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万元的入门Hi-End书架音箱 B&W宝华805D3详尽评测
来到厚脸皮借用器材第四弹(之前为Eggleston Isabel、乐富豪爱乐绅2、美声700),这回分享的是鼎鼎大名的宝华B&W 805D3书架音箱,关于这对音箱其实已经无需多说,一直坚挺的价格,加上在市场中大受欢迎就已经证明了其魅力所在。现在更是推出了805D4,据闻性能更上一层楼,当然价格也是一路见涨。在出掉JBL 4338之后,我曾经有过搭建一套高端书架音箱系统的想法,在丹拿C1铂金版和宝华805D3之间反复徘徊观望,期间也去听过了C1铂金版,感觉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然后就把目光放到了805D3上。正好老朋友李慕白同学慷慨地借了这对音箱给我,就有了这篇小文。
李慕白借我的这对B&W805D3是常见的红木色,但其实还有白色、黑色以及尊贵版的805D3,我感觉白色更加衬我的家居风格。当然红色版本在国内确实是最受欢迎的,具体原因我也不敢确定,也许是因为更加沉稳的缘故?
其实说到宝华800系音箱,我第一印象就是那个经典的黄色凯夫拉中低音单元,可以说那已经成为了B&W的标志之一了,包括805D2也是那个单元。而805D3则改成了银灰色的continuum振膜材料,而且是固定在铝质柱形边框上。而高音单元则是使用了第三代钻石高音,同样也是固定在箱子的顶部,成为805最为显眼的特点。
如果回溯起来,你会发现在其实805D系列真正算起来只有三款:805D2、805D3以及最新的805D4,那是因为805系列从第二代钻石高音时才开始使用,因而命名为805D2。简单整理了一下805系列的发展历程,大致历史如下:1990年-Matrix 805,1998年-Nautilus 805,2005年(B&W进入钻石高音时代)-805S(是的,没有用到钻石高音,当年800系分为D系和S系,钻石高音只用在了800D、801D、802D、803D上),2011年-805D2(终于D/S两派统一为Diamond系列),2015年-805D3,2021年-805D4(此处不包括signiture 805系列产品)。
说回805D3的钻石高音,造型很有特色,很容易让人想起B&W扬名世界的鹦鹉螺音箱,因为该高音单元也确实脱胎自鹦鹉螺。第三代的钻石高音相比第二代来说据闻提升巨大,第二代钻石高音高频去到28KHz,但再往上衰减就很明显,而新一代单元则可以去到70KHz,就非常适合Hi-Res等高规格的音乐重放了。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是高音箱由铸铝改为了原块实心铝材刨挖而成,这样一样不但增加了重量,而且内部结构、背压负载管道也和箱身一体化,从而更加坚固,更大程度上减轻箱体共振。据称上一代的管状结构在4Hz已经有比较明显的谐振,而这一代则到16Hz方有,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升散热效果,官方宣称整体改进非常大。
805D3尽管依然是宝华引以为傲的6.5英寸无悬边中低音,但却一改标志性的黄色凯夫拉音盆,采用了continuum cone振膜,据B&W宣称该材料历经八年方研发成功,相比之前kevlar单元来说失真更低。中间的相位锥也由原来的硬子弹状改为了软半球状。此外在这里还可以很清楚看到中低音单元是通过铝质柱形边框固定在箱体上,可以有效减少声波绕射,而805D2是直接镶嵌在面板上。
805D3箱体乍看起来与805D2并无太大分别,同样是采用了Matrix矩阵式骨架,但其实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最直观的地方在于前面板也由805D2的平面改为了弧面,这样一来就只剩下箱体底部是平面的了。其次就是D3系列采用夹板取代MDF来制作Matrix矩阵骨架,厚度加倍,这样重量更重也更稳固。再次新D3系列使用了铝材部件,在箱体重要结构处进行加强。
805D3的倒相孔很有意思,表面有密集的小凹坑,这是B&W的Flowport™低音反射孔流线型设计,这些凹坑可以加快气流的运动速度,降低气流与倒相孔表面的摩擦,起到减少噪音、降低失真的作用。
805D3附送了一对镀金跳线,材质做工都非常出色。作为一款定位高端的音箱,提供双线分音的功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因为我资金有限,也就没办法玩双推了。
来到试听部分,这对箱子我已经用了几个月,其实已经很熟悉它的声音了,期间也用过不同的后级来推过,包括MC² 1250、Threshold T400、Passlab X350.5,个人觉得Threshold T400推出来的感觉是最好的,暗劲涌动,中频也有着良好的密度,暖厚之余也有着出色的声场定位,当然在高频延伸和解析力方面就略逊一筹了。MC² 1250就劲大力足,只是可惜略显粗声。Passlab X350.5总体来说就比较中庸一些,但不管是低频的力度、还是高频的延伸和细节解析力都达到了我的期望,只是在中频密度方面略有不如T400。那么下面我还是以passlab X350.5为主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CD机依然为高文36 2CH Reference(图中的索尼XA7ES只是因为太久没用了拿出来用一下,顺便拍照),前级ARC 参考5SE,音箱脚架为君子大力神(高度为60CM)。
以前我听过B&W的老箱子,那还是比较典型的英国声,中频暖厚而低频略有些拖沓,整体听起来略有些黯淡,虽然听弦乐、人声确实还不错,可称为靡靡之音。但对于大动态的交响乐就力有未逮,也和我追求的现代声理念不太吻合。但当你听过805D3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一切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
首先说一说我印象最深刻的高频部分,805D3的钻石高音确实是我用过的箱子当中最有特色的(JBL 4312D、JBL 4429、JBL 4338、Eggleston Isabel、美声700、乐富豪爱乐绅2、ATC SCM7 MKIII、阿卡佩拉独角兽II等),它的高音非常通透,但又不会过于尖细,而是依然保持了柔美细腻的感觉,这一点与丹拿T330D丝膜高音、带式高音以及劲浪的铍高音感觉都很不一样。805D3在表现钢琴独奏时音色晶莹剔透,泛音丰富,延伸出色,是我听过的箱子当中透明度可以排到前三的存在。无怪钻石高音作为B&W的独门武器,可以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在中频方面,805D3已经没有过去英国声那种如此暖厚,或者刻薄一点说是糊成一团的感觉了,取而代之的是中正而健康的声音,而且具有出色的密度感,略带一点点温暖,如此一来就让其有了很迷人的音色,久听不累。如果拿以中频见长的ATC SCM-7MKIII来相比,那我想说的是小七一点胜算都没有,不但密度不如805D3,就连其引以为傲的小提琴音色,听起来不管是粘滞感还是中高频的柔美程度,都明显不在一个级别,当然两者的巨大差价也足以说明了这一切。在人声方面,我认为805D3更适合重现Allan Taylor、徐小凤一类的歌手,而对于嗓子比较清丽的女声,则稍欠了一些感染力。
尽管只是一对6.5英寸的书架箱,但805D3的低频和声场表现却超出了我的意料,不夸张地说甚至可以达到部分小落地音箱的效果。我最近用过的6.5英寸书架音箱包括有Eggleston的Isabel、美声700以及805D3,其中美声700得益于其比较硕大的箱体,在三者当中低频下潜是最好的,但声场来说还是不如805D3,而Isabel在这一项当中是属于垫底的,毕竟它的箱体最小,确实吃亏不少。805D3的低频并不是那种迅猛有力的类型,而是略显柔和,也有着良好的反应速度,这一点在聆听赵家珍专辑《琴》中的第八首《夜深沉》时中国大鼓的表现就很明显,尽管不能与使用了10英寸低音的阿卡佩拉独角兽II相提并论,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也已经是难能可贵。
既然是天花板之一,那么难免就要跟丹拿C1来做个对比。因为我只听过C1铂金版,而且并非同场对比,因此未免这将会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评价,不足以为诸君参考。首先在整体音质上我是更倾向于805D3的,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么805D3就是“丰润”,而C1铂金版则是“清秀”。805D3听起来更加柔美细腻,而C1铂金版则是具有更好的细节解析力,有一些冷艳之感。声场方面个人感觉两者大约是半斤八两的水平,而低频下潜上C1铂金版虽然箱体瘦长,但容积还是偏小,因此个人感觉略有不如805D3。C1铂金版的低频属于偏快速硬朗的类型,而805D3则如上文所言,属于柔和一派。可以说两者在音质层面而言应该是棋逢对手,只是音色取向各有不同而已。当然C1铂金版我确实没有自己使用过,因此如此断言,也许会有偏颇之处,有双修的玩家不妨指点一二。
写在最后:
B&W 805D3在这个价位和尺寸上,我确实找不出什么明显的缺点。我认为在6.5英寸的书架箱里面805D3不愧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难怪会成为众多发烧友梦寐以求的极品音箱之一。当然其价格确实也不算便宜,让它难以从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2591.html