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他走了十年了,临终前一段视频感动无数人……

 

“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

你永远不会倒下”

1964年10月16日

罗布泊一声巨响

蘑菇云腾空而起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冲击波数据

是证明核爆炸的重要证据之一

而测量数据的设备

就是林俊德带头负责研制的

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一次核爆炸试验后,林俊德(左一)和参试人员从试验场区完成取样任务后合影留念。新华社发

林俊德是谁?

他是院士

也是将军

一辈子隐姓埋名

坚守在罗布泊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制的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

作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

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俊德参加过我国所有的核试验

是10位全军挂像英模之一

是我国核试验爆炸力学领军人物

十年前的今天

他将生命的最后一次心跳

献给了祖国

……

峥嵘岁月 红色之光

1938年

林俊德出生在福建永春介福乡紫美村

少年时家中一贫如洗

15岁那年父亲去世

一家五口靠母亲一人维持

林俊德的故居和家乡。(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林俊德从小立下志向

“努力求学”

他经常关起门

独自一人读书、练字、做题

中学时代

林俊德

周六上午上完课后

总是不吃午饭就一路小跑回家

帮母亲干农活

减轻家庭负担

20公里的距离

崎岖的山路上

都留下了林俊德奔跑的身影

林俊德和母亲有个约定

他不在学校吃午餐

将伙食费节省下来买猪崽

养大了卖钱作为自己学习的费用

1952年林俊德(右一)初中毕业前和同学合影。因为营养不良,他比周围的同学矮小许多。(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1955年

17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

并靠着党和政府的资助上完了大学

这是林俊德在福建省永春中学就读时的学籍卡。可以从中看到,在那个时期,林俊德的各科成绩都较优秀。(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学毕业后

林俊德参军入伍

从此隐姓埋名

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林俊德参军入伍时的照片。(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入伍52年

他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林俊德在认真做科研。(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扎根边塞 大漠铸盾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是林俊德生命意义的展现

也是科学精神的升华

天山之麓,大漠之中

1963年5月

林俊德和同事们从零起步

接下研制压力自记仪的光荣任务

林俊德与同事在做科研。(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住地窖,喝苦水

战严寒,斗酷暑

林俊德和同事们

迎着大漠风沙奋勇前行

经过一年夜以继日的奋战

中国第一批

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

终于诞生了!

林俊德在认真做科研。(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3年后

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和冲击波测量需在高空进行

仪器要在零下60摄氏度的环境下工作

为了创造实验所需的环境

林俊德和同事们

在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待了一宿

林俊德(左一)在和战友们研制装备。(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冬季的山顶冰封雪冻

他和同事们冻得手脚僵麻

他们却因为担心实验条件不达标

而抱怨道:

“这鬼天气,就不能再冷一点吗?”

后来

他们用高空气球放飞试验解决了问题

赶在试验前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

为飞机投放氢弹安全论证

提供了科学依据

林俊德现场观察实验现象。(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试验从大气层转入地下后

林俊德又开始带领团队解决

地下核爆炸力学测量

这一世界性难题

吃着玉米面和榆树叶合蒸的窝头

喝着孔雀河的咸水

艰苦攻关20多年

林俊德先后建立10余种测量系统

研制出一系列装备

形成了完整的核爆炸冲击波机测体系

林俊德在认真做科研。(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项项“硬核”成果背后

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林俊德曾说

自己是搞核试验的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炸药无法引爆

林俊德亲自上前排除险情

林俊德和战友们搜寻记录原子弹爆炸数据的设备。(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爆后

他第一时间去抢收数据

凡是重要实验

林俊德都亲临现场

拍摄实验现象

记录实验数据

林俊德(左一)在做讲解。(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因为穷出身

如果没有解放

没有共产党建立人民政府帮我上学

我的一切无从谈起”

关于为什么要从事核事业

林俊德这样说:

“人要有良心

国家人民培养了你

你总要给国家人民做点事吧!”

最后冲锋 以智殉国

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最后几个小时

你会干什么?

林俊德十年前

给出了让人泪目的答案

2012年5月4日

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他和病魔赛跑

为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尽最后的努力

生命中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2012年5月31日摄)。新华社发

2012年5月26日

因病情突然恶化

林俊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

得悉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他坚决要求搬出

无法工作的重症监护室

转回普通病房

生命中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2012年5月31日摄)。新华社发

2012年5月29日

林俊德出现完全肠梗阻

肚子充满胀气和腹水

心率每分钟达130次

医生建议做肠梗阻手术

但他再一次拒绝了

5月30日

下午5时30分

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椅搬进病房

当晚他强撑着工作到9时45分

生命中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永春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2年5月31日

从早上7时44分到9时55分

林俊德先后9次下床工作

20时15分

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

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病重期间

他几次问女儿

我的眼镜在哪儿?

女儿说眼镜戴着呢

这双渐渐模糊的眼睛

见证过52年大漠深处的滚滚黄沙

见证过我国45次核试验

见证过祖国国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却唯独没有时间停留在家人身上

林俊德(右)在和年轻人探讨某基础试验装备设计改造问题(资料照片)。

斯人已逝

缅怀长存

我们致敬他

造福人民的研究成果

致敬他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致敬他

不慕名禄的高贵品格

十年前的今天

林俊德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名字

如浩瀚天空中一颗星辰

指引我们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