足部分为两部分,其铸造工艺至今仍是谜。还有一种正面为圆形(或不甚规则近似圆)背面中空(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藏品),周壁向上斜收,口小底大,形如圆足兽蹄。这两类或都可统称为“马蹄金”。刘贺墓出土的马蹄金、麟趾金则与河北定县出土的类型相似,都有掐丝贴花镶琉璃的装饰。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马蹄金、麟趾金

二、金属成分

关于早期黄金货币含金量的问题,在学术界和收藏界,还很少有从科学角度,系统地对早期黄金货币的成分进行探讨。同时,含金量的高低,也在研究、收藏早期黄金货币时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以往主要依据成色,认为含金量越高,表明黄金冶炼技术越先进,这种笼统的看法对战国、汉代黄金货币的成分缺乏科学认识。先秦至西汉时期,有利用自然金和人工冶炼黄金的现象,不能简单的将含金量高低与冶炼或提纯技术相对应,而且一直以来,对金中银、铜含量也缺乏科学数据的分析。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第1152-1156页全面列出了1990年以前出土的楚金币纯度,其中江苏盱眙穆店南窖庄的36块金币(包括金版和金饼)据报道含金均为99%,但从整体数据来看,楚金币的含金量在70-99%不等,未见地域性规律。1984年出自河北灵寿县战国早期墓的4枚纯金贝,据报道含金均为92%;江苏徐州邳县张楼乡出土的郢爰,经报道用光谱半定量分析,含金约85%,银约10%,铜约3%,还含有1%以下的锡、铅、铁等杂质元素。战国时期的“郢爰”含金量不稳定,或认为有的郢爰含金仅为70%,90%以下的也不少。宁夏固原出土的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楔形金块,似为从一整块金饼上切割下来者,据报道,经当地人民银行测定含金量仅为82%。以往关于早期黄金货币成色数据的报道,大多未指明分析方法,也未给出银、铜的成分数值。为此,对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的部分战国、西汉黄金货币,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XRF)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如下: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早期黄金货币的金属成分(wt%)

名称

年代

重量(克)

Ag

Au

Cu

Fe

郢爰

战国

33.33

1.4

96.8

0.3

0.7

卢金

战国

49.8

9.4

87.9

2.0

金饼(大)

西汉

1.0

98.9

金饼(小)

西汉

1.5

98.4

马蹄金

西汉

254.06

1.8

97.5

马蹄金

西汉

265.45

0.6

99.2

从表中数据来看,两枚战国时期的金版,都不是纯金。郢爰含金96.8%,铜0.3%、银1.4%,微量的铁可能是表面灰尘引起的;卢金的含金量只有87.9%,铜2%,银9.4%。两枚西汉金饼,纯度达到98%,都含有约1%的银;两枚西汉马蹄金的纯度不一样,分别为97.5%、99.2%,前者含银1.8%,后者含少量银0.6%。西安尤家庄战国墓出土的一件楚郢爰(现藏西安市考古研究所),经XRF分析,含金96.8%、铜0.5%,也不是纯金。曾有报道金币中铁含量过高的情况,这是有问题的。洛阳发现的西汉金五铢,曾有人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作无损分析,含金93.98%,含银量为0.74%,含铜量为0.7%,含锌量为0.09%,含铁量为4.48%,也不是纯金。铁与金不能互熔,检测到的铁很可能是由于样品表面的污染物(如土壤或灰尘)引起的,而并非金五铢本身的元素组成,也可能为误读,金中不可能有如此高的铁含量。

综合以上科学检测和报道的数据,早期黄金货币含纯金量都在100%以下,为数不多的可达99%,都含有一定量的银(通常在3%以下、有的高达10%以上)或少量的铜(不超过3%),有时偶尔存在未检出的杂质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西汉马蹄金的含金量,较战国时期的金版有了明显提高,可达99%。

通过对先秦两汉金制品的技术研究,早期黄金制品的材质和功能可能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发生转变——含金达98%以上的较纯黄金在这一时期出现,西汉初期黄金制品特别是金饼,其纯度较先秦时期的金制品有了明显提高,这是从战国到西汉黄金货币纯度变化的一个显著时间特征。有一些战国时期的黄金货币,含金在96%以下,而且含有一定量的银或少量的铜,可能是利用自然金进行初步冶炼或熔炼而成的。在古代,虽然能获得铜、铁、铅、锡、金、银等单质形态的金属,但并无现代意义上的纯物质概念。对于早期黄金货币来说,并非一定要得到纯度为99-100%的纯金,只需成色和重量满足货币的基本需要,即可用于铸币。早期黄金货币的金含量并不一致,而且有的成色在80%以下,也没有添加铜作为合金元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还处于利用自然金的阶段,成色较好的自然金或用于直接铸币,对于成色较差者,或与成色更好的混合熔铸,或经过初步的提纯(并不提纯到100%的含金量)使其成色达到80%以上,在这一含金量的取值范围内,金的颜色并无显著性变化。从金银铜三元合金的成分与颜色关系图来看,早期黄金货币金属成分所在区域为红黄色,黄金作为货币使用时,在含金80%以上、含银10%以下,含铜3%以下的成分波动范围内,对黄金的视觉感受是没有显著变化的。

金银铜三元合金的颜色

战国末至西汉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铸币对黄金纯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铜器鎏金技术可能与黄金冶炼、提纯技术同步(或稍后)发展(鎏金最常用的方法可能是使用金汞剂,金汞合金的引入可能是当时使金与银等其他矿物杂质分离的方法之一),真正提纯黄金的技术可能在这一时期掌握。西安上林苑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据报道,其纯度达97%;汉代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的含金量一般都在 95%以上,最高可达99.3%;江苏盱眙汉墓出土的楚金币纯度均达99%。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的成分分析表明,含金量都在98%以上,几乎没有其他杂质。这种黄金纯度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反映在钱币上,而且在装饰品中也得以体现。徐州狮子山西汉墓中出土的金羊头饰品,有两件纯度达99%。另一方面,即使到了西汉初期,黄金提纯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经过提炼的纯金并没有完全取代自然金。并非这个时期所有的金器都是纯金,有很多含一定量的银与少量铜杂质,如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的西汉金头花,含金84%、银16%。

三、科学鉴别

黄金是大众喜爱的贵金属,它代表着财富和永恒,不仅具有保值、避险功能,而且一直都是硬通货。虽然在纸币和电子货币时代,人们不用黄金直接作为支付手段,但黄金从来都是稳定、可靠的象征。1971年,美国切断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并没有彻底割裂黄金与货币的联系,瑞士央行就一直以充足的黄金储备作支撑,维持其备受全球赞赏的银行业务和稳定的瑞士法郎,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抛售黄金。1999年,欧洲十五国的中央银行宣布,黄金继续作为全球重要的货币储备之一。可以说,人们收藏投资黄金的热情从未减退。历史上的黄金货币是贵金属收藏与投资中价值较高的一类品种。近几年来,不乏见到一些早期黄金货币中的赝品或存疑者,很容易迷惑人,下面试举数例。

(一)金版

2016年6月,对一枚所谓的楚金版进行分析鉴别。这枚金版重60.7克,正面为四联小方块,正面有一层锈蚀,看起来灰暗无光,背面覆盖一层绿色锈蚀,可能为铜锈,戳印图案的线条粗糙。采用便携式XRF对正面进行两次成分检测,含金分别为79.5%、铜8.3%、铁10.3%,金91.1%、铜2.2%、铁5.8%。铁含量过高,可能是表面锈蚀中的土壤元素。平均含金量仅85%,显得过低,而含铜量过高,以致于表面生成了绿锈。显然,这枚金版属赝品无疑。

假金版

假金版XRF成分检测(wt%)

Cu

Fe

Au

2.2

5.8

91.1

8.3

10.3

79.5

假金版XRF检测能谱图

(二)假金饼

2015年8月,笔者对一批金饼(总数约有50多枚)进行了观察分析。

赝品金饼

这批金饼的表面形态,与正常的馆藏汉代金饼有很大差异。从上图可以看到,正面的塌陷区域不是从外到内自然地向中心凹陷,呈现出不规则的过渡,显得极不自然;图中(V字形开口向左)金饼表面的龟裂纹,不是沿金属晶格边界随机分布,而是与周围金饼基体脱离,这种现象与馆藏金饼不符,这些都说明铸造工艺存在较大缺陷。背面都是不规则的块状突起,完全没有类似不规则状的边缘水波纹分层以及瘤状分布。这些特征都说明这批金饼系赝品。更为不同寻常的是,这些金饼正面全部都有V字形记号。尽管V字形记号在汉代金饼上有发现,但并非普遍现象。对这些金饼采用便携式XRF成分检测发现,纯度也比已知的汉代金饼低,而且含银量过高。汉代金饼的含金量能达到98%以上,而且银含量都在2%以下。从金属成分的角度来看,这批金饼当属伪造。

赝品金饼的金属成分(wt%)

Au

Ag

89.2

10.8

88.7

11.3

96.1

3.8

88.8

11.2

89.4

10.6

96.5

3.4

89.1

10.9

96.8

2.9

(三)私人藏家金饼

私人藏家金饼

笔者曾于2015年1月见到一位私人收藏家的金饼,如上图。这枚金饼的正面塌陷、背面边缘类似不规则状水波纹和瘤状物分布,似乎都与汉代金饼很相似。但仔细观察发现,正面龟裂纹没有沿金属晶格多边形分布的自然特征,而且纹路粗糙似刻画形成,显得杂乱无章。采用便携式XRF成分检测,含金91%、银9%,纯度较低,而且银含量过高。综合判断,这枚金饼还是存有很大疑问的。

(四)假金饼

2016年5月,对一枚金饼进行分析鉴别。这枚金饼的正面有沿金属晶格的自然龟裂纹,从四周向中心呈凹陷状。背面边缘向中间的两层纹路分布较厚、呈片块状,且层次感过于粗犷,中间敞口区域较大,特别是金黄色与暗红色区域界限分明,这些特征都与汉代金饼不同。采用便携式XRF进行成分检测,分别对正面中心、正面边缘和背面边缘三个部位进行分析,发现这枚金饼系纯金制成,未见银、铜等其他杂质元素。早期的黄金货币,未见有完全纯金制品,或多或少含有少量的银或铜。这枚金饼的纯度如此之高,值得怀疑。综合背面特征与金属成分来看,这枚金饼存在很大疑问。

金饼XRF成分检测(wt%)

分析部位

Au

正面中心

99.6

正面边缘

99.7

背面边缘

100.0

金饼XRF检测能谱图

(五)金版

如下图所示一件金版,周边虽然显示清晰的切割痕迹,但在切面有过多不规则的划痕(图中正下方边缘),文字外围四方形的边框线条不连贯,深浅、粗细都不均匀。除了切割痕迹与钤印边框有较大出入外,最为重要的是文字笔画结构与“陈称”金版不符,以图中右下角方框中的文字为例(与真品对比、见下图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中间部分类似三角形的笔画,左右两侧文字笔画与结构,都存在省略和不完整的现象,比如叉形符号与右上方的人字形笔画,特别是再往上方的类似木字形笔画,写法错误,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字迹钤印的深浅也不均匀,左下方框中的文字根本未钤印出清晰的字形。系仿造“陈称”金版。

“陈称”金版(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有一件所谓的汉代马蹄金,通体绿色锈蚀,这在已知的汉代马蹄金中是没有的,因为马蹄金纯度高,不可能长满如此多的绿锈,从图中外观形态来看,也不像是与铜器接触产生的。战国包金铜贝表面的绿锈是由于铜胎本体腐蚀所致,并不是黄金本身产生的。前文所列金版,含铜量高达8%,在表面生成了明显的绿锈。因此,这件马蹄金拍品,表面布满的绿锈如果不是人工所为,就很可能是来自含铜量较高的金属本体,对于其真实性必须特别谨慎。

四、小结

早期黄金货币的含金量,有在90%以下的,早期金版或金饼,含有少量的银或微量的铜,要根据实物可能的时代和表面特征进行综合判断,不能简单地以含金量高低作为判断标准。鉴别金版、金饼等早期黄金货币,要观察表面塌陷状态是否自然,或如果含有银、铜以外的其他元素,也是不正常的,而且,早期黄金中的铜含量是很低的,如果超过一定数值范围(3%),在收藏时也要特别注意。还见到过一些藏家的金饼,有的表面长出绿锈,需要特别注意。金饼、金版是不可能出现绿锈的。这些有的可能为铜饼鎏金,有的或是赝品里面掺铜较多,有的可能为黄铜铸成。因此,在收藏金饼时要特别注意观察上面提到的金饼表面物理特征,并结合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鉴别。

原文刊于《江苏钱币》

——黄维 中国钱币博物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