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是湍流,普通人如何浮出水面?
新媒体,直播间,商品,流量……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时代的某个切面,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时代。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光鲜的行业,就像湍流一样向前飞奔。身处其中的个体,难免会像泡沫,追随潮流,也在潮流中被裹挟,被冲走;但也有的成为了水草,在湍流里扎下根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姿态和生命力。
文|王唯
编辑|辛野
图|(除特殊标注外)受访者提供
湍流
女装店主张小某所在的行业,一直像一条河流一样奔涌向前。
身处其中,她一度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在同行们拼命追热点、赶潮流的时候,张小某一直保持着老样子。市场上的竞品看多了,她不是不喜欢版型,就是对面料或者工艺不满意。她坚持做自己喜欢、过得了自己那关的衣服,甚至有些叛逆,对于市场上哪个款、哪个类目好卖,一概不关心、「不听劝」。
偶尔,她也做出过月销量上万的衣服,「已经很猛了」,但更多她付出心血亲自打版设计、反复校改,认定会爆的产品,量永远起不来,只在小范围内受到了认可。服装说到底还是一桩规模生意,小打小闹很难覆盖成本。越来越多的实践和数据指向同一个结果:只有大众都接受的款式才有机会成为「爆款」,才能让商家有钱赚。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那时她的店铺卖T恤、卖帽衫,却从来不卖裤子,「(别家)卖得再好也没用,我做不了」。原因很简单,她觉得自己从线上买裤子都属于买十条、退九条,几乎没有合身的,「如果他们都做不出来,我一个非专业的,凭什么做得出来?」
不过,浪潮之下,就算「听劝」做爆款,也并非是一条安全无虞的路。2015年双十一刚刚入行时,还是「小透明」的张小某就从一位同行的经历里感受到了疯狂。怎么形容呢?「我就说一个词,她爆单『爆死了』。」
张小某当时还不理解,心想爆单不是挺好的吗?做久了她才知道,电商生意人喜欢大卖,却恐惧「爆单」。这个在外人看来充斥着金钱和欲望的字眼,是不少商家的噩梦——那位被订单淹没的同行,根本没有备那么多的货,大促后迟迟收不到快递,消费者的忍耐过了极限,紧接着涌进后台的,就是大批大批的退货申请。
第二年有了经验,那位同行备足了货品等待「爆单」,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和流量擦身而过。这一次,库存成了压力的源头。
平台流量的走向总是难以捉摸。曾经,因为喜欢服装,张小某脑袋一热就辞掉外贸公司稳定的工作,没有做任何调研就决定开一家线上女装店铺。这个决定里唯一理性的部分,是丈夫做过多年的电商运营,也积累了一些平台思维。他当时认定:要想从女装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赛道拼杀出来,就得从平台拿到更多的流量,把自己店铺的各种数据做得更好看。
时代的变化面前,个体的坚持显得微不足道,张小某的店铺一直不温不火,挣来的钱经常只够解决温饱。然后,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直播带货随之兴起,一部分店主先赚到了钱,一下子让整条河流更加湍急起来。
张小某最开始接触到直播是在2018年,当时,她和其他不少商家一样,觉得很不可思议,「有谁会花那么多时间看你卖衣服?」彼时的她们,很难预料到,短短几年后,大家会在双十一前夜蹲守在各大主播的直播间,参与一场又一场紧张的「战争」——
主播在飞快地讲述,顾客在飞快地比价,最终,链接飞快地出现,库存飞快地见底……「战争」在成功付款的那一刻宣布结束,所有人长舒一口气,但紧接着又开始担心:我抢到了最好的吗?会是最适合自己的吗?是不是错过了更好的?于是,为了让自己不留遗憾,只能匆忙投身到下一场「战争」当中。
十多年过去后,购物狂欢的底色已经改变。去年冬天,「双十一 好累」在大促前夕冲上了不少社交平台的热搜,《人物》访谈后发现,几乎链条上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疲惫——
语速飞快、情绪高昂的主播们,不得不声嘶力竭地讲品,在一声又一声「3、2、1上链接」中,催促顾客下单;
不少消费者迷失在领券、付定金、凑满减,以及对各种直播间暗号中,他们觉得,购物狂欢成了一道无比复杂的数学题,而自己一直拿不到满分;
某品牌旗舰店,花了整整半年为双十一排练,「练客服响应速度,练供应链的调度,练各个环节的搭配,练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所有细节」;
做美妆跨境电商生意的商家感慨,购物平台的活动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却越来越留不住,钱也越赚越少;
就连品牌商请的代运营公司,都觉得双十一节奏一年比一年更快,往年「顺顺当当地筹备,隔一段时间跟甲方开个会,对一下」就行,而现在「每天中午都得开会,天天对数据,然后看一下哪个地方还能再优化,还能做哪些事情,每天快到要开会的点儿,整个人都紧张得不行」……
当直播这条赛道也成为湍流后,个体似乎很难幸免,它似乎时刻在提醒:你不加速跟上,就有可能被冲刷出局。
图源视觉中国
慢下来,然后浮出水面
直到一些风格完全不同的直播间,开始在互联网上崭露头角。
今年年初,演员董洁第一次在小红书直播,很快实现了商品交易总额过亿的成绩。紧接着,「初代KOL」「初代种草机」章小蕙也来了,单场销售额在很短时间内超过了5000万。
和显赫战果完全相悖的,是她们不紧不慢的节奏——不喊麦,也不催促下单,没有剪辑,也没有特效,只是一个人对着镜头,娓娓道来地讲述产品的特点和自己使用的感受,所有粉丝也是在怡然、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选择、购买。
董洁和章小蕙走红背后,是她们的人生经历、学识眼界,以及文化素养。一个给很多粉丝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是,在分享一个眼影盘时,章小蕙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Sandro Botticelli的名画来对它的颜色进行了解读。
但因为「慢直播」而从湍流中浮出水面、被更多人看见的,远不止明星和名人,更多的是像张小某一样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曾经被湍流卷起的焦虑感,也在这里得到了纾解。
张小某之所以叫「张小某」,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就是千千万万人当中的某一个,普通到甚至叫不出名字。出生在湖南农村,生一张普通女孩的脸,有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的、崇尚自我牺牲的普通家庭,读了两次高三考一个普通的本科,然后进入社会,从事一份普通的工作……总之,「普通」贯穿了她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
这份普通,在她创业选择的女装赛道,却格外扎眼。这个充斥着时尚、新潮、精致的新领域里,张小某的「普通」被无限放大,因为店铺的试衣模特只有她一个,为了以更「好看」的身材出镜,自认「胯大、腿粗」的她会在拍照前三天只吃苹果,也能扯开保鲜膜「把自己大腿绑得像肉粽一样」,最焦虑的时候,她甚至考虑过要不要抽脂、要不要打瘦脸针。
转折发生在2021年。那年4月,她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建议她服用药物治疗,张小某犹豫了,想先尝试自我调试。她先是从快节奏的传统电商平台抽身,又自认为有很强的表达欲和分享欲,开通了小红书账号。
和自己的「普通」和解,是张小某踏出的第一步。
过去做衣服,张小某会可以避开「梨形身材」,但初到小红书,她给自己写了slogan:我是胯大、腿粗,梨形身材也要挑战自信穿搭的张小某。发布的第一篇内容里,她就直白地报出了自己的身材数据,并写道:身材不完美,长相不完美,甚至性格不完美,那,不完美就不应该有光芒吗?
小红书多元的社区氛围接住了她。这里不止有一种审美,也不止是白瘦美的天地。很多主流之外的人依然可以接纳自己、展示自己。张小某很快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波粉丝,有人发很长的评论:「关注你了,不是因为你长得美,是因为你呈现出来的自信、大方、有感染力。」
很多同样是梨形身材的女孩涌进了她的直播间,「天啊这是我的腿哎」,成了最常见的评论。在这里,女孩们不再对「胯大、腿粗」这件事讳莫如深,大家落落大方地谈论身材和尺码,然后去筛选适合自己的那一件衣服。
那个瞬间,张小某觉得「对了」。她和她们的关系,不是卖货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而是一个「普通女生」和更多「普通女生」的关系,她们在湍流中相遇、互认,一起和身材带来的不自信和解。
之后的日子里,曾经总是买不到合适裤子,也一度觉得自己做不出裤子的张小某,在这里不仅做出了裤子,还卖出了无数条裤子,她凭借普通人的「胯大、腿粗」和不完美的「梨形身材」,为自己找到了事业的方向。
自称「胯大、腿粗」的张小某,致力于挑战自信穿搭。
站住脚,赚到钱
如今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家居博主的一颗KK,也曾对自己有过「不完美」的判断。
她的专业是新闻,曾经供职于一家电视台。媒体转型那些年,台里开辟了新媒体板块,让她负责,「忙」从此成了家常便饭,「24小时被拎住」。
那时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母亲。工作的重任和家庭的琐碎一起席卷过来,生活走在失控边缘。一个最真实又狼狈的场景是,KK每天晚上给孩子洗澡时,手机就架在澡盆旁边,只要微信群里弹出消息,KK就立刻擦干手,拿起手机回复,于是,她整晚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给女儿浇水——擦手回消息——再给女儿擦擦背。
命运齿轮在2016年开始转动,KK着手装修自己的新家,大到房间怎么设计,小到客厅瓷砖的材质、地毯的手感,和灯罩的样式,她都费心挑选。原本以为烦乱的生活会因为装修雪上加霜,但没想到的是,每天睡前思考房子布置的半小时,居然成为了她的自我治愈时刻:「我可以从庞杂的事物中抽离出来,专心致志地思考我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那是一种聚焦的快乐。」
等到四年后她把自己家的陈设发到小红书,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几百位网友的评论,边边角角的好物链接都被问了个遍。她这才发现:「我好像很会淘货和搭配。」
抉择时刻也在那时到来——37岁了,是在稳定的工作环境里持续上升,还是冒一次险,走出来,开启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可能?
困扰她的,一度是对自己「不专业」的判断。毕竟和那些沉淀在家居赛道多年的博主相比,她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小白」。但这个曾经跑遍突发新闻现场、见证过不少历史性时刻的媒体人,还是下决心丢了铁饭碗,结束了「被别人推着走的日子」,遵从内心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最终,她的真诚分享和潜心学习吸引到非常多喜欢家居好物的粉丝,也帮助她跨越了最初的不自信。
在几个月前小红书618期间,20多万粉丝的一颗KK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了2000万元,单个品牌销售超过600万元,虽然与单场销售额破5000万的章小蕙、单场销售额7300万的董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这无疑证明了素人买手群体在电商领域的巨大潜力。
和金钱一起收获的,还有久违了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在私信里,KK获得过非常多的鼓励。有粉丝说,我和你年龄差不多;有的说,我也在体制内;还有人主动袒露,我也有一个和你家孩子年纪相仿的小孩。她们共同感慨:你做了我不敢做的事情。或许最终,她们没有和她一样直接冲出湍流,但她们在这里收获了勇气,也学会重新拿回生活的掌控感。
有一次,KK还收到了一张来自县城用户的返图,在图片之外,对方还说,在家乡没机会买到这么好看的家居用品。这些细小的反馈让KK备受鼓舞,「身处缺乏审美的环境,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新的审美主张,反向作用于现在的生活」。
一颗KK的粉丝评论截图
在小红书,主播和粉丝,不再是商家和顾客,他们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区,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凝聚在自己认同的主播周围,进行深度交流,又在这种互动和交流中,更加确认「自我」是怎样的。
对博主「小朋友钱」来说,是通过一个普通人的、有些小众的审美,在这里站住了脚、赚到了钱。
她的主页,被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小物件占满,这些产品都不是「主流价值观里的爆品」,但,是她喜欢的。它们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足够小众,有很强的设计感。
她的直播风格也是小众的。粉丝们发现,在一个飞速奔跑、讲求效率和结果的年代,居然有人在耐心地描述一块精油沐浴皂的味道:冷冷的、蓝灰色调的、复杂的木质香,有孱弱的红酒的味道,也有强劲的泥土裹着那些被碾碎的树叶的气息,这个味道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让鼻子乖乖地骗过大脑,瞬间把你移到立秋之后北方骤凉的下雨天。
留着长发,操着浓浓的北京口音的「小朋友钱」说,自己从小是个「乖乖的坏小孩」,听同龄人不怎么听的音乐,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穿稀奇古怪的衣服,逛犄角旮旯的小店,「总之外面流行什么,我就尽量避免什么」,她开玩笑说,在北京话里,叫「各色」。
这份「各色」,让她遇到了欣赏她审美的、同频的人,他们愿意为理想生活买单的同时,也给了「小朋友钱」实实在在的回馈,和继续「各色」下去,专注内心所爱的底气和信心。
在小红书,聚集着非常多这样的普通人,他们最初或许都只是单纯分享好物,后来都逐渐找到扎根下来,还能有经济回报的道路。
「桃大娘家」是35岁遭遇裁员的前大厂人,「白驴王子」原本是创投数据公司的副总裁,26岁的男生启轩辞掉了500强外企的工作,「小玉玉要做辣妈」则是一个住在婆婆家、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每天都很焦虑的孕妈……他们中有的像张小某、一颗KK们那样,逐步成熟、壮大,也有的则刚刚起步,粉丝和点赞数据却涨势喜人,这也意味着更强的变现能力和更宽阔的视野。
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在认真地生活,真诚地分享。在人人谈论「狗屁工作」的时代,他们在小红书获得的东西,让他们有底气把热爱变成了事业。
工作中的小红书买手@两只小狗六
被托住的个体选择
站稳脚,并不容易。这些普通人的身上,都留有一丝不普通的印记。
在大平台站稳脚的背后,每一个「小红书买手」,其实都拥有并不普通的特质。
董洁和章小蕙,靠自己独一无二的专业品味,被小红书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张小某,凭借对女生身材焦虑深刻而细致的体察,遇到了那么多和她一样的「梨形顾客」;「小朋友钱」,因为坚持了自己「各色」却独特的品味,才能在茫茫人海里和同频的人确认眼神……她们成为了一种审美和生活方式的引路人,粉丝通过这些「买手」,拥有了对美好世界的想象的权利;而他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体面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很多买手都是从零开始建设这份事业。但和别的买手比起来,杨三一的经历显得更加「极致」。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被平台和粉丝的喜爱托住。
今年三月,杨三一还是一个「0粉丝、0笔记」的素人作者。她回忆,最早发笔记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浏览,那段时间,只能每天眼看着「小眼睛」旁边的数字只有个位,粉丝数还会不时掉落。
一个月后,她尝试开了直播,她至今都清楚地记得那次「战绩」:一个人,一部手机,尬讲三小时,浏览量300,卖出商品:0件。
但杨三一没有止步,她和爱人罗列出了300多个商家的联系方式,然后逐一进行了沟通。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数据的新人,商家大多是观望态度,但几百家联系下来之后,杨三一发现,还是有商家会被他们的真诚打动,愿意给出机会,就这么逐渐有了自己的选品渠道。
一个半月后,杨三一收到了小红书官方的协助消息,对「新手」杨三一来说,当时的她还搞不清楚如何拍出更好的笔记,平台运营帮她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包括一些更细微的指导,比如「如何选题,如何选择直播的环境等等」。
不吵不闹的氛围,友好的直播门槛,官方对新人的支持……一系列的元素共同吸引着杨三一留在了小红书,并推动她快速成长起来。
她最初选择小红书,是因为朋友说这里「不卷」,最终决定在这里「折腾」下去,也是因为这里「不卷」——打开其他平台,直播间可能会迎面扑过来。但这里不同,粉丝进她的直播间,需要打开小红书,找到她的账号,点开挂着直播标识的头像,才能进入。看上去百转千回,事实上是一种主动选择,这变得更加精准,杨三一也不需要服务千万用户,只要有重复购买的用户,她就能有倍数级的收入。
杨三一的第二场直播,便陆续开始有人下单了,之后每一场都在持续增长,从三千到五千,再到八千、一万,短短4个月,杨三一走出新手期,在小红书累计卖出了20万交易额。
杨三一的直播截屏
尽管起步容易,但长久的流量和回报也很重要。
博主「小朋友钱」曾说,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审美偏好决定了选品一定是关注原创、细节、初心的,也一定是有趣的、艺术的、有设计感的,而这些特点,又注定是小众的,无法在短期内迎来关注度的爆发式增长的。
「有些东西其实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比如说数据、钱。」 「小朋友钱」曾在发布的视频里非常坦诚地说,「一开始我也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摇摆,但思来想去,我觉得我只能挣让我自己开心的钱。」
这份真实和真诚,给「小朋友钱」带来了一群「惺惺相惜」的朋友。他们有同样的审美,追求同样的生命状态,不在意外界的眼光。
比如前不久,一个经常光顾直播间的姐妹和「小朋友钱」说,她把在直播间买的东西寄到了单位,同事看到后表示特别不解。但女孩无所谓:「我的世界她们不懂。」那天,这句话让「小朋友钱」感慨很久。从此,她再也没有为钱和数据摇摆过。
张小某也一样。她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外求」转为了「内求」,再也不需要追着去看别人的爆款、销量,而是更多地专注于自己,把精力用在产品和内容上。
秋天来了,店里的一条牛仔裤的销量又排到了前面。从最初上架的2021年至今,它几乎每一天都在卖,每一个秋冬都会「爆」。
曾经忙着追求爆款的日子,张小某每天都很焦虑,而追到手的爆款,也常常两三个月就走了,只能继续追,继续走,周而复始。但如今,她可以决定属于自己的「爆款」了,它们不追随某种潮流,也不限于某个阶段,因为是最「合适」的那一件,于是可以长久地「爆」下去。
新媒体,直播间,商品,流量……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时代的某个切面,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时代。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光鲜的行业,就像湍流一样向前飞奔。身处其中的个体,难免会像泡沫,追随潮流,也在潮流中被裹挟,被冲走;但也有的成为了水草,在湍流里扎下根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姿态和生命力。
而小红书,也成为托住了万千个体选择的那个平台。
8月24号,张小某们的故事出现在了小红书举办的link电商伙伴周,他们共同见证和参与了一个行业的生长与更迭,就像主题会谈的标题所说的:买手时代已来。
小红书COO柯南认为,个体是小红书最有活力的电商力量。直播业务负责人银时则表示:「小红书买手,不是叫大家买买买,而是帮大家挑到好东西的一份新职业。」
过去一年半,小红书电商迎来高速发展,电商买手和主理人规模增长27倍。而平台所做的工作,便是用500亿流量帮100万小红书作者成就一份新职业。这些努力隐藏在无数个「小某」的背后,同时又吸引着更多的「小某」加入进来。
两年前,张小某从虎门「逃」到广州,4月开始运营小红书账号的她,6月便在广州买了房,其中大部分资金便是从小红书赚来的。
不过,买房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拥有一个住所而已,更重要的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再也不回到那个小城市了」。
一晃两年过去,风风雨雨走了过来,「我能从不被看到,到被看到,从被一部分人看到,到被更多人看到,从一个『卖货的』变成一个品牌,都是之前想也不敢想的。」笑意从电话那边传过来,张小某说,「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平台,能让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潜能,也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
如今,张小某依然觉得自己是张小某,是千千万万人当中的某一个,普通到甚至叫不出名字。但不同的是,她开始意识到:即便是「小某」,依然有存在的价值。
小红书买手@阿子子的办公室,天气好的时候,有大片阳光洒进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